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旭輝
◆摘 ?要:中華民族上下五千年積累的民族底蘊與文化傳承令世界驚嘆,作為一名語文教師,特別是小學語文教師,在日常教學中注重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實踐應用,對學生培養民族情懷,學習中華傳統美德,啟發智力、思維有著重要的意義。小學語文教師在日常教學中要注重中華民族精神、文化精髓的滲透,促進學生價值觀、人生觀、世界觀三觀的科學構建。本文就以人教版小學高年級為例,分析在實際教學活動中滲透傳統文化的實踐策略,希望對相關語文教育工作者提供一定幫助。
◆關鍵詞:小學語文;傳統文化;實踐
一、引言
小學階段是學生心理、生理發育的關鍵時期,這一階段的教育對學生未來思想、思維發展有著重要的意義,教師要注重教學設計工作,多維度開展教學活動,注重中華傳統文化的滲透,讓學生在傳統文化的熏陶下成長,本文從古詩詞、書法文化、民族文化、古典故事四個角度分析小學語文教師在日常教學中如何滲透傳統文化,助力學生成長。
二、注重詩文的意蘊、情感教學
古詩詞是小學語文教材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樣也是語文教學中滲透傳統文化的重要實踐載體,注重古詩文的意蘊、情感教學,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領略中華傳統文化的精髓,所以在進行古詩文教學時,要注重情感的投入,情境的再現,例如在進行小學人教版語文五年級上冊《長相思》一節的教學時,首先教師需要引導學生進行有感情的朗讀詩句,讓學生對詩詞內容有一個初步的認知,再結合注釋、資料對詩句的意思,詩文的情感方向有一個大致的了解。其次教師要明確邊關戰士“鄉愁”的思想認知內容,可以將自身與學生跟隨作者納蘭性德一起走進《長相思》,將自己比作遠征的戰士,體會路途的艱辛,體會在漫漫長夜的思鄉之情等等,教師在古詩文教學中,要注重情感的代入,讓學生身臨其境。最后要歸于主旨,通過教學活動讓學生體會中華民族在面臨戰爭、社會動蕩的大環境下,舍小家為大家的奉獻精神,讓學生反思無盡的戰爭帶來的顛沛流離,家破人亡的后果,體會和平的不易。在詩文教學中注重意蘊與情感教學,能夠讓學生的思想在學習詩文后能夠得到升華,能夠讓學生體會到傳統詩詞文化的內涵,激發學生的文化榮譽感。
三、在教學活動中注重書法文化的滲透
書法作為中華傳統文化中的瑰寶之一,令世界贊嘆,小學作為學生夯實基礎,養成良好習慣的重要時期,在小學教學活動中注重書法文化的滲透不僅有利于培養學生的民族、文化情懷,還有利于學生養成良好的寫作習慣,陶冶情操,修養身心。在語文課堂教學中,就是要通過各種方式不斷提高小學生的書法審美能力,豐富他們的審美感情,繼而使他們樹立高尚的審美理想。
分析現階段小學生的寫作狀況,書寫潦草、錯別字較多等現象層出不窮,雖然在考試中已經取消了“書面分”,但是同樣一份試卷,書寫美觀大方肯定會比書寫潦草占據更大的優勢,同樣新課程改革標準下的要求與《語文課程標準》都明確要求了小學語文教學要讓學生體會書法、漢字的優美,注重審美價值與傳統文化藝術韻味的培養。所以小學語文教師在日常教學時要注重書法文化的滲透形式,例如進行一些書法字帖的臨摹,或者在教學過程中引入一些關于“書法”的小故事或名人名言,在潛移默化中引導學生愛上書法,愛上傳統文化,而學生在這個過程中會產生類似的聯想,能正確辨別普通拙劣與優秀書法的差別,對優秀的自己再去“心摹手追”,不斷規范自己的書寫,有利于學生未來的良性發展。
四、在教學活動中滲透民族傳統文化
“民族的”同樣是“世界的”,中華五六十的民族伴隨著的是民族多樣性帶來的民族文化多樣性,傳統文化中的民族性是鮮明的,是具有強烈傳承意識的,現階段傳統文化的流失很大一個層面是民族文化的流失,小學教師要明確民族繼承性的重要性,在日常教學中滲透民族文化教學,不僅是在教材中引申民族文化,還可以鼓勵學生進行課外讀物的學習,例如中華傳統文化中在對待節日的態度上,不同民族之間的不同差異都會使學生領略中華民族的深邃。
五、帶領學生走進古典,領會古人的風騷
中華上下五千年,誕生了數不盡的經典篇章,發生了諸多引人入勝的故事,教師在日常教學中,要注重古典故事的經典教學,讓學生體會古人的風骨,以史為鑒同樣以歷史名人為榜樣。例如在進行小學人教版語文五年級下冊《將相和》一節的教學時,《將相和》以趙、秦兩國有巨大矛盾為背景,以藺相如為主線,通過“完璧歸趙”“澠池之會”“負荊請罪”三個小故事描繪了藺相如、廉頗從不和到和好的故事,在進行該篇文章的教師時,教師要通過事件描述與人物形象描述讓學生體會藺相如以大局為重的品質和廉頗知錯能改的精神,讓學生以古代豪杰為榜樣,感受傳統文化中人物的優秀品質,教師要能夠將語文教材作為滲透傳統文化的重要載體,不斷剖析教材中的精髓,多角度、多種形式進行教學。
六、總結
綜上所述,教師在實踐教學中無論運用何種教學策略,首先都需要明確在日常教學活動中滲透傳統文化的重要性,傳統文化教育并不是局限于上述幾種策略,教師還要不斷地創新教學形式,充分挖掘教學資源,將中華經典、民族經典引入日常教學,讓傳統藝術形式在課本中重現,培養學生仁、義、孝、禮,讓中華傳統文化在小學生三觀中迸濺出五彩的浪花,讓傳統文化真正普及到學習、生活中去,為社會培養一批高素質的優秀人才做貢獻。
參考文獻
[1]王曉燕.滲透傳統文化對小學語文教學的意義[J].新教育時代電子雜志(教師版),2016,(27).
[2]葉妙詩.中國傳統文化在小學生語文教育中的滲透和傳播[J].佳木斯職業學院學報,2017,(04):134.
[3]李佳.傳統文化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滲透研究[J].作文成功之路(下旬),201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