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良奮
摘 要:文章將通過闡述優化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模式的意義,并結合小學數學現階段存在的問題,提出提升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效果的合理、具體策略,以期為小學數學教師的教學工作提供參考。
關鍵詞:觀察思考;動手操作;表達
中圖分類號:G623.5 文獻標識碼:A 收稿日期:2019-03-11 文章編號:1674-120X(2019)21-0064-02
一個班級良好的教學質量,不是靠教師加班加點,或是留大量作業可以實現的。數學教學不僅僅是將知識傳授給學生,更是發展學生思維能力的良好途徑。只有在融洽和諧的課堂教學氛圍下,學生才能主動獲取知識點,并活化應用。教師要在教學中創造各種機會,使學生在學到數學知識的同時,進一步提升數學思維能力。
一、優化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模式的意義
將小學數學的課堂教學模式進行優化,不僅可以增強課堂教學效果,還能夠提升學生解決生活中的數學問題的能力。創新性教學模式可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進而強化知識點的掌握,最終促進學生綜合素質能力的提升,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致。傳統的教學模式與學生的個性化發展融合度較差,容易引起學生的消極、厭煩心理。優化小學數學的課堂教學手段,既可以引導學生對知識點的應用轉化,還可以激活學生對數學的探究熱情。在學習中獲取一定的滿足感,繼而擺脫傳統教學理念的束縛,是學生數學能力提升的基礎。
二、現階段小學數學教學存在的問題
(一)課堂教學時間分配不合理
研究發現,許多教師在開展小學數學教學時,不僅沒有將課堂有限的40分鐘合理分配,而且忽視了教學目標和內容的相互融合,致使教學效果低下,教學進度與預期相差較大,形成“拖拉式”教學現狀,這嚴重制約教學質量的整體性提升。在課堂教學中,多數教師都采用“灌輸式”教學的方法,講授環節極大地占用了課堂時間,致使學生缺少動手操作的機會。對學生而言,他們很難在有效時間內汲取更多的數學知識,不利于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長此以往,他們會對數學學習產生抵制情緒。
(二)教學方法無法滿足現實需求
當前正處于新課程改革的攻堅期,一些教師在面對諸多教學挑戰時,顯得手足無措。再加上一些學校沒有改革傳統教學理念的意識,致使教師對教學出現了雙重認知,進而影響了小學數學教育的實施,探尋恰當的教學策略和方法更是難上加難。除此之外,傳統教學觀念根深蒂固,一些教師無法接受新的教學理念,無從創新教學模式,沒有將學生放在課堂教學的主體地位,從而不能有效地讓學生發表自己的見解,也就無法滿足新課程改革背景下的教學目標要求。
(三)教師教學能力不足
任何一名優秀的教師都是從一個新人不斷積累經驗而成長的。部分小學新招聘的教師由于缺少實踐經歷,無法提升基礎理論的實踐能力,也不能有效提高學生對數學知識的理解能力。另外,每名教師對新課改的理解程度參差不齊,教學能力的改進也不盡相同,其中部分教師的教學能力較差,無法在短時間內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
三、提升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效果的具體策略
(一)合理規劃課堂教學時間
數學是對客觀事物的高度概括的學科。眼睛是思維的窗戶,要給學生足夠的觀察機會,才會不斷提高學生的觀察能力。由于本班學生大多數都戴手表,我在教學“時間”時,讓學生仔細觀察,注意時、分、秒之間的關系。學生們的興趣被吸引,自主進入觀察活動中,聯想到本節課的教學內容,獲得了較好的教學成效。自主思考是教師鍛煉學生思維意識的最好途徑,學生只有發揮主觀意識,思考與知識點有關的習題,才可以使自身思維意識得到最大限度的發展,激發學習數學的熱情。這種教學模式也可以為學生創造一個思考機遇,使學生在“自我思考”“相互思考”中鍛煉思維意識,將知識點牢牢印在腦海中。如粉刷一間長8米、寬6米、高4米的教室,扣除門窗面積16平方米,實際粉刷的面積是多少?解答這樣的題目,學生就得思考所求的面積是由哪幾個面(扣除門窗面積后)組成的,而這幾個面又分別與教室的長、寬、高有什么聯系。思考這些問題,有助于學生發展空間觀念,啟發思維的發展。再如,教師在講授“圓的面積”時,利用多媒體播放一段Flash動畫,讓學生對滾動的車輪、籃球、杯子、瓶蓋等圓形物體進行觀察,并向學生們提出“生活中還有哪些圓形物體?”“圓的面積怎樣求?”等問題,鼓勵他們大膽思考。在通過數學學習小組討論之后,學生對如何求得圓的面積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教師營造一個適合學生開展自主探究的學習氛圍,能提高課堂氣氛的和諧性,挖掘學生的探究能力和觀察能力。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兒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由此可見,動手操作能力是學生形成發散性思維的重要途徑,能夠提升學生自身的創新能力。因此,在開展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時,教師應該將“動手實操”貫穿整個課堂,這不僅能夠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活學生的學習主動性,活躍課堂教學氛圍,增強學生對知識點的理解能力,而且能有效開發學生的智力,加速學生的思維運轉。在這個過程中,學生的主體地位得到體現,參與度增加,是學習活動開展的主要對象。例如,在開展三年級下“數學廣角——搭配2”的課堂教學時,教師可以準備相關的教學道具,如教學卡片等,讓學生以教學道具為切入點進行動手實操。學生在擺卡片的過程中主動思考其中的排列特征,繼而增強自身對數學知識的理解能力。在低年級數學中,學生的空間思維仍處于空白,頭腦中缺少立體圖形的概念。基于此,教師在對其開展教學時,要采用科學的手段進行引導,在多次鍛煉中逐步培養學生的立體空間思維。這也為高年級立體圖形的教學引入搭建了合適的環境,屆時學生學習立體圖形的難度被弱化。
(二)將學生視作課堂主體
如今小學數學處于新教改的大背景下,新課標要求小學數學教師及時轉變教學觀念,成為小學生課堂學習的輔助者以及引導者,將學生放在課堂教學的主體位置。在實際的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應當做到以下幾點:
(1)由于小學生的自我控制意識較差,表現欲望比較強烈,而傳統的教學理念過分制約學生的天性,教學效果較差。教師不妨利用這點開展教學,讓學生在課堂教學階段可以說出自己的想法。如我開展了“數學課前3分鐘”活動,在上課前3分鐘讓每個學生輪流上臺表述,內容可以是一道難題的解法、一個概念的講解、一個公式的推導過程、有趣的數學課外知識,讓每一個學生都充分表現自我。這不僅能夠為課堂注入新的活力,還能夠提升學生獲取知識的速度,鍛煉學生的語言表述能力。
(2)學生能針對課堂提出問題,是對教材理解透徹的表現。學生將不懂的知識點進行表述,已經對問題有了一定的認知,比“我不知道”“不清楚”的回答要好很多。但許多教師在開展小學數學教學時,仍然將“老師問、學生答”作為主要的講解模式,很少以學生的疑惑點為出發點進行答疑解惑。有時候,教師也問“本節課誰還有問題?”但大多數學生是以“沒問題”搪塞過去,“平平安安”過一課。特別是學習能力和成績一般的學生,有疑問點卻不敢舉手向老師提問。學生在這樣的氛圍中思維意識發展被壓制,失去了主動性和積極性。相反,若學生可以勇敢表達自己的想法,其他學生將會被帶動思考,形成“一人問、全班答”的良好狀態。而且學生敢于表達自己的想法,也是對老師講課過程的一種評價,為教師優化教學模式提供新的思路,也促進他們更深入地理解教材,參與新知的形成過程。例如,在對“組合圖形面積”的計算方式進行講解時,學生主動提出:“為什么不能直接求出這個圖形的面積?”讓學生發表自己的不同見解,知道求這類圖形面積的不同思路、不同解答方法。一旦思維活躍起來,學生的主動性也就提高了。學生提出的問題往往是教師想象不到的,對學生鋪天蓋地的疑慮,教師應逐一給予講解。這時,教師再以朋友的身份參與學生討論,在討論中得到問題的解決方案。學生得到了老師的尊重,自然而然會更加尊重老師。
(3)教師在開展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時,應該為學生創造一些自主探索的機遇,提升學生學習數學的趣味性,讓學生通過探討獲取數學知識。課堂上存在爭議時,學生的思維處于最高點,也是促進智力發展的最佳時期。如在講歸一問題時,常遇到這樣的題目:小東8分鐘走480米,他從家到公園需走24分鐘,問家到公園有多遠?選擇不同的解題思路,引起學生爭論。最后學生列出三個式子:480÷8×24, ?480×(24÷8),24÷(8÷480),并認為三個算式都有道理。這時難題出現了:8÷480還不會計算。可是,在討論中,一個學生提出,第三個式子也可以這樣算:把8分鐘化成480秒,走1米需要480÷480=1(秒),再看24分鐘是幾秒,就是走幾米。經過爭議,學生既解決了難點,發表了自己的獨特見解,又靈活地運用了舊知識。這遠比教師包辦指出解題方法、結果,效果要好得多。
(三)提高小學數學教師能力
首先,新入職教師要接受崗前培訓,豐富自己的理論知識,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主動學習最新的知識點,擴大知識的儲備量,優化自身的各項能力。其次,教材是教學的根據,教師實施教學應當建立在認真研究教材的基礎上。熟悉教材知識構成,采用多種教學模式將教學內容傳輸給學生是對教師最本質的要求,從而讓數學課堂更有趣味性。最后,教師應積極參與教研工作,在做好教學工作的同時,還應善于將教研與教學結合,將學科理念和教研成果融入教學實施中,把學習當作每天必做的事,不斷提升自身的教學水準。
四、結語
綜上所述,課堂教學猶如一項藝術作品,多姿多彩,而提升課堂教學效果的途徑更是豐富多樣。教師應該以學生的性格特點和學習情況為基礎,優化現有的教學方式,為師生間的合作探究創造更多的機會,將課堂主體地位歸還給學生。另外,還要注重自我學習,善于總結教學經驗,這樣在課堂上才能更好地展示自己的課堂教學魅力。
參考文獻:
[1]羅海昌.淺談小學數學教學策略優化[J].考試周刊,2018(18):83.
[2]藍日陽.論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優化策略[J].西部素質教育,2017,3(4):228.
[3]周 敏.淺談小學生數學思維能力的培養[J].才智,2017(22):218-219.
[4]董艷云.在小學數學中培養學生思維能力的方法[J].讀寫算,2016(11):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