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彩紅
摘 要:二次函數作為初中數學的重要內容,為了提高教學效率,教師應理清教學思路,采用多樣化方法開展教學。針對二次函數知識,提出概念滲透、設問引導、多媒體教學以及數形結合等多種方式,力求幫助學生沖破難關,提高學習效率。
關鍵詞:初中數學;二次函數;教學思路
數學來源于生活,又應用于生活,二次函數作為初中數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學好該部分知識可為高中數學打下堅實基礎。在以往的教育模式中,教師通常采用硬性教學法,直接將知識灌輸給學生,使學生的學習興趣受到較大沖擊,影響學習效率。對此,教師應注重方式方法,理清教學思路,做到有效教學。
一、通過概念滲透知識
在二次函數的學習中,掌握概念才是學習的基礎所在,只有學生充分理解函數定義,才可強化認知,促進相關知識的滲透與吸收。二次函數主要是指多項式中只有一個未知量,且未知量中最高次冪為2的函數,表達式為y=ax2+bx+c,其中a不等于0,在列出概念后教師可引導學生產生質疑,為何要規定a不等于0呢?學生經過思考后得出,如若a的數值為0,整個表達式便可寫成y=bx+c,最高次冪不為2,違背了二次函數的定義。同時,教師還可引出以往教學內容,引導學生從已有知識中尋找靈感,例如,將圓的面積公式看成二次函數,從而深化學生對二次函數概念的記憶,此時教師再趁熱打鐵滲透其他相關知識,將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通過設問引導思考
數學學科具有較強的實踐性、生活性,在教學中教師應培養學生的探究意識,以二次函數為例,教師可與生活中的實際問題相結合,組織學生展開討論,通過解決實際問題體會二次函數的作用,必將使學生記憶深刻。對此,教師可通過巧妙設問的方式引出問題,組織學生辯論思考。例如,教師在課程導入中可提出這樣一個問題:“同學們是否見過拱橋?”這一問題十分貼近生活,學生立刻回答“見過”,并在腦海中想象出拱橋的形狀,這時教師繼續提問:“某市有一座拱橋,需要跨越一條12m寬的河流,橋中間的支柱的高度為6m,要想在與河岸相距3m處設立一根橋柱,問這根柱子的高度應為多少?”該問題一經提出,學生便開始紛紛思考,此時教師只需將學生的思路引入二次函數中,引導學生將拱橋看成是二次函數,并根據題目中的已知條件建立正確的直角坐標系,利用中間柱子的橫縱坐標便可完成整道題的解答,從而得出最終答案[1]。
三、通過數形結合加深理解
在數學學習中往往會遇到許多已知條件和數學符號,擾亂學生的視聽與解題思路,這時可采用數字與圖形相結合的方式,以直觀形象的圖象來表示已知條件,使復雜的問題簡單化,進而降低解題難度,提高解題效率,尤其是在二次函數教學中,教師更不應忽視函數圖象的作用,應指導學生養成良好的繪圖習慣,在二次函數解題中將已知條件均展示在圖象中,然后認真觀察函數在坐標系中的位置,即可抓住主要信息,達到快速準確解題的目標。
例如,某拋物線的表達式為y=ax2+bx+c,對稱軸為x=2,A、B兩點均在拋物線中,且二者連線與x軸平行,已知A點的坐標為(0,3),求B點的坐標。如若單純從已知條件進行分析,很難快速想出B點的坐標值,但如若采用數形結合的方式,則會使解題難度大大降低。從已知條件可知,A點與B點均在拋物線中且二者連線與x軸平行,說明A點與B點的縱坐標相同,由于A點縱坐標為3,則B點的縱坐標同樣為3,根據題目繪制圖象,得出B點處于第一象限中,且橫坐標必定處于x軸正半軸中,根據對稱性,因對稱軸為x=2,所以點A、B到對稱軸的水平距離相等,由于A點橫坐標為0,故A點到對稱軸水平距離2,則B點到對稱軸水平距離也為2,推出B橫坐標4。即B的坐標為(4,3)。
四、通過多媒體培養思維
初中生正處于身心發展的關鍵時期,二次函數作為初中數學的重要內容,對促進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的發展具有較大作用,因此教師在教學中不但要傳授知識,還應注重思維能力的培養。二次函數具有較強的抽象性,單純憑借教師口頭講解和學生想象很難使知識得到全面理解,教師應積極將多媒體技術引入其中,通過圖文并茂的方式強化學生對知識的理解與記憶,通過圖像、動畫、音頻等多種方式豐富教學資源,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其在課堂上的目光被牢牢吸引,教學效率也因此得到顯著提升。另外,多媒體還可將函數圖象直觀形象地展示出來,使學生一目了然地看出函數間的關系,為自身思維能力的提高具有較大的促進作用[2]。
綜上所述,初中數學教師應給予二次函數高度重視,由于此類知識具有較強的抽象性,需要教師將其與生活實際聯系起來,并采取多樣化教學法,增強學生的理解與記憶,使學生的探究能力、思維能力均得到顯著提升。
參考文獻:
[1]周晶.初中數學中“二次函數”的教學策略[J].中國校外教育,2016(6):82.
[2]殷鑫松.優化初中數學二次函數教學的方法探討[J].數理化解題研究,2015(19):56.
編輯 李燁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