喻磊
【摘?要】聲樂教學通過教會學生歌唱的技巧以及表演時的形態等,培養出了一個又一個音樂方面的人才,通過歌聲傳揚了藝術和情感。聲樂表演需要學生具備扎實的基礎,良好的藝術天賦以及表演的各項技巧,整個聲樂表演能力的提升展現出了學生良好的精神面貌,也使他們在藝術發展的道路上獲得了更大的動力。初中音樂教學中,教師應從多方面入手,提升學生整體的聲樂表演水平。
【關鍵詞】初中;音樂教學;聲樂表演能力;提升策略
在素質教育的時代下,音樂教學的重要性得到了正確的認識,音樂教學工作也在積極的改革當中。音樂能夠帶給人以美的享受,陶冶人的情操,因此初中音樂教學對學生的素質發展更是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在教學資源更加豐富、教學設備完善的今天,音樂教學的形勢一片大好,作為音樂教師,必須在這樣一個良好的平臺中培養出更多集扎實專業能力和較高聲樂表演水平的優秀音樂人才。
一、提高學生聲樂表演能力的基本前提
聲樂表演是一門藝術,能鍛煉學生的腦力、體力、想象力和表現力。也正是由于聲樂表演具有這樣的綜合性特點,想要獲得較高的聲樂表演能力需要具備各項素質和能力。首先,必須要具備歌唱方面的天分,包括優美的嗓音、良好的音感和節奏感等;其次,需要通過長期的訓練和學習,掌握扎實的聲樂知識,能夠不斷完善自己的演唱技巧;另外,需要具備一定的審美能力,能夠對作品產生自己獨特的理解,并通過演唱來解讀作品,將自己對藝術的理解通過聲樂表演的形式表達出來。因此,教師對學生聲樂表演能力的培養和提升也應從這幾個方面著手。
二、初中音樂教學中提升學生聲樂表演能力的實踐策略
(一)把握歌唱的形體藝術
形體訓練對于一個人整體氣質的提升具有重要作用,因此無論是對于任何一個專業的學生來說,都是應該積極加強形體訓練。在聲樂表演中,需要學生以挺拔的姿態和不卑不亢的態度來完成表演。在聲樂表演過程中,教師應對學生提出以下幾點有關形體方面的基本要求:兩腳自然分開約5cm的距離,左腳稍稍向前,右腳向后,身體稍向前傾。保持上身的直立,將身體的重心放在向前的左腳上。手臂、肩膀部位放松,兩手臂垂直下落。一些學生在聲樂表演過程中由于過于緊張而夾起肩膀,這樣的形態是很不美觀的[1]。當然,在表演時的放松也應把握好“度”,放松并不是精神上的完全松懈,而是體現出自己沉穩、沉著的心理狀態。
(二)聲樂訓練的技巧
提升學生聲樂表演能力的核心就在于提高他們的歌唱水平,這樣才能夠在表演中帶給人美的享受。當然,這一環節的訓練難度無疑也是最大的。首先,可以通過“喊嗓”的形式來展開訓練。這種練習方式借鑒了戲曲練習中的一種方法,能夠拓寬學生的音域。可以采用這樣的方法練習:1.數數練習。首先吸氣,然后一口氣說出12345678910,如果氣沒有用完繼續重新數數。2.“深吸慢呼長音練習”。這一練習仍是練氣為主,發聲為輔,在推送同時擇一中低音區,男生發“啊”音(“大嗓”發“啊”是外送與練氣相順),女生發“咿”音(“小嗓”咿”是外送)。一口氣托住,聲音出口呈圓柱型波浪式推進,能拉多長拉多長,反復練習。長期練習能夠增大學生肺活量,在演唱時運氣自如[2]。
在堅持以上訓練的同時,還可以通過“唱母音”的形式來訓練學生的音準,掌握發聲的標準方法。“喊嗓”和“唱母音”可以聯合練習,最初從自然聲區開始,逐步向中聲區音域發展,再逐步擴展音域,最終使學生的聲音獲得應有的特色。平時,在“唱母音”的練習中總是會反復“咪”和“嗎”這兩個母音。筆者認為,應該在開始的練習中多練習一些短音。因此,在組織學生練習時就首先以短音為主,要求他們在吸氣時做到不提胸,肩膀保持不動,盡可能地打開喉嚨。當然,對于不同的學生,在訓練時也應采取不同的方法,使他們都能找到屬于自己的歌唱技巧,找回最佳的發聲狀態。
(三)培養情感
當然,聲樂表演教學中還有最為關鍵的一個環節就是培養情感。如果學生不能對歌曲投入自己飽滿的情感,那么即使擁有再高超的技巧,也不能稱之為一次成功的聲樂表演。因此,教師在平時的訓練中應教會學生與音樂作品對話,使他們每一次的聲樂表演都是一次完整的情感表達。
在平時的訓練中,教師可以在學生歌唱的同時播放一些與音樂相關的視頻畫面,使他們對音樂作品的理解更進一步,能夠在每一次的發聲時受到靈魂的洗禮,做到心口相通。只有這樣,學生在聲樂表演才是真正完整的和賞心悅目的。
三、結語
綜上所述,提升學生的聲樂表演能力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教師在此過程中需要對學生進行全面的訓練,從基礎的聲樂知識、發聲技巧等方面入手,逐步規范他們的發聲方法和習慣,提高音準,最后向情感培養過渡。相信在教師的不斷努力以及進一步的探索下,定會培養出更多具備優秀音樂素養和較高聲樂表演水平的音樂人才。
參考文獻:
[1]楊婷婷.初中音樂特長生的聲樂教學初探[J].新課程學習(中),2013(12):57.
[2]李廷海.初中音樂特長生聲樂教學探討[J].戲劇之家,2017(13):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