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惠彬
摘 要:地理學科以“人地協調觀、綜合思維、區域認知、地理實踐力”四個維度作為學科核心素養培養的主要方向,實際教學中,要求教師要在課程標準的指導下,找準課程內容和地理學科核心素養的契合點,創設符合學生正確價值觀培養的教學設計。農村薄弱中學因師資、生源、設備等較落后的原因,在落實地理學科核心素養上,存在一定的困境。本文旨在從學校、教師、學生三個層面分析農村薄弱中學落實地理學科核心素養的主要困境,提出落實地理學科核心素養的有效策略。
關鍵詞:核心素養;農村薄弱中學;困境策略
一、地理學科核心素養
地理學科核心素養,是指學習者通過地理學習后能夠用地理視角觀察地理事象且用地理能力解決地理問題的內在涵養,它包含了人地協調觀、綜合思維、區域認知、地理實踐力四個維度。學生要通過地理課程學習,形成正確價值觀念、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這是對三維目標的升華。從素質教育到素養教育,從知識的灌輸到解決實際問題能力的培養,是地理學科素養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面,也是學校教育面臨的重要挑戰。
二、農村薄弱中學落實地理學科核心素養面臨的主要困境
1.學校師資不強,教研層次較低
作為農村薄弱中學,教師流動性較強,地理教研組教學名師、骨干教師比例小,對于新的教育教學理念,缺乏高水平教研活動的引領,整體教研水平較低。
2.教師結構年輕化,教研力量單薄
我校地理教研組多以年輕教師為主,缺乏教育教研專家指導,整體師資力量較薄弱,存在對地理學科核心素養解讀不足、教學設計思路老套,方案陳舊等問題,尚無法有效落實核心素養培養任務。
3.學生生源素質較差,素養養成難度高
學生多以農村生源、外來務工人員子女為主,生源素質整體不高。學生在校時間長,缺乏對現實社會及環境的充分、正確認知,社會實踐活動參與度低,實踐能力不足,學科素養培養難度大。
三、農村薄弱校落實地理學科核心素養的主要策略
1.學校搭建學科核心素養研習平臺,普及核心素養教育理念
(1)通過組織研讀學科核心素養(解讀)專著,提升教師的學科素養水平,把握學科核心素養的落實方向。
(2)開展學科核心素養教學展示活動,通過備課、磨課、賽課,總結素養落實經驗,促進教研組提升教研實效。
(3)落實“走出去、請進來”。組織教師外出研訓與邀請教研專家到校講學相結合,多途徑提升教師學科核心素養理論和實踐水平。
2.教師樹立地理學科核心素養教育理念,通過理論學習和教學實踐提升自我學科素養水平
(1)創設情境與問題教學結合,教學設計體現人地協調觀
以《森林的開發與保護——以亞馬孫熱帶雨林為例》為例,在教學設計中以學校周邊的“坫頭林場”作為背景創設教學情境,分析:“如果林場消失將會對我校環境產生哪些影響?”進而將問題遷移至教材中:“雨林要開發還是要保護?”。找到現實生活情境與教材抽象案例之間的契合點,引導學生分析雨林被毀前后的環境效益差異及其對當地經濟效益的短期與長期的影響后果,權衡雨林開發與保護的利弊,最終引導學生認識“保護性開發”的合理性,幫助學生樹立人地協調觀。
(2)運用探究教學,教學過程融合地理綜合思維
以《自然地理環境的整體性》為例,在引導學生理解“自然地理環境具有統一演化過程”中,通過學生自制思維導圖,結合植被、氣候、人類活動等要素分析“黃土高原的水土流失”的原因,并探究水土流失對當地土壤、植被、大氣、地形地貌等要素產生的影響,讓學生通過分析“水土流失”的前因后果,提高對地理環境各要素之間的相互作用關系的分析能力,學會分析地理事象發生、發展的過程及原因,培養學生綜合思維能力。
(3)構建思維板圖,區域學習培養區域認知能力
作為高考的重要考察背景及手段,區域認知能力要求毋庸置疑。在區域地理學習中,引導學生從整體與局部或從局部到整體去構建思維板圖,從空間定位、區域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特征著手,綜合分析空間位置對地理環境各要素的影響,讓學生學會評價區域現狀和發展,培養學生區域認知能力。
(4)加強實踐教學,通過實驗、實踐活動落實地理實踐力
“創新培育地理學科核心素養的學習方式”這一課程理念要求教師課堂之外,在自然、社會等真實情境中開展豐富多樣的地理實踐活動。學生通過地理實驗設計、研究性學習活動參與、研學旅行等體驗式的學習方式,不斷提高地理實踐能力。
(5)加強教育技術學習,為落實地理學科核心素養提供技術支持
地理教師通過學習提升教育技術,例如,借助“福建省教育資源公共服務平臺”整合課內外學習資源,加強地理學科與信息技術的整合,利用平臺功能豐富師生課內外交流互動方式,提升學習實效,也是教師落實地理學科核心素養的重要支撐手段。
3.學生改變學習方式,積極發展地理學科核心素養
(1)明確學習目標,激發地理興趣
作為農村薄弱中學,學生的知識基礎、知識運用和探究能力比較差。學生應通過教師引導,明確地理學科的核心素養學習目標,關注身邊生活中的地理現象并加以探究,在學習過程中形成激發自我素質發展的需求。
(2)探究地理現象,培養綜合思維
在課堂上,通過聽講以及探究活動的參與,提高對地理學科核心素養的認知,學會在練習中運用地理綜合思維去解釋地理現象的前因后果,提高對知識的分析應用能力。
(3)參與實踐活動,提升地理實踐力
地理實踐力是在地理實踐活動中表現出的意志品質和行動能力。學生通過地理實驗設計、研究性學習、研學旅行等活動提升自身的地理思維、實踐能力,并因此增強對自然及社會環境的認知。在教師的指導下,積極參與地理實踐活動,才能有效提升地理實踐能力。
四、結束語
綜上所述,農村薄弱校雖然在軟硬件上有很大不足,但是在學校搭建平臺、教師深入教研、學生積極參與的情況下,將人地協調觀、綜合思維、區域認知、地理實踐力貫徹落實到教研、教學設計、課內外學習實踐活動中,一定能夠有效落實地理學科核心素養,進而完成立德樹人的教育根本任務。
參考文獻:
[1]教育部.普通高中地理課程標準(2017年版).人民教育出版社
[2]韋志榕朱翔.普通高中地理課程標準(2017年版)解讀.高等教育出版社
[3]余文森.核心素養導向的課堂教學.上海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