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靜
摘?要:本文基于管理學中赫茲伯格雙因素理論,分析小學教學中可能影響學生學習興趣的因素,并歸類為保健因素和激勵因素,進而探討小學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如何運用雙因素理論來提高小學生的學習興趣,激勵小學生的學習行為。
關鍵詞:雙因素理論;小學教學;學習興趣;激勵
赫茨伯格雙因素理論作為一種激勵理論,在企業管理中被廣泛應用,近年來教育管理者也將其應用到學校、班級以及教師等管理中,并取得了不錯的成效。但在小學教學過程中教師對學生學習興趣的激勵管理還不夠完善。本文將用赫茨伯格的雙因素理論來分析影響小學生學習興趣的因素,并探討小學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如何提高小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
一、 雙因素理論概述
雙因素理論又稱激勵保健理論,是由美國心理學家弗雷德里克·赫茨伯格于20世紀50年代后期提出的一種激勵理論。赫茨伯格研究發現,促使組織成員在工作中產生滿意或良好感覺的因素與產生不滿或厭惡的因素是不同的。保健因素是指與工作環境或條件有關的、能防止人們產生不滿意感的、外在的因素。赫茨伯格認為,當這些保健因素惡化到員工不能接受的程度,會使員工對工作產生不滿意,然而,即使這些因素都處在最佳狀態,也只能預防不滿情緒的出現,并不一定促使正面情緒的產生。激勵因素則是指與組織成員工作本身或工作內容有關的、能促使人們產生工作滿意感的、內在的因素。當激勵因素得到滿足時會激發員工工作熱情,提高工作滿意度,且具有持久性和穩定性;當激勵因素沒有得到滿足時也不會降低員工的工作積極性。赫茨伯格經過廣泛的研究還歸納出影響激勵因素和保健因素的具體因子,即保健因素包括公司政策、工作條件、工資、福利待遇等;激勵因素包括工作成就、工作責任、對工作的賞識、個人成長等。要注意的是,兩種因素都能滿足員工的需要,但只有激勵因素才能帶來企業期望從勞動力資源中得到的那種工作滿意度進而工作績效的改進。
根據赫茨伯格的雙因素理論,要調動和維持員工工作的積極性,首先要注意滿足員工保健因素方面的需要,以防止不滿情緒的產生;其次更重要的是利用激勵因素去激發員工的工作積極性,因為只有激勵因素才會增加員工的工作滿意感;最后要善于運用激勵因素和保健因素,注意保健因素和激勵因素的相互轉換。保健因素和激勵因素在一定條件下會相互轉化,同時激勵因素是有生命周期的,一開始是激勵因素,但到一定時期就演變為保健因素,如工資是保健因素,但在一定條件下也能使員工產生滿意的結果,進而變成激勵因素。
二、 影響小學生學習興趣的雙因素分析
當前我國仍有不少小學生在學習中存在缺乏學習興趣的現象,認為學習是一件苦差事。就客觀因素而言,單調的教學方式、壓抑的課堂氛圍、沉重的作業負擔、頻繁的大考小考、無效的獎勵和懲罰等,在很大程度上都會影響甚至降低小學生的學習興趣;就小學生本身而言,成就動機水平偏低、自我效能感不足、對學習自卑、學業成績不良、注意力分散等,這些因素也會導致小學生的學習興趣降低。影響小學生學習興趣的因素眾多,其中教師發揮著不可忽視的重要作用。從教學內容到教學設計,從課堂提問到課后作業的安排,從成績考核到反饋評價,從課堂互動到課下的師生交往,在教學的各個環節都會涉及小學生的學習動機問題。
赫茨伯格雙因素理論雖然是在企業管理的基礎上提出的,但是如果把課堂看作企業,把老師看作管理者,把學生看作被管理者,同樣面臨著老師如何提高小學生學習興趣的問題。雙因素理論作為管理學中的激勵理論,不僅可以為老師的教學策略帶來啟發,還可以作為提高學生學習興趣的工具。因此,小學教師想要有效地在教學中運用雙因素理論來提高小學生的學習興趣,首先要清楚哪些因素是課堂教學中的保健因素,哪些因素又是可以影響和提高小學生學習積極性的激勵因素。
根據赫茨伯格的雙因素理論原理及上述對小學生學習興趣的影響因素分析,本文將這些因素歸類為保健因素和激勵因素。在歸類的過程中可以發現保健因素多是外部因素,如學習環境和學習條件,具體表現為師生關系、課堂氛圍、期末成績、教學設施、教學設計等因素,這些因素從外部影響著小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這些因素雖然可以消除小學生的不滿意情緒,但在激勵方面沒有特別顯著的作用,比如小學生不會因為教室整潔而選擇認真學習,但是整潔的教室會消除不滿情緒,為激勵因素發揮作用做好鋪墊。此外,我們還發現教學中的激勵因素,多是小學生學習本身和學習過程中的內部影響因素,具體表現為學習能力的提升、成就感、學習的樂趣、認同感、學習的責任感等,這些因素激勵小學生自主自覺的學習。處理好激勵因素,小學生就會真正感受到學習本身帶來的樂趣與成就,產生滿意情緒,提高小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根據雙因素理論的觀點,只滿足小學生保健因素方面的需要并不能真正激勵小學生學習。因而教師應當從保健因素和激勵因素兩方面著手,來激發小學生學習的內外部動機,提高他們的學習興趣。
三、 雙因素理論在小學教學中的具體措施
(一) 小學教學中保健因素的應用
基于雙因素理論的觀點,首先要確保保健因素。保健因素作為外部因素,雖然不能真正地激勵學生提高其學習興趣,但保健因素是激勵學生的重要基礎,為激勵因素發揮作用提供了保障。
1. 營造寬松、和諧的課堂氛圍
小學生心理抗壓能力和自控能力都比較薄弱,過于嚴肅、壓抑的課堂氛圍或過于寬容的課堂氛圍都不利于提高小學生的學習興趣。小學教師應為學生創造良好的學習環境,鼓勵學生互相幫助,弱化競爭氛圍,在教學過程中應堅持自然型和情感型的教學風格,讓學生在寬容、平等、和諧的氛圍中學習,在潛移默化中提高小學生的學習興趣。
2. 建立融洽的師生關系
師生關系對小學生的學習有著重要的影響。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適時與學生互動,公平地對待每個學生,建立公平公正的評價體系。教師采用恰當的方式與學生平等交往,讓學生在教學活動中能以一種比較輕松的情緒狀態學習,有利于增強學生的自我效能感。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僅要關注知識的傳授,還要注意學生的學習狀態和表現,針對性地與學生交流,增加教師對學生的了解,同時也增進師生之間的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