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俊梅
【關鍵詞】 數學教學;預習;中高年級;有效性
【中圖分類號】 G623.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9)14—0088—01
一、課前預習對小學中高年級數學教學的重要意義
1. 提升學生的自學能力。一般小學中高年級的學生都是根據教師給出的提綱獨自預習,這本身實際上就是學生自學行為的一種體現。預習一般是獨立地閱讀和思考。在預習的過程中,學生學習的不僅僅是科學知識,更是他們用所學知識去獲得新知識的過程,這實際上是學生主動進行探索的過程。
2. 增強學生的學習自信心。由于學生各方面的差異,使得一部分學生接受能力比較弱,因此,教師在給學生講解知識時要注意給學生足夠的時間來消化、吸收。若學生沒有充足的時間消化,長期以往問題越積越多,他們就會逐漸失去學習的信心。但是經過課前預習,學生在預習自學的過程中就掌握了部分知識,體會到了成功的喜悅,他們就會獲得一種成功感,這種感覺會使他們對學習逐漸產生自信。長期堅持下來,學生也會覺得數學并不難學,慢慢就對該學科的學習產生了興趣。
3. 提高數學課堂教學效率。預習可以使自己發現舊的知識結構中的薄弱環節,并在上課前迅速補上這部分知識,為聽課掃清障礙。不經過預習就聽課,只能是教師講什么就聽什么,分不清難點和重點,失去了聽課的目的性和選擇性。而預習后再聽課,學生對于什么地方已學懂,什么地方還不會,已經心中有數。上課時,學生就會把注意力集中在難于理解的知識上,從而加強了聽課的目的性和針對性,進而提高了教學效率。
二、提高小學中高年級數學課前預習有效性的方法
1. 教給學生正確的預習方法。在課堂上教師要選取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內容,并指導學生掌握正確的預習方法。第一,對于一些概念課的預習,教師可以指導學生先通讀教材內容,了解主要的數學知識,在此之后再細讀課文,并動手畫出關鍵詞,做好標注,或者是列舉一些例子去理解概念。比如,預習“長方體的認識”這部分的內容時,教師可以先指導學生圍繞生活找出常見的長方體,比如包裝盒、數學課本等等,并讓學生自己動手去摸一摸或者數一數這些面,從而獲得更加感性的認識。第二,計算課的預習。若學生已經掌握了基本的計算方法,教師引導學生直接試著做練習題,并檢驗自己預習的效果。這樣,不僅能幫助學生反思,也能讓教師了解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從而便于教師調整教學內容。第三,操作課的預習。隨著新課程的改革,數學課上學生動手的機會也不斷增多,因此教師在給學生布置預習內容時也可以給學生提醒,讓學生做好準備。當學生準備好所需的材料時,在課堂上也就更加從容了。
2. 激發學生預習的興趣。想要讓學生養成良好的預習習慣,首先還需要培養學生良好的預習興趣。首先,教師要及時評價學生的預習過程。教師在教學中要發揮自身的引導作用,比如說一開始教師可以強制要求學生預習,并給學生布置一定的預習任務,在此之后及時反饋學生的預習效果。教師在評價時要盡量評價學生預習的態度,激發學生預習的積極性與主動性。比如,在教學“小數的加法”這部分內容時,筆者在課堂上先問學生預習了哪些內容,哪些是自己能解決的,哪些是自己不會的等等。在此之后,教師將學生已經掌握的知識點與沒有掌握的知識點寫到黑板上,并逐一給學生解決不會的問題。這樣的課堂上,學生的體驗與交流的機會不斷增多,就能感受到預習帶來的樂趣。其次,要肯定學生的預習成果。這就要求教師善于發現學生的閃光點,并及時對學生進行表揚,讓學生感受到預習是一件愉快的事情。
3. 引導學生在預習中發現生活中的數學。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在預習過程中將所學的知識運用到實際生活中,讓學生感悟到數學與生活之間的聯系。如此,在長期的積累下,學生才能在預習中得到更多的突破與創新。以教學“圓柱的認識”這部分的內容為例,在預習時很多學生認識到生活中的圓柱,在課堂上有一位學生提出了這樣的觀點:為什么大橋的橋墩都是圓柱形的,而不是其他圖形?這時,筆者就這個問題與學生一起討論。由于學生在預習時對圓柱有了初步認識,那么在討論的過程中學生也就明白了大橋的橋墩都是圓柱形的主要原因是為了減少水流的阻力。若學生在課前沒有預習,那么在學習的過程中可能就發現不了生活中的數學。編輯:謝穎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