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適武
摘 要:弗賴登塔爾曾說:“在數學思維活動中,反思可作為一種內在動力。”因而,在初中數學教學活動開展期間,應從思想上認識到培養學生反思能力的重要性,采取一系列措施對學生反思行為進行培養。當學生具備反思意識以后,他們將學會深入思考相關數學問題,在反思中尋找較好的問題解決方法。結合一些教學實例,針對反思能力培養問題展開深入探究。
關鍵詞:數學教學;反思能力;培養
在初中數學課堂上,學生很少有反思學習的機會,難以通過反思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對于課堂知識的講授,主要傾向于以最直接的方式向學生展示知識推導和證明過程,不注重引導學生自主探究,反思新方法和技巧。同時,以考試成績為主的學習情況評價方式限制了學生反思能力發展。
一、課前預習
在初中數學課堂上,可圍繞某一節課的教學重點和難點,科學設計一個課前預習提綱,再把課前預習提綱發放到學生手上,指導學生針對具體課時的理論知識展開自主學習,并完成課前預習提綱上的反思練習內容。在整個課前預習指導過程中,學生腦中將形成良好的反思活動,慢慢養成一定反思能力。同時,在反思練習中,學生將更為積極地學習某一節課的新知。
例如,在“有理數的加法”教學時,可為學生設計一個課前預習提綱,將提綱內容分為“學前溫故”“新課早知”“輕松嘗試”三個部分。其中,“學前溫故”主要是指導學生復習用字母表示加法的交換律、結合律。“新課早知”,主要是指導學生自主預習有理數的加法法則,牢牢掌握同號兩數相加、異號兩數相加時的計算方法。“輕松嘗試”是一個反思訓練,為學生設計多個應用題目。如2+(-2)的值是( );如果a+b=0,那么a、b兩個實數一定是( )。在課前預習階段,學生不僅能夠掌握有理數加法的相關知識,還能夠通過應用練習對有理數加法理論知識展開反思,總結運算法則。
二、問題情境
在數學教學活動實際開展過程中,為了喚醒學生反思意識,讓學生能夠主動展開反思行為,應注意創設問題情境。問題情境,是一種趣味化教學方式,能夠讓學生在特定情境下思維變得更為活躍,主動參與數學知識的探究,總結、反思情境中具體問題。但是,對于問題情境的構造,要緊密聯系數學課具體教學內容,將數學公式和定理引入情境中,以達到高質量教學效果,且讓學生更加懂得進行反思。
例如,在“求解一元一次方程”教學時,為了讓學生掌握一元一次方程求解方法,鍛煉學生反思能力,可先設置這樣一個問題情境:“上兩堂課我們學習了哪些方程解法?那些方程是什么類型的方程?”接著,可為學生出示如下幾個方程:
(1)3+x=7
(2)2x+5=2-2x
(3)■=■+1
要求學生觀察上述方程,說一說這些方程所含未知數個數和次數有什么特征。在這樣一個問題情境下,學生將深刻感知到一元一次方程的特點。然后,可再為學生出示這樣一個方程:x+y+z=6。提問學生:“這個方程與上述方程有什么區別?”學生將針對一元一次方程特點展開反思,自主反思、總結出一元一次方程只有一個未知數。
三、習題剖析
在數學課堂上,還可以通過引導學生剖析習題,帶領學生感受解題思路、推導結論,對學生反思能力進行培養。整個過程,要給予學生科學的引導,訓練學生通過認真審題抓住習題中隱含條件,明確解題思路,找到問題答案,再從反思中總結多種解題方法。習題剖析,是發展學生反思能力的有效途徑,應把握好這一種教育方式。
例如,在“應用一元二次方程”教學時,可為學生設計這樣一道練習題:求解63(x+4)2+x2+8x-48=0。接著,引導學生仔細剖析習題求解過程。一開始,學生將發現這道練習題沒有特殊的標識和要求,會按照常規解題方式,把原式展開,化簡為x2+8x+15=0形式。這時,可繼續引導學生觀察題目,反思是否可以用公式法或者配公式法解決問題。通過深入反思,學生將慢慢形成正確的解題思路,把等式兩邊同時“+1”,再通過配公式法求解出題目的正確答案x=±1-4。分析完這一種解題方法之后,還可以引導學生在反思中總結其他解題方法。如配上“+16”,降低題目求解難度。
四、聯系生活
在日常生活中,可以看到很多與數學相關的場景和事物。基于此,應通過創設生活化情境發展學生反思能力,給學生創造相對輕松的反思空間。如此,學生將開始展開獨立思考,且善于運用自己所掌握的數學知識解決生活問題,觀察、反思如何優化問題求解過程。但是,在引入生活化教學內容時,還要注意強調實踐性,進而讓學生獲得更多良好的反思體驗,養成更好的反思習慣。
例如,在“平行四邊形的性質”教學時,可先為學生解讀平行四邊形定義,當學生掌握了平行四邊形含義以后,向學生提出這樣一個問題:“你知道哪些生活中的平行四邊形的例子?”這時,學生將聯想到學校的電動拉門、掛衣架、天橋等。接著,可聯系學生的實際生活,設計一個“幫幫忙”教學環節,為學生展示一幅學校花園圖片,對學生說:“學校花園里已經栽種了三棵樹,現在學校想栽種第四棵樹,那么應該栽在哪里才能讓它們組成一個平行四邊形呢?”面對這個問題,學生將積極展開討論,并主動反思討論方案正確與否,最終在反思中設計出一個栽種方案。
在開展數學教育時,為更好地培養學生反思能力,給學生創造良好的反思空間,全面提升學生反思意識,應遵從先“學”后“教”教學原則,鼓勵學生展開自我反思。同時,為學生創設適合的教學情境,引導學生反思具體的解題內容,在以學生為主體的前提下,讓學生反思能力真正得到很好的訓練,最終學好數學。
參考文獻:
[1]黎慶初.初中數學反思性學習能力的培養[J].科教導刊,2017(5):136-137.
[2]潘玉.初中數學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反思習慣[J].理科考試研究,2015,22(22):44.
編輯 張佳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