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秀忠
【摘要】化學這門學科有著歷史的悠久,作為研究人類生產生活的綜合實用型學科,誕生至今,為人類生產生活的方方面面做出了巨大貢獻,尤其是當今這個發展迅速的時代,化學為各行各業高新技術的發展上有著不可取代的作用。綜上,化學是教育的一個重要科目,尤其是初中階段,學生剛接觸這門學科,老師要做好引導,本文就初中階段如何做好化學教學從四個方面進行探討。
【關鍵詞】化學教學 ?教學情境 ?教學手段
【中圖分類號】G633.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27-0180-01
化學跟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密切聯系著我們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所以,化學的學習具有很高的實用性。再者,化學作為一門研究型的學科,本身充滿了趣味性,當然也存在著很大的學習難度。如何做好初中化學教學,是每個初中化學教學者共同思考的問題,本文就該問題,做以下四點探究:
一、激發學生對于化學學習的興趣
化學教學是個有著極強技巧性的工作,做好化學教學,首先要做到從學生的特點入手,利用好學生的好奇心,讓他們對化學的學習產生興趣,常言道:“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對于自己感興趣的事會更加愿意去花心思,也學的更加有效率。激發學生利用興趣去進行自我教育,那么如何做到激發學生的興趣呢?就是更改以往的教學方式,不是簡單的一言堂,老師講學生聽,學生只知道結果是怎樣的而不知結果從何而來。而現在要做到的是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利用好學生愛思考的天性,調動學生的好奇心,告訴他有個現象讓他思考為什么,思考就是學習的過程,引導學生思考,最終形成學習能力,當他學會用自己的思維去解決問題,便達到教學的目的 。
激發學生對化學學習的興趣,對老師的授課也提出新的要求,老師要刻意培養自己的幽默感,讓學生對授課內容更加感興趣,老師利用幽默的授課風格,讓課堂氣氛更加活躍,這樣學生學的更加輕松,老師也教的比較輕松。在輕松的學習氛圍下,課堂教學效率提高,然后學生充分發揮學生主觀能動性,在整個教學過程刻意培養學生學習化學的主動性,主動去探索化學世界的種種神秘。
二、創設教學情境,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
化學教學對于學生自主學習意識和能力的培養也是一個重要的環節,所以教學過程老師要加強方式方法的引導,設置教學情境,就是一個很好的辦法,能夠激發學生自主探究積極性。學生學習前思維就像平靜的湖面,設置針對性的教學情境,就像是向湖面扔一塊石子,會激起思維的浪花,通過這種刺激方式讓學習過程處在最佳狀態。情境教學可以讓學生的學習情緒高漲,精力集中于學習內容,舉個例子,初中化學中有這樣一個習題:現象是有A、B兩個燒杯放放在一個密閉環境,A中的酚酞溶液變成紅色,問是何種物質造成這種現象的發生?設定情境,有下面兩種,一是蒸餾水作用的結果;第二種是B燒杯中的物質揮發,然后進入燒杯A中,最終使得A中的酚酞溶液變成紅色。設定完情境后學生就會對這個問題有自己的思考,然后也想知道正確的答案,這時候老師就要做好引導,引導學生通過既有知識及相關生活常識去思考,然后用合理的實驗得到最終合理的答案,通過該種方式,利用學生的好奇心,激發學生學習化學的主動性和積極性。這種教學手段,充分尊重和體現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利用學生的思維特點高效高質量的完成教學任務。老師講課時,要多在教學情境方面下功夫,讓課堂內容更加貼近生活,讓學生覺得化學學習就是解決身邊的事情,從而知道學習化學的重要性。
三、以實驗為教學基礎
化學本身就是一門通過現象進行實驗,最終得到結果的學科,所以實驗是化學學習的基礎,化學概念也需要通過化學實驗得到驗證,從而讓學生深刻理解。以往的化學教學,老師會以實驗太麻煩,實驗太簡單等等原因把化學教學中實驗這個環節忽略,這是錯誤的,老師要認清實驗對于化學學習的重要性,對于有實驗條件的實驗積極開展,靈活運用化學實驗這一手段,激發學生對化學學習的興趣,也培養學生實驗能力、觀察能力,以及科學探索能力。
舉個例子,在探究二氧化碳性質這節課時,教師可以對學生演示演示 “跳動的硬幣”這個實驗,實驗過程本身充滿趣味性,可以吸引學生注意,激發探索背后原理的欲望。再比如對二氧化碳是否與水發生反應的探究,首先可以從我們生活中隨處可見的可樂入手,可樂中有二氧化碳,這是我們都知道的,那么可樂中的二氧化碳是否與水發生反應并生成新的物質呢?老師可以在引出問題后對學生進行分組,讓小組內討論,得出方案去驗證二氧化碳與水是否發生反應,最終學生和老師對學生提出的實驗進行驗證,對于這種方案存在的弊端或者優點及時提出,讓學生也發現問題,知道化學的學習是一門嚴謹的學課。
四、豐富教學手段,增添課堂趣味性
以往的化學教學,由于講課方式和實驗條件的限制,會顯的很單調乏味,但是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在現代信息社會環境下,現代化手段的出現,化學教學也可以變得很有趣。電腦、投影儀等多媒體運用于化學教學領域,給課堂增添趣味,也讓一些難做的實驗,難以觀察的現象可以借助多媒體向學生展示,這樣更容易讓學生對知識點理解和消化。利用多媒體,也可以進行前面提到的情境設定,如化學教學中有一節“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老師在備課時可以下載一些相關的視頻,比如用滅火器滅火或者用飛機噴灑干冰進行人工降雨等,在后面的講解中,告訴學生這些就是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在生活中的例子,然后學生就會知道,化學就是我們生活中遇得到的,這樣他們在學習過程也更容易接受,在這節課結束時,老師也可以讓學生參與進來,發現生活中與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相關的現象或者例子,讓學生加深理解。
我們知道,初中化學涉及的一些實驗無法在課堂進行展示,這時候,老師可以借助多媒體,對這些實驗進行動畫演示,讓學生對這些以往只能用語言描繪完成的教學有直觀的了解,從而加深理解,也讓去觀察思考實驗現象。要打破條件的限制,讓學生有視有聽結合,多種感官對一個問題進行了解,從而吸引學生注意,激發探究背后原因的欲望。
學好化學,用好化學,可以改變我們的生產生活,也可以為科技的進步與發展作出自己的貢獻。初中化學作為化學起步學習的階段,顯得更加重要,要做好對學生化學興趣的培養,用正確的方法讓學生接受化學知識。化學的學習,關乎學生的未來,也關乎著國家的未來,教師要明確責任,增強責任意識,積極探索有效的教學手段做好教學工作,服務教育事業,為祖國培養更多的優秀人才。
參考文獻:
[1]張彩霞.淺談中考化學的有效復習方法[J].新課程學習(中旬刊)2013(6).
[2]周志雄.初中化學實驗教學中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08(7).
[3]閆芳,郝軼鳴.新課標下加強初中化學實驗教學的若干想法[J].山西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