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瑞
摘 要:新課改對學生的綜合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學生不僅需要掌握基礎的學習內容,還要提升多方面的能力,這對教師來說,是一項巨大的挑戰。因此,從歸納能力對小學數學學習的重要性入手,介紹兩種在六年級數學總復習中進行歸納的方法,旨在為提升學生歸納能力提供靈感,以供參考。
關鍵詞:新課改;小學數學;總復習教學;歸納能力
數學是一門實踐性較強的學科,小學學習是學生進入初中數學學習的關鍵鋪墊,六年級是小學階段的最后一年,學生在總復習過程中需要將所學的知識進行歸納整理,才能提升復習的效率,對小學階段的數學學習進行有效的總結。因此,提升學生的歸納能力就成為小學教師需要深入研究的一項內容。
一、歸納能力對小學數學學習的重要性
歸納的方法是小學數學學習過程中常用的方法,學生在進行整理歸納的過程中會使用發散邏輯思維對知識進行探索和總結,進而對數學知識建立一個系統全面的認知和理解。這種能力并不能單純依賴教師進行傳授,還需要學生在日常學習過程中進行訓練,有一項調查結果顯示,學生的年齡不斷增長,掌握的知識不斷增多,歸納能力也會隨之不斷增長[1]。六年級是小學階段的最后一年,也是鍛煉學生歸納能力最好的時間。歸納能力是提升學生數學綜合素養的有效途徑,能對學生的數學學習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通過鍛煉學生的歸納能力,能夠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思維模式,并且培養學生獨立自主進行學習的能力。換言之,歸納能力是學生學會獨立自主學習的基礎,會讓學生在遇到問題時獨立進行分析,在這個過程中能提升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尤其是新課改提出后,學生的綜合素質提升變得更加重要,而歸納能力就是學生素質發展中必備的能力之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二、新課改下小學六年級數學總復習教學中鍛煉歸納思維的措施
(一)按照題型進行歸納
六年級的學生已經有了一定數量的數學題目訓練基礎,具備初步的整理歸納能力,教師要引導學生將使用相同解題方法的題目進行整理,掌握其中一道題目的解題思路就能掌握這種類型題目的正確解法,以實現舉一反三。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注重引導學生從特殊的題型中找到普遍的知識點,在學生進行總結的過程中注意遵循教材的內容順序,在此基礎上完成歸納。
同時,針對同一類題目,盡量要求學生從多個角度思考解題思路,使用不同的辦法找到正確答案,這種方式鍛煉的是學生的一題多解的能力,學生從不同的解題辦法中能夠找到差異,并通過結合其他學科內容,加強學科之間的聯系,提高學生的興趣,開拓學生的思維。例如,已知甲單獨完成一項工作需要6小時,乙單獨完成一項工作需要9小時,現在要求兩個人共同完成,完成后乙做了72個,求這個工作的總量。這類型的問題是應用題中比較常見的,通常情況下,可以以兩人完成的工作量作為解題突破點,先求出乙完成的工作量占總量的多少,然后再求總的數量。但是也可以從兩人的工作效率關系入手,按照兩人效率的倍數關系計算總的工作數量[2]。這兩種方法采用的突破點不同,但是最終的目標都是一致的。教師要在日常的題目教學中,盡量鍛煉學生從不同角度思考問題的方式,讓學生能夠靈活使用多種方法。在日常的鍛煉過程中,學生也要將這類型的題目進行總結,擴寬解題思維。教師要鼓勵學生去分析,去發現,允許學生使用新穎的解題辦法。
(二)按照學習內容進行歸納
小學階段的教材都是根據學生的認知規律進行編寫的。因此,每學完一個章節的內容,教師就要引導學生進行整理,教師可以先給學生示范,讓學生參照教師的整理框架完成歸納。在剛開始整理的時候,學生難免感覺困難,在歸納的過程中也很容易出現照抄照搬或者摘抄資料的情況,教師要對學生的歸納作業定期檢查,對于歸納態度不端正的學生要進行思想教育,對于整理過程中遇到困難的學生要進行適當的引導,幫助學生解決在分析整理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并給出相應的建議,切忌用過分嚴格的要求和有諷刺性的語言。讓學生進行章節內容的總結,主要是讓學生通過梳理知識框架,理清學習思路,尤其是通過整理將不同單元之間的知識要點、定理公式、推導過程等內容進行串聯,加深理解,鞏固記憶。另外,通過整理相關知識點的練習題,可以幫助學生掌握不同習題適用的解題方法,提升學生的解題技巧,歸納解題的規律,這是提高學習質量和學習效率的重要手段。最重要的是,學生在整個過程中可以和教師進行交流,方便教師掌握學生學習的情況,并對普遍存在的問題進行針對性的講解,提升教學效率。
歸納能力是學生學習過程中經常使用到的能力,也是小學生進入中學學習必須具備的能力,有了良好的歸納能力,學生能夠從不同的知識內容中找到共同點,提升自己的學習效率和自主學習能力。因此,教師在學生復習過程中一定要引導學生及時歸納,無論按照何種分類方式進行歸納,都能達到提升能力的目的。
參考文獻:
[1]郭宏鋼.歸納推理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J].文化創新比較研究,2017,1(3):33-35.
[2]肖英蓮.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思維能力的方法探討[J].中國校外教育,2017(26):78.
編輯 王彥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