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躍軍
摘 要:在高中數學教學當中,隨著新課標的全面實施,教師在進行數學教學之時,比較倡導讓數學教學回歸生活化,以此不斷加強數學教學與實際生活之間的聯系,并提高學生進行數學學習的主動性。因此,在高中數學教學當中,教師要積極將生活化教學應用到數學教學課堂當中,從而不斷提高學生進行數學學習的熱情。
關鍵詞:高中數學;生活化教學;精美導入;教學情境;實踐作業
在高中數學教學實踐當中,隨著生活化教學在數學教學課堂當中的深入應用,教師已經逐漸意識到了脫離學生實際進行數學教學的弊端,并積極將生活化的元素引入到了數學教學課堂當中,以此不斷加快了建設生活化數學教學課堂的步伐。因此,在高中數學教學當中,教師要重視生活化教學在數學教學當中的應用,以此不斷提高高中數學教學成效。下面,我將結合自身的教學經驗,對高中數學教學當中生活化教學的應用進行一番闡述和說明。
一、借助生活設計精美導入
在高中數學教學實踐當中,教師借助生活為學生設計非常精美的導入,可以瞬間就讓學生將自己已經玩散的心從課下收回來,并提高學生對教材當中的數學新知識的好奇心。因此,在高中數學教學當中,教師要注重借助生活,為學生設計精美的導入,這樣,不僅可以提高高中數學課堂導入的質量,還可以激發學生探索教材當中的數學新知識的欲望。
例如,以“函數及其表示”為例,一上課,我沒有直接為學生講述教材當中的知識,而是先為學生出示了一些生活當中常見的實例,如,炮彈的射高與時間的變化關系問題;南極臭氧空洞面積與時間的變化關系問題等等,并讓學生分析、歸納了上述實例的共同點。然后,我引導學生應用集合與對應的語言描述了各個實例中兩個變量間的依賴關系,并讓學生判斷了各個實例當中的兩個變量之間的關系是否是函數關系。最后,我結合學生的判斷,對學生說道:同學們,你們說的非常正確,那么,什么是函數呢?怎樣判斷兩個函數是否相等呢?現在,就讓我們走進“函數及其表示”,共同學習一下本節課的有關知識吧。這樣,教師通過借助生活,為學生設計了精美的導入,不僅提高了高中數學課堂導入的質量,還激發了學生探索教材當中的數學新知識的欲望。
二、借助生活創設教學情境
在高中數學教學實踐當中,教師為學生創設生活化的教學情境,可以讓學生在自己熟悉的環境當中進行數學知識的學習與探索,從而不斷提高學生掌握教材當中的數學知識的效率。因此,在高中數學教學當中,教師要重視生活化情境的創設,這樣,不僅可以提高高中數學教學實效性,還可以促進高效數學教學的施教。
例如,以“函數y=Asin(ωx+φ)的圖像”為例,在講述教材內容時,我先讓學生觀察了電磁波的形成與傳播、波的干涉、橫波的形成等的常見的生活現象的圖像,并讓學生結合圖像,思考了以下問題:上述圖像與正弦曲線有什么關系呢?以此使學生初步了解了本節課的內容。然后,我結合本節課將要講述的內容,向學生提出了以下問題:你認為可以怎樣討論參數ω、φ、A對函數y=Asin(ωx+φ)的圖像的影響呢?之后,我讓學生在小組內,畫出了具體的函數(如,y=sin2x、y=3sin(2x+π/3)等等)的圖像,并讓學生結合具體的圖像,對上述問題進行了探究。最后,我對學生的探究結果進行了總結,并詳細地為學生講述了本節課的有關知識。在此基礎上,我結合本節課講述的內容,為學生出示了有關的例題,讓學生進行了解答,以此不斷加深了學生對本節課知識的理解。這樣,教師通過為學生創設生活化的情境,不僅提高了高中數學教學實效性,還促進了高效數學教學的施教。
三、借助生活布置實踐作業
在高中數學教學實踐當中,教師為學生布置實踐性的課后作業,可以讓學生了解自己掌握的數學知識的實際價值,并提高學生完成數學課后作業的信心。因此,在高中數學教學當中,教師要重視借助生活,為學生布置實踐性的課后作業,這樣,不僅可以讓學生有動力完成數學課后作業,還可以降低學生對高中數學作業教學的厭惡感。
例如,以“函數模型及其應用”為例,在為學生設計本節課的課后作業之時,我先根據課堂當中講述的內容,為學生布置了以下作業:對自己身邊的實際問題,如,我國的能源情況、移動通訊收費問題等等,進行調查。在調查結束之后,根據自己的調查結果,設計有關問題,并進行解答。然后,我讓學生選擇了自己感興趣的話題進行了調查,并讓學生在課堂當中展示了自己完成的數學課后作業。最后,我對學生完成的作業進行了評價,并對作業完成質量較高的學生提出了表揚,以此不斷提高了學生完成數學課后作業的積極性。這樣,教師通過借助生活,為學生布置了實踐性的課后作業,不僅使學生有了動力完成數學課后作業,還降低了學生對高中數學作業教學的厭惡感。
總而言之,在高中數學教學當中,教師要積極將生活化的理念滲透到數學教學課堂當中,并不斷對生活化教學進行改革和完善,以此可以不斷凸顯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并為學生構建一個生活化的數學教學課堂。
參考文獻:
[1]康麗婷. 高中數學生活化教學研究[J]. 成才之路,2016(36):70-71.
[2]郭青蓮. 對于高中數學生活化教學的探究[J]. 新課程(下),2016(7):156-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