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麗萍
摘 ?要:如何構建小學語文高效課堂是一個需要每一位小學語文教師思考的問題。本文結合筆者自身教學經驗,對此進行了深入的探究,內容主要包括:良好的課堂導入是高效課堂構建的基礎;構建教學情境,營造濃厚的教學氛圍;藝術提問轉變教學思路。
關鍵詞:小學語文;高效課堂;課堂導入;教學情境;教學思路;教學氛圍
語文學科在小學課堂體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隨著新課程改革的進行,向課堂要高效已經成為每一學科的重要任務。小學語文課堂也必須擺脫過去粗放式的教學,摒棄無效的教學方法,積極創新課堂教學的方式,以實現高效課堂構建。筆者任小學語文教師多年,對小學語文高效課堂的構建多有研究,現歸納如下,還望能有所借鑒意義。
一、良好的課堂導入是高效課堂構建的基礎
俗話說得好,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要想實現小學語文課堂的有效教學,作為教學一開始的課堂導入環節絕對不能忽視。筆者認為,小學語文課堂導入環節應該以激發學生興趣為主,通過興趣的激發使學生在教學一開始即對要學習的內容產生充足的興趣,從而以良好的學習狀態應對整堂課的學習。
例如,在教學《鞋匠的兒子》這篇課文時,筆者通過一番話進行了課堂導入——同學們,大家對美國政治有熟悉了解的嗎?那大家有誰能告訴老師美國第十六任總統是誰呢?是林肯。林肯在任期間為美國做出了突出貢獻,尤其是廢除了黑人奴隸制。那大家知道這樣一位優秀的偉人,他的家庭、他的父母是怎樣的嗎?對林肯又有什么樣的影響呢?今天就讓我們一起走進《鞋匠的兒子》這篇課文,在林清玄筆下所記錄的林肯首任美國總統的往事中,去撥云見日,解開這些謎團。通過這一番話,既引出了課文的內容,也給學生留下了一些待探究的問題,使他們對課堂內容產生了一定的興趣。
二、構建教學情境,營造濃厚的教學氛圍
情境創設教學深化了傳統培養目標虛幻、課程結構單調、教育過程僵化、評價體系消極等諸多教學缺陷是現階段重要教學手段之一,筆者認為在小學語文高效教學中它應該起到的是深化總結的作用,因為情境教學并非是一種固定式的教學方式,它能根據教學內容創設出不同的教學法,如生活化情境創設、多媒體情境創設、故事情境創設等。
例如,《地震中的父與子》教學中筆者根據教學內容創設了生活化的教學情境,首先筆者讓學生默讀了一遍課文和朗誦了一遍課文從生活的角度切入問學生:這篇課文生動感人。那么,你認為哪里寫得好呢?課文是怎樣通過人物外貌、語言和動作的描寫來歌頌偉大的父愛,贊揚深厚的父子之情的,主要是由學生從文中找到相關句子進行回答。然后,筆者問道:父母的愛不是存在遙遠的天邊,而是近在咫尺,就在我們每個人的身邊,請把這些生活中與父母相關的事選一件寫下來,大家一起談一談吧。學生們紛紛開始思考和動手寫作,筆者則選取了幾位較為積極的學生進行回答,此后筆者說到:“同學們的故事都非常感人,同學們也都非常懂事,那么我們來看一看文中的這個父親和孩子發生了什么事情好嗎?”學生們異口同聲地回答:“好”。筆者以生活化的角度切入主題目的是為了引起學生的共鳴,從而提高學生們的學習興趣和學習思維。最后,筆者在課后作業上設置了課外延伸環節,由學生書寫出自己的所感所悟,并且要為父母在生活做一件力所能及的事,從而提高學生對文章的解析能力以及提升學生的生活感悟能力。
三、藝術提問轉變教學思路
教學是一門藝術,語文教學更要以藝術性的手段去教學,因為語文人文性強的特點決定了語文教學也必須要具有藝術性。“藝術性”提問作為教學手段的一種,是升華小學語文課堂的重要途徑,在一定程度上促進著小學語文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所以彰顯課堂提問的藝術性,能夠轉變教學思路,推動語文課堂的高效教學。
例如,在教學《將相和》這篇文章時,筆者和學生進行交流:作為一個武將,廉頗征戰四方,為國家出生入死,立下了汗馬功勞,他覺得藺相如僅靠一張嘴,便被拜為“上卿”,所以覺得心里很是不服氣。古人說,文能安邦,武能定國,又有,文死諫,武死戰。可見,一個國家,既要有文臣,又要有武將,缺少了哪一方都不行。但真要論起對國家的貢獻,你們覺得到底是文臣的作用大,還是武將的作用大,為什么?通過提出這一問題,讓學生展開辯論。在辯論中,既使提高了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口語表達能力,也使學生對文臣武將有了更深的認識,提升了教學境界,實現了高效教學。
總而言之,隨著素質教育的深入發展,學校的教學理念是培養學生全面發展,提高學生綜合素質。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應充分認識學生的主體地位,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采取適當的方法,努力調動小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高學生語文水平,實現高效課堂的構建。
參考文獻:
[1]孫改玲.高效課堂,從藝術導入開始——從《金蟬脫殼》三則不同的導入案例說起[J].小學教學參考.2017(10).
[2]楊思琪.群文閱讀,教師如何“有所為有所不為”——由一節閱讀課引發的思考與探尋[J].才智.201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