鞏笑天
【摘要】隨著教學改革任務的推進,針對于高校教學來說,其自身的教學模式以及教學理念也出現了相應的調整。就弦樂室內樂教學來說,對整體的教學進行實踐改革以及創新是當代音樂教師們應注重的一個問題。受傳統教學觀念的影響,當代音樂教學無論是在模式還是在設備上都存在較大的差距。針對于設備,學校可以通過擴大投資的方式進行調整。但針對模式落后,教師們就需要開展教學創新以及教學改革。基于此,本文對如何在高校弦樂室內樂教學的過程中開展實踐活動以及創新活動進行了分析。
【關鍵詞】高校教學;弦樂室內樂教學;教學實踐;教學創新
【中圖分類號】G642?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弦樂室內樂指的是在除去教堂、劇場以及音樂廳等場合進行弦樂演奏的音樂形式。在近現代,該種理論出現了較大的調整,代指一切由單一樂器完成聲部演奏的小型音樂合奏形式。通常情況下,弦樂室內樂可以通過聲部和演奏人數的不同進行劃分。在當前的音樂教學領域中,弦樂室內樂逐漸轉化成教師們必須要開展的一們課程,對于學生的音樂發展來說,也具有較大的影響。總體來說,在開展弦樂室內樂教學活動的過程中,教師和學生都能夠得到一定的鍛煉,但教師們一定要注意合理地進行教學創新以及教學改革,盡量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
一、改革教學實踐模式
首先,由于弦樂室內樂演奏屬于西方音樂形式,所以在開展教學活動的過程中,可以對西方的弦樂教學模式進行適當的借鑒和應用。同時,在日常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們需要注意,可以多引導學生對民族性的弦樂室內樂作品進行了解以及鑒賞,以此既能夠強化學生的弦樂了解基礎,同時也能夠更好地對學生的學習思維以及理念進行完善和豐富[1]。比如,在開展日常實踐性教學活動的過程中,教師們可以組織學生對德國萊比錫的《D大調弦樂四重奏》音樂進行了解學習,然后以此為切入點代入弦樂室內樂教學活動,促使學生能夠加強對我國民族音樂發展的了解和掌握,促使國家傳統文化的悠久傳承。
其次,在日常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們應適當地對教學實踐模式進行創新調整,將弦樂室內樂理論教育與實踐教育進行整合,統一進行音樂教育。比如,當教師在引導學生學習《奔向太陽升起的地方》這一演奏樂時,就可以組織學生通過木管四重奏以及弦樂四重奏的方式進行練習,以此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最后,在日常訓練的過程中,教師們應注重強化學生的個體意識,將教學時間多多地給予學生,鼓勵其進行自主訓練以及自主學習,發展學生的音樂素養以及思維,推動學生更好的進步[2]。
二、創新弦樂訓練曲目
一般情況下,在高校音樂專業的教學過程中,弦樂室內樂教師的數量都比較少,而教學設備以及教學器材也經常會出現缺少的問題,這些客觀問題的存在導致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很難提升自己的學習效果,甚至部分教師無法按照教材中的曲目進行授課。因此,在現代化的教學環境中,教師們就可以對此進行適當的調整,通過創新訓練曲目,解決教學阻礙的相關問題,在拓展學生學習范圍的基礎上,強化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首先,在日常教學中,教師可以選擇一些與國家民族主義相關的歌舞劇,比如《紅色娘子軍》《快樂女戰士》《白毛女》以及《北風吹》等,在演奏教學的同時,調動學生的愛國情懷;其次,在日常教學中,教師可以選擇一些小提琴獨奏式的音樂曲目,比如《新疆知春》《北國之春》以及《山丹丹的花開紅紅艷艷》等,并組織學生共同將其改編成合奏性音樂,引導學生對演奏過程中的弓法以及指法進行了解訓練,強化學生的訓練能力以及演奏能力;最后,在日常教學中,教師們也可以適當地滲透一些西方的演奏曲目,比如《卡農》《藍色多瑙河》以及《四季》等,然后將其中的管樂內容進行弱化,將弦樂室內樂融入進去,在提升學生訓練能力的同時完善學生的演奏思維[3]。
三、調整訓練教學方式
通常情況下,在開展弦樂室內樂教學活動的過程中,教師是學生主要的依靠。教師所運用的教學方法將會對學生的學習效果造成直接的影響,所以在開展教學創新活動的過程中,教師們一定要注重創新自己的教學習慣以及方式,以此滿足學生的需求,推動學生弦樂室內樂學習效果的有效提升。
首先,在大部分高校中,當學生在開展弦樂室內樂學習時,都會有固定的曲目清單,在正式開展教學之前,教師一定要對曲目中的內容進行了解,并對作品相關的信息進行掌握。比如要掌握作品的創作背景、作品的作者生平、所形成的風格曲式以及所營造的音樂氛圍等;然后就是需要結合具體的樂曲音譜對樂曲的音準、節奏、停頓以及強弱等進行合理設計,最后引導學生開展相關的訓練,以此強化學生的學習效果。
其次,當教師完成上述基礎性的訓練活動后,可以引導學生進行深層次的訓練,將教學標準從夯實基礎轉化為提升技能。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由于弦樂室內樂演奏的難度比較高,所以在訓練的過程中,教師應注重強化學生的個人演奏能力。此外,當學生能夠完成獨奏任務后,教師可以適當地對其進行整合,鼓勵學生進行完整的弦樂演奏,以此既能夠強化學生的個人能力,也能夠提升學生的合作能力,推動學生在這一領域的穩定發展。
四、優化訓練教學環境
在傳統的弦樂室內樂教學過程中,由于場地以及教學模式的限制,大部分教師都只是簡單地引導學生進行小型演奏訓練。雖然在訓練的過程中,學生們也能夠接觸到主奏訓練以及伴奏訓練,但是由于規模以及氛圍不強烈,很難調動學生的訓練積極性,甚至會影響學生的學習態度以及欲望。因此,在日常教學的過程中, 教師們就應該適當地調整教學模式,創新教學環境,滿足學生的訓練需求,使學生能夠主動地參與到訓練活動中,提升自身的演奏能力。
比如,當教師在引導學生學習與《白毛女》相關的弦樂作品時,就可以將該部舞臺劇中的音樂進行重新調整以及改變,將其轉化成弦樂四重奏與交響樂融合的形式,引導學生進行訓練學習。在這種情況下,學生的主動學習意識以及學習思維都能得到提升,其自身的音樂表現能力也能夠得到訓練,對其日后的學習發展也會有較大的幫助。
其次,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應注重對傳統的室內樂舞臺形式進行合理的創新以及改造,適當地加入一些與音樂相關的舞臺布景材料,也可以對信息技術進行應用,利用投影設備創建真實的演奏環境,調動學生的情緒以及情感,而使學生在演奏的過程中能夠與音樂形成共鳴,有效提升自己的演奏效果。
比如,教師在引導學生學習《紅色娘子軍》這一音樂時,就可以應用一些紅色的布料進行場景搭配,給予學生視覺沖擊,強化整體的情感氛圍,有效提升教學的綜合質量。
五、結論
綜上所述,弦樂室內樂教學具備較強的綜合性和實踐性。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們不僅要引導學生了解一些基礎性的理論弦樂知識,同時也要引導學生進行弦樂演奏的相關訓練活動。此外,在日常的活動過程中,教師們還需要對學生的視唱能力進行合理的訓練以及強化,并適當地滲透一些音樂史、和聲學以及音樂學的相關知識,促使學生綜合能力以及綜合素養的共同發展,使學生能夠在這一領域中擁有較強的發展前景。
參考文獻
[1]胡含之.弦樂室內樂教學改革[J].樂器,2017(4):36-37.
[2]本刊訊.紀念建黨95周年“紅色旋律”弦樂室內樂專場音樂會在哈爾濱舉辦[J].北方音樂,2016,36(19):2.
[3]宋強,何藝.室內樂教學初探[J].黑龍江工程學院學報,2016,30(3):7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