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承前
摘 要:學生依靠作業評價進行學習狀態調整,良好的作業評價利于學生的解題能力和反思能力的提升。當前的小學數學作業評價模式還有很多缺陷,基于此,教學工作者要樹立改革意識,促進小學數學作業評價模式的完善發展,構建有效課堂。
關鍵詞:小學數學;作業評價;改革模式
中圖分類號:G623.5 文獻標識碼:A 收稿日期:2019-04-02 文章編號:1674-120X(2019)18-0045-01
一、實施“等級+簡語”評價,加強情感交流
“等級+簡語”式作業評價是描述學生作業水平,并和學生進行情感交流的一種方式。該作業評價模式和傳統單一的等級評價模式相比較更具人性化和指向性,利于和諧師生關系的建立。例如,有一位學生做計算題:36×199+36,答案為:36×199+36=7164+36=7200,我給她評了“優+”(相信你有更好的方法,請再想一想!), 我在“36”下面畫了一道橫線,暗示學生重新尋找解題思路。這名學生在第二次上交作業時就補上了正確的解題方法。這時候我又結合“等級+簡語”的評價模式——“優+”(很好!老師相信你!),并獎給她一顆創造之星。這樣的情感交流過程體現了人性化評價理念,提升了學生反思的自覺性。
二、通過作業評價,幫助學生建立自信心
在學科知識學習過程中,自信心的建立是十分重要的,教學評價是引導學生建立自信心的有效路徑之一。小學生的智力水平和認知能力有限,因此在獨立完成作業的過程中,即使是優等生也可能會由于失誤做錯題,這時候利用評語鼓勵和正向引導就十分重要。例如,列式計算有一道這樣的題目:“75加上1000除25的商,和是多少?”有的學生這樣列式:(75+1000)÷25。針對學生在理解題干上的錯誤和疏忽,我并沒有馬上實施評價,而是引導這部分運算錯誤的學生練習同類型的練習題。我利用課上練習環節引導學生逐步理解題干意思,學生很快就意識到自己作業中出現的錯誤。在本次糾錯過程中,我沒有給學生壓力,讓學生自己找到錯誤之處,引導學生建立自信心。
三、多元化評價,提高客觀性及有效性
作業評價過程中,教師依然需要時刻關注學生的主體性,在評價作業的時候應該突破傳統單一的評價模式的束縛,選擇多元評價方式,提升作業評價質量。采用學生自評、學生互評等途徑引導學生自我監測和反思,審視自己的解題思路和方法,及時完善知識結構、糾正錯誤。如筆者在一次作業設置中布置了這樣的題目:“張老師帶了若干元錢到商店購買試卷,試卷分成上、下兩冊,將張老師帶的全部錢都用上,可以購買10本上冊或者15本下冊,已知下冊比上冊便宜2元錢,你能算出張老師一共帶了多少錢嗎?”在這道題的作業評價過程中我就引導學生互評,部分學生的計算方法是:2×10×[15÷(15-10)]=60元,也有學生這樣計算:2×10÷(15-10)×15=60元。學生在互評作業的過程中,可以了解其他同學不同的解題思路,利于學生之間相互借鑒解題技巧,促進思維發展。
四、讓家長參與作業評價——有溫度的評價
家長參與作業評價也是提升小學數學作業評價質量的關鍵。在組織小學數學教學活動過程中,教師應該和學生家長積極溝通,了解學生在學習中的進步和問題。畢竟教師對學生的指導時間是有限的,引導家長參與到孩子的作業評價中,首先利于親子關系發展,其次可以彌補教師在家庭作業指導中的局限性。如在母親節前夕,我就布置了這樣的作業內容:“請你向媽媽表達自己的祝福,并請媽媽為你‘批改作業。”第二天學生上交作業,很多學生的作業上有媽媽繪的愛心,充滿數學味和親情色彩的作業使我很感動。還有的家長寫了對老師說的話,這些言語讓我體會到學生家長對我們教師的信任和感激,這真是一次充滿愛的作業評價!
綜上,作業評價是教學評價中的一部分,可以使教師和學生在教學活動結束之后獲得有效反饋,對后續的教學活動提供依據和指導。優化小學數學作業評價模式,引導學生樹立自信心,促進作業評價模式多元發展,現代教育工作者需要完成的任務。作為教師,我們應該不斷提升自身的素質能力,構建全新的作業評價模式和和諧的師生關系,落實全新的教育目標。本研究針對小學數學作業評價改革措施進行分析,旨在不斷提升小學數學學科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譚敬君.小學數學作業評價改革的意義[J].時代報告(學術版),2015(9):68.
[2]楊 敏.新課程下的小學數學作業評價之我見[J].社會科學(引文版),2016(3):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