南玉花
摘 要:小學數學對于學生的思維開發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新時代背景下,傳統小學數學教學模式已經無法滿足當今小學生的學習需要,因此,教學方法的改革創新勢在必行。從新時代課程改革要求出發,探討了在課改前提下小學數學教學中存在的問題以及在新課改前提下強化小學數學教學研究的創新方法,以期與各位教育界同胞共同討論,共同進步。
關鍵詞:小學數學;存在的問題;教學方法;創新研究
小學數學是小學學習階段最重要的學科之一,是小學教育內容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小學數學的學習是學生數學學習的重要啟蒙階段。如果,教師能夠引導學生在小學階段學好數學知識,那么學生在將來的數學學習中會得心應手,輕車熟路。反之,如果啟蒙數學學得不好,那么在未來階段的數學學習過程中就會有些吃力。因為,我們都知道,數學學科是培養和提高學生思維邏輯能力和抽象觀察能力的學科,這種能力的培養是一個漫長的過程,也是一個需要啟發的過程。如果,學生能夠得到教師的正確引導,那么,在自己的努力下,這種能力能夠逐步地累加,從而達到一個較高水平的層次。新課改的小學數學教學目標就是要注重培養學生的這種學習能力,需要小學數學教師不斷探索和實踐,通過最有效的教學引導方法,去幫助學生盡早實現這種學習的能力。
一、課改前提下小學數學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教學方法已經與當今教學不匹配
在目前小學數學課堂的教育上,教師依然處于絕對的主導地位,把控著整個數學課堂的常規授課模式,即教師根據教科書和學校的教學安排編制自己的教學計劃,每節課按照計劃進行講授。在講課過程中,只是沿著自己看待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思路去教授,要求學生課堂上要認真聽老師講課,要盡可能地完全捕捉授課老師所有思考的著眼點和落腳點,完全捋順老師的整個思考思路。這種數學講授的模式和教學方法,限制了學生的自我思考過程,或者說是剝奪了學生的自我思考練習,非常不利于學生自我思考能力的培養。長久下去,習慣了老師講授和引導的學生在未來的學習中會十分依賴別人的引導,失去自己獨立思考和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有的學生在面對問題的時候還會選擇有意或者無意的逃避或者選擇視而不見。與此同時,這種教學模式也不利于培養學生獨辟蹊徑的解決和思考的能力,在課堂上,教師不善于或者不鼓勵學生形成自我思考的能力,那么學生的自我思考能力會在很大程度上被禁錮,不利于教育趨勢的完善和教育的可持續發展。
2.數學教學內容不夠靈活
目前大部分的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相比新課標的教學要求來看,教學內容不夠靈活。我們都知道,數學是一門比較抽象的學科,對于小學生來說,要理解好抽象的數學內容并不容易。這就要求數學教師要跳出教科書的內容,將書本知識與實際生活中常見的事物聯系起來,將抽象的內容具體化,這樣才能夠給予小學生一個學好數學的機會和環境。書本中抽象的數字或者公式對小學生來說理解起來比較困難,但是如果能夠將現實生活中的事例或者故事引入數學教學中,讓孩子們在玩中學,就能夠極大地提升學生對數學的學習樂趣,也能夠將數學的抽象概念轉化為學生能夠簡單明了地掌握的知識??梢哉f,這種靈活的教學方法是行之有效的,也急需數學老師去引用和借鑒的方法。
3.對學生的不同思考方法和答題路徑關注不夠
數學的學習是一個不斷思考的過程,小學生在自己的理解和記憶方面都會呈現出多樣性和個性化,即每個學生在數學學習過程中都會呈現出與別人不同的思考模式。比如,在解答同一個數學題的時候,同樣得到正確的答案,每個學生思考和解決的方式和順序都不一樣。教師關注更多的只是學生是否能夠解答出正確的答案,對學生不同的思考方法和答題路徑關注不夠。教師在常年的教學過程中,也會只習慣于一種解題方法和方式,對不同的解題方式的重視度不足。這樣的教學方式,不鼓勵學生獨立思考,不鼓勵學生獨辟蹊徑,容易給學生造成一種慣性思維,也無法調動學生獨立思考的積極性,無法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
二、課改下小學數學教學方法創新應以以下條件為前提
1.準確對小學數學進行定位
首先,小學數學為數學入門級學科,學生均為初次接觸,比較陌生,教學方法應簡明,使學生易懂;其次,小學數學作為一門基礎應用學科,其知識點淺顯,而且與我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因此,教師在進行教學時不能只局限于課本,還應回歸生活,將知識點與生活事件相結合。比如,在“幾何體”的教學過程中,生活中處處都是幾何體,教師在教學時應結合小學生日常接觸最多的幾何體如桌椅、鉛筆盒等進行舉例教學,如此學生不僅能充分理解知識,還能夠進一步加深印象。
2.合理設定教學目標
小學時代是每一個學生健全人格形成的關鍵時期,因此在教學過程中除了教授知識點以外,還應在教學中促進他們全面發展。教學設計時,以數學知識點教學為前提,同時滲透道德教育、積極心理品質教育、健全人格教育等。
3.能夠有效發掘學生的創新能力
創新關系到一個國家的未來,創新人才的培養也是新時代教育改革的重要目標。小學數學作為一門抽象學科,可以很好地對小學生的智力、邏輯能力等創新能力進行挖掘。因此,在進行教學方法設計時,應注意對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在“圖形和轉換”的教學時,可以在學生中進行拼圖游戲比賽,讓學生自主探索,充分發揮他們的想象和創造思維。
三、新課改下強化小學數學教育的新方法
1.注重小學生數學學習的主體作用
小學的數學學習是一個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和獨立學習能力的重要啟蒙階段,如果小學生在小學數學的學習初級階段,被教育、被訓練只能被動接受知識,不會獨立思考和獨立學習和探索,那么在未來的學習過程中,這種學習的慣性會非常強大和頑強地支配著學生的學習習慣。這種慣性的思維模式會導致學生失去主動思考的欲望,失去主動思考的能力,從而習慣了被動地接受現成的答案。新課改下,我們小學數學的教學目標已經不再要求教師直接教給學生每道題的答案,而是要引導學生自己思考、自己動腦、自己動手去探尋解題的過程,去主動地創造知識成果,而不是被動地等待知識成果。所以,在小學數學的課堂教育上,教師要學會理解和尊重學生的主體學習地位,發揮好自身的引領和引導作用,帶領學生更好地實現不斷探索和創新的過程,給學生的學習預留自主思考和自主探索的空間,讓學生的思維能力得到鍛煉,讓學生的自主思考能力得到提升,讓學生的自主創新能力得到保障。這種教育方法教出來的學生才能更好地為社會作出更大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