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洪霞
摘 要:“自學·議論·引導”教學法,即強調學生的自主學習和學生學習的主體作用,真正做到“以生為本”。
關鍵詞:自學;議論;引導;相輔相成
信息化的時代賦予了我們新的使命,教學改革正如火如荼地進行著。李庾南“自學·議論·引導”教學話題更為豐富、深刻,得到了業內專家的一致好評。李庾南老師也成為我們廣大教師學習的楷模。
我有幸多次參加了市縣教育局開展的“自學·議論·引導”教學法的培訓。親自聆聽了她的精彩點評,讓我懷著十分欽佩的心情,帶著對她的崇敬加入了這場教改之旅,并踐行了這種教法,感觸頗深。
“自學·議論·引導”包括三個基本環節:獨立自學、群體議論、相機引導。這三個環節相輔相成,融為一體,始終貫穿著整個教學過程。
一、“自學”就是我們現代化教學論中的“自主學習”
它強調發揮學生的主體能動性和積極創造性。平時安排學生扎實的預習和課前準備工作,上課認真聽同學的見解和配合老師的引導都能充分體現學生的“自學”。事先發揮他們看、聽、問、記、議的主觀能動性?!翱础碧崆翱唇炭茣?、參考書,查閱資料。“聽”聽教師的講解,同學的發言。“問”提出問題,主動求教于他人或書報雜志。“記”整理綱目要點、筆記?!白h”積極主動地與同學老師交流學習信息,規范數學語言,表達自己的學習,思考方法以及反思回顧的內容,等等。
“自學”的前提要培養學生學習習慣和學習方法,讓學生善于學習。例如,在學習“二次函數與一元二次方程的關系”時,我按李老師的指導思想先指導學生獨立閱讀教材,思考演練以及相互交流,接著自主引申、拓展,研究如何利用二次函數y=ax2+bx+c的圖象和x軸的位置關系解一元二次不等式,ax2+bx+c>0,ax2+bx+c<0。如何運用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根的判別式判斷二次函數y=ax2+bx+c圖象與x軸的位置關系,讓學生初步體驗并建立了二次函數與二次三項式,一元二次方程以及一元二次不等式之間的內在聯系。這種“自學”是在教師的引導下實現的,既彰顯了學生的個性特征,又發掘了學生的智慧潛能。學生在整個的“自學”過程中自覺體驗、感悟、總結,形成適合自己實際的學習方法,激發了學生學習的內驅力。這樣才能實現真正意義上的“自學”。
李老師主張“自學·議論·引導”教學法,既強調學生的自主學習和學生學習的主體作用,真正做到“以生為本”,又始終堅持發揮教師的積極引導作用。我們要學會正確指引和啟發。在自學過程中,教師還要幫學生掌握自學的方法,認識上初步形成“感知—理論—實踐”的過程。要求學生運用初步理解的知識盡可能獨立完成,結合課本練習與習題,總結解題規律和注意點,最后學生歸納整理本單元的知識結構和體系。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要精心做好導學工作,將問題適度地呈現給學生,以引起學生不斷的積極思考,不斷的自主學習。
二、“議論”
“合作探究式”是一種比較倡導的學習方式,而李老師的“議論”也是合作學習的一種形式。通過小組交流讓學生取長補短,進行思維的碰撞,通過大組(全班)共學讓學生思想認識得到再次整合,當然在“合作學習”的過程中一定要目標明確不能流于形式。
在議論中,要維護學生自己的觀點,力圖說服別人,就需要提前深入鉆研“自學”在情緒上互相感染,形成一種積極向上活潑的學習氛圍。例如,在學習“展開與折疊”時先讓學生通過折疊再展開三、四、五、六棱柱,小組合作探究出它們的展開圖特點,學生通過獨立思考,小組議論順利得出它們的上下底面和側面的聯系,猜想n棱柱的特點,經過熱烈議論得出規律總結出n棱柱的展開圖的特點,然后大膽猜想展開圓柱和圓錐的側面展開圖,這時學生都能看出底面與側面的存在關系,這時在議論的過程中有些學生就會想到:如果求這些幾何體的體積會用到哪些量?這些量在展開圖中應是哪些?從而拓展了知識達到了學以致用的目的。毫無疑問議論能拓展學生的思維境域,能促進學生的思維能力的發展。
先小組議論后大組議論,使所得的信息量不斷加大,師生各自得到更多的信息反饋,以便于本節課的總結和整合。
三、“引導”
也叫相機引導,是課堂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它在課堂教學中發揮著主體作用,始終貫穿于“自學”和“議論”之中,教師巧妙點撥、提示與解惑都能讓學生激勵意向,啟發思維,促使學生全部心理活動積極地進行和健康地發展。
根據學生學習中出現的問題,進行啟發式的描述,使學生得到仿效和借鑒,從而打開他們的思路。課堂“自學”和“議論”環節,學生還會出現一些沒解決的問題,此時就需要教師正確“引導”,讓學生自我糾錯,從而進一步解決問題。例如,學習“勾股定理”時,全體學生掌握了“勾股定理”的有關知識,但有些學生進行聯想,又產生新問題:銳角三角形,鈍角三角形中最大邊的平方與其他兩邊的平方和是否相等呢?這時教師全班學生猜想結論:銳角三角形中最大邊的平方小于另兩邊的平方和,并且最大邊仍小于另兩邊之和;鈍角三角形中最大邊的平方大于另兩邊的平方和,但最大邊小于另兩邊之和。而后再啟發學生以“勾股定理”為依據證明結論。這樣引導既達到了教學目標,又關注了學生的發展。師生相悅,學習效率倍增。
李老師的“自學·議論·引導”教學法為我們指明了今后教學的方向,這種教學法始終貫穿“以生為本,以學定教”為我們提供了更有價值的教學思路,沒有一堂課是十全十美的,正所謂沒有最好只有更好,我們要始終堅持這項教改實驗,優化教學結構,真正實現先進的教學理念和科學的教改價值取向轉化。
參考文獻:
朱建國.談“自學·議論·引導”教學法[J].數學之友,2011(6):21.
編輯 段麗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