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冠華
摘 要:研究性學習是適合任何一種學科應用學習的一種學習模式,開展研究性學習,培養學生思考問題、探究問題的習慣,是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把研究性學習滲透到初中歷史教學之中,培養學生具有主動學習與發展的能力,是我國基礎教育的根本任務。本文對研究性學習在初中歷史教學中的運用進行淺析,以期為初中歷史教學研究性學習的更好開展提借參考。
關鍵詞:研究性學習;歷史教學;研究;
引言:
研究性學習是指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以個人或小組合作的形式,對教學課程進行自主研究學習的一種開放性的學習方式。研究性學習以培養學生對知識的探究能力為主,綜合把握知識的內在結構,優選知識點的記憶,提高學習效率,培養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一、研究性學習在初中歷史教學中的應用意義
研究性學習的主旨是培養學生具有永不滿足、崇尚和追求卓越的態度,引導學生在學習中具備發現問題,提出問題,最終解決問題的能力。研究性學習以學生在學習、生活以及社會日常行為中獲得的各種信息、課題或項目為載體,學生在老師的引領和指導下,采取自主探究與學習,并在學習的過程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從而獲得豐富的科學文化知識、豐富的學習體驗和感悟以及科學的學習與研究方法。將研究性學習應用于初中歷史教學中,不僅能不斷提升初中學生的歷史思維能力,有效汲取歷史知識和智慧,在學習中形成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為國家教育培養德才兼備的高品質建設人才,更為重要的是促進中學生素質教育的良性發展,有效培養中學生的探究性學習習慣和學習能力,促進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能力的不斷提升。
二、初中歷史教學研究性學習的現狀
初中歷史教學是對初中學生進行歷史知識的傳授,塑造學生優良品格,發揮德育教育功能的重要手段。歷史學科的這一重要功能是其它學科無法比擬和替代的。然而,受傳統歷史教學觀念的影響,在初中歷史教學中開展研究性學習還存在著一些問題和困難。
(一)歷史教學觀念滯后教學模式單一
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師者,傳道授業解惑者。但一些初中歷史教師,受傳統教育觀念的影響,在初中歷史教學中只重視對歷史知識的機械傳授與灌輸,忽視歷史知識學習方法的培養。在這些教師的思想中,只要把課本知識一字不差地教給學生就算完成了教學任務,對一些新型教學模式持觀望、排斥的態度,拿著新的教材,使用舊的教學方法,無法激發學生對歷史的學習興趣,使歷史教學被淡化和邊緣化。
(二)教育教學設施不完善
歷史教學需要配備與歷史課件相關的教育教學設施,一些學校對歷史教學不夠重視,相應的歷史課程設施不夠完善,使得歷史教學“短斤少兩”。如與歷史教學相關的歷史刊物、歷史書籍、歷史掛圖和歷史資料都不齊全。
三、初中歷史教學應用研究性學習方法的策略
歷史教學具有重要的德育教育功能,在初中歷史教學中應用研究性學習方法,對引導學生認真地學好歷史,培養初中學生良好的人格品格有著積極的意義。
(一)充分利用好歷史教學資源,豐富學生的歷史學習視野
新課程改革給初中歷史教學注入了新的活力,歷史教師要把握好新的契機,充分利用歷史教材資源以及周邊歷史文化遺址對學生進行歷史教學。初中歷史教學的最佳氛圍是有真實或較為真實的歷史學習環境,以廣東東莞的學生為例,在學習林則徐禁煙的知識時,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參觀虎門炮臺,講解和了解虎門銷煙的真實歷史,告誡學生勿忘國恥,樹立為振興中華而學習的信心。
(二)轉變傳統教學觀念,將學生作為學習主體開展研究性教學
傳統的歷史教學方法禁錮了學生的學習思維能力,開展以探究問題為核心的研究性學習方式,讓學生在老師的引領下,采取自主開放的學習研討,讓學生在歷史學習中發現問題、研究問題并最終達成解決問題的學習目的。在教學中,學生是學習的主體,讓學生自主開放性探究學習,享受學習帶來的樂趣,并在學習過程中獲得知識、豐富自己的知識閱歷,完善自己的知識智慧,讓歷史學習不再枯燥和乏味。
(三)進一步開發學生資源,讓學生開發性學習
以生為本的教育教學理念是新時期教育改革的重要內容。初中歷史教學中,將學生作為最基本的活性教育資源,把研究性學習滲透于歷史教學之中,充分利用和發揮初中學生的生活經歷優勢,引導學生對歷史文化進行探究性學習。提升學生在生活、學習中的自我感悟能力,使學生能夠對歷史知識的學習獲取過程有一個親身的體驗,并在這個過程中不斷培養與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與實踐能力,促進學生的不斷發展。
結束語:
研究性學習作為一種實踐性較強的教學手段,對激發初中學生的歷史學習興趣起到積極的作用。在初中歷史教學中,授課教師要努力掌握好學生的學習心理,找準教學切入點,巧妙地運用教學策略,使每一個學生都能在歷史學習中獲得學習的樂趣,并在這種樂趣的支撐下汲取知識與智慧,讓研究性學習真正成為學生發展的得力助手。
參考文獻:
[1]張華,論研究性學習課程的本質[J],教育發展研究,2015(05).
[2]王麗娟,淺議初中歷史教學案例J],動動畫世界 教育技術研究,2012(5):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