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有財
摘 要:高效課堂建設是每位教育人孜孜追求的永不停歇的初衷和目標。部編《道德與法治》對教師的教學觀念、教學能力和教學素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每位執教者既是學習者、研究者,更是思想的燈塔和引領者,是學生三觀的掌舵人。教師無不依據課程標準的要求和學生的實際情況,科學合理地確定課堂的三維教學目標,最大限度地面向全體學生,采取靈活機動的教學策略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引導學生積極思維。為了讓學生形成正確的道德觀念,在對學生進行道德教育的過程中,教師要將道德與法治學科課堂教學和時代脈搏、學生的實際生活相結合,構建高效的課堂教學,使道德與法治學科教學成為學生道德與法治教育的主陣地和言行舉止的“三字經”。
關鍵詞:道德與法治;高效課堂;策略探究
一、初中道德與法治學科高效課堂建設的重要性
初中時期是學生思想的形成期也是叛逆期,是道德觀念的認知期,更是走向正軌的關鍵期,一旦錯過了這一階段,道德與法治的課堂教學的育人功能則會大打折扣甚者黯然失色。作為一名初中教師,在培養學生道德觀念的過程中,教師應科學機智地運用多種教學方式,將道德與法治相融合,將時代脈搏和學生現有的認知體驗相結合,將法律知識和學生的言行舉止教育相結合,從而讓學生在提升道德觀念時具備基礎的法律知識,在遇到問題面對選擇時就可以做出正確的判斷,只有知榮辱知對錯才能步入正軌。因此為了學生的健康成長,對于初中道德與法治學科課堂教學的高效化研究,教師必須要加強重視,它的育人功能是無限的。
為什么現在的學生越來越叛逆,與大人的代溝越來越深,所作所為與年齡特點極不符合呢?時代在發展,社會在進步,越來越多的快餐文化和網絡信息在一定程度上迷亂著學生的認知,良莠不齊的新社會現象沖擊著學生那美好的向往,其判斷是非的能力難免不受影響。同時不法分子利用網絡傳播不良信息,這對于未成年人的成長具有不利的影響,錯誤的信息會導致未成年人形成不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尤其對于初中生而言,初中生正處于叛逆期,對于教師和家長的引導很難理解。一旦接觸不良信息養成不利嗜好,則會阻礙其自身的發展。此外,家長的不良習慣與行為、社會陋習都會對初中生的道德觀帶來影響,因為他們看到的是負面,缺乏了追求真善美的勇氣和信心。因此高效化建設道德與法治學科課堂迫在眉睫,每位教師肩負著重任。
二、道德與法治高效課堂實施策略
初中道德與法治學科是一門培養學生正確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學科,是一門復雜的綜合性的課程,那么,教師應如何根據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的特點來發揮教學智慧,巧妙運用教學策略打造高效化課堂呢?
1.創設生活情境,主動參與課堂
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強調情感態度、行動能力和知識認知有機地融合在一起的,注重強調學習的過程性和實踐性,要求教師要積極主動地引導學生自主參與豐富多樣的活動,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道德與法治的論述要在學生的日常生活中找到有力的支撐,我們不搞花拳繡腿、不建空中樓閣。
例如在部編版初中道德與法治七年級上冊第六課,課題叫“師生之間”,師生之間是有平等的話語權的。教材的結構設計一目了然利于教師更好地把握教材,設計的內容也是生活化的,利于學生的互動交流。在“走進老師”和“師生交往”兩個板塊中,采用“運用你的經驗”“相關鏈接”“探究與分享”“閱讀感悟”“方法與技能”“拓展空間”的欄目類型,每個環節學生都有話可說也樂于訴說。如:讓學生描述遇到過的老師,在幼兒園、小學和初中三個不同的時期,老師在心目中的印象有啥變化?每個學生心目中都有好老師的形象,究竟自己喜歡哪種風格的老師呢?學生能了解他們的老師嗎?能愉快地與老師相處嗎?這種貼近生活的科學設計一下子打開了師生間的話匣子,課堂在其樂融融的情景中不知不覺傳遞著尊師重教的正能量,學生承認了老師的差別,懂得了教育行為的目的,表達著對教師的親近感,拉近了師生間的距離。
2.尊重學生差異,幫助學生建立正確人生道德觀
初中學生已經有了一定的道德經驗和認知水平,對于道德和法治已經有了自己的了解,但是他們還是有所欠缺、沖突和疑惑的,并且個體差異是較大的。特別是在受到不良社會陋習、網絡不良信息等的影響、經受挫折時難免徘徊在十字路口難以抉擇,難免誤入歧途。并且隨著年齡增長、心智發育,學生更加關注自己的內在感受和別人的評價。當某些內心需要被愛、被承認、被接納、尊嚴、自由等得不到滿足、得不到認可時,容易做出過激的行為,甚至傷害自己的身體;過度的物質追求、物質攀比和超前消費等使學生喪失對真善美的體驗,丟失精神世界的財富。
例如在部編版初中道德與法治七年級上冊第九課,課題叫“珍視生命”。本來這是個學生難以理解比較抽象的話題,但新穎的欄目設計化難為易,化抽象為具體,從“愛護身體”“養護精神”“生活難免有挫折”“發掘生命的力量”具體化的環節說起,暢所欲言,百花齊放,幫助學生樹立了正確的生命觀和挫折觀。
總而言之,教師必須要意識到構建道德與法治高效課堂的重要性,要創設生活化的教學情景,引導學生主動參與課堂活動,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
編輯 高 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