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之秀
摘 要:本文如何在初中歷史教學中滲透德育進行分析和研究,分析歷史教學中滲透德育教學不足。對在初中歷史教學中滲透德育的教學原則分析,并結合教學不足和原則,為實際教學良好開展給予建議。
關鍵詞:初中 歷史教學 滲透德育
歷史學科是初中眾多學科中主要文科學科之一,此學科的教學與素質教育聯系密切,應學生德育的培養效果,對學生人生價值觀的培養意義重大。歷史教科書中蘊含豐富內容,涵蓋德育知識和思想,也包括德育的方法等。教師在教學期間,需注重此學科的教學,營造良好的教學環境,把學生放在主要位置,以此來提高學生道德素養、史學素養,促進學生更加全面和健康的發展。
一、初中歷史教學存在的不足
(一)延續以往教學方法,教學形式單一
教師在教學期間,受到以往教學理念和行為的影響,導致其在教學期間,單一利用板書進行教學,單一利用書本教材進行教學,導致教學失去靈活性,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不高。因此,教師在教學期間,必須改變此教學方法,利用多樣化的教學方法進行教學,如下文中歷史教學中滲透德育教學策略中給出的多樣化教學方法,就滿足新課改教學要求,利于實現最大教學目標,各歷史教師在教學期間可大力應用。
(二)忽略對教學環境的營造
歷史教學中德育教學滲透,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把自身放在主要位置,忽略學生重要性,導學學生學習較為被動,教學效果并不理想。此外,教師在教學環節,沒有與學生良好的互動和交流,學生對重點和難點知識無法有效理解,導致學生在學習和生活中,面對困難和挫折,總想逃避不敢面對,這對于學生的身心發展是及其不利的,是教師需要主要的問題。
二、初中歷史教學中滲透德育原則
(一)求實忌空
求實忌空就是要求教師在教學期間,應把次教學落實到實際中,從實際出發,結合知識點對學生進行教學。此外,教師也要在教學期間聯系學生學習期間普遍存在與關心的問題進行教學,需要做到教學的合理放矢。
(二)感情要真
教師感情應真摯而又豐富,切莫矯揉造作,因為,如果教師這樣引領學生緊隨教師的思維,學生可伴隨教師的評述學習知識,并和教師在情感上產生共鳴。動人心者必須有情感作為依托,因此,歷史教學也是如此,應以史實來服人,用情來動人。
(三)史記要真
文學和歷史二者存在差異,文學能大膽想象,發揮自身的想象力去塑造人物,可以構思情節,但是歷史則需要重視塑造,切莫過于想象,脫離實際。需要講真話,講真實,需保證字字有出處也要確保事事有依據。
三、初中歷史中滲透德育教學策略
(一)營造良好的教學氛圍
教師言傳身教營造德育氛圍所謂“身教重于言教”,教師在教學中的模范行動,會對學生產生潛移默化的作用。歷史學科的實踐活動較多,每節課都有大量的操練,在師生互動活動中,如遇到學生讀錯、拼錯、講錯或不敢開口說話等情況,教師如果采取耐心鼓勵、細心指導、具體點撥等方法,教師的身教和言教定會感染學生,這也是在教學過程中滲透思想教育,培養學生的學習信心,樹立克服困難的勇氣。作為歷史教師要熱愛自己的職業,要有教書育人的使命感和責任感;要用自己高尚的人格、真摯的愛使學生受到感染和熏陶;要以扎實的基本功、嚴謹的態度和求實向上的精神為學生做個“終身學習”的好榜樣。
(二)制定明確、具體、恰當的教育目標
制定明確、具體、恰當的教育目標。學生學習歷史這門課程,總是要通過一節一節的課堂教學來完成的。這就要求教師在制定課堂教學的德育目標時要明確、具體。在教學中,結合“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犧牲我一個,幸福后來人”、“為中華崛起而讀書”等詠志詩句的教學,通過秦檜、慈禧太后、貝當、李完用等出賣國家民族利益而遺臭萬年的知識教學,培養學生積極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學生往往崇拜名人、崇拜英雄,因此,可充分發揮優秀人物的人格感染力以感染之。同時在制定目標時還要恰當,應循序漸進,如果脫離了教材內容空設目標,或超越學生水平制定高深而不切合實際的目標,都不會收到好的教學效果。
(三)利用多樣化教學模式進行教學
教師應利用多樣化的教學模式進行教學,選擇恰當的施教方法和手段。一是說理教育。在歷史課教學中重視說理,即人們常說的“曉之以理”。要做到這一點,一是要寓教于史。前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具體事實的知識對于形成觀念和信念,起著很大作用。教師在敘述歷史時,應始終用豐富鮮明的事實來進行德育教育。二是要啟發誘導。三是要聯系實際。這是針對學生存在的思想疑慮和不良行為進行教育,但教育時要注意分寸,抓住要害。二是情感陶冶。三是對比分析。在歷史課教學中適當地進行比較教學,可以獲得烘云托月的教育效果。這種學習活動有助于培養學生關心他人,互助友愛,文明禮貌等思想品德和行為規范的形成。也可以極大地激發學生的興趣和創造性,形成課堂教學的高潮。
結語
綜上所述,德育教育在初中歷史教學中的滲透,受到教師教學方法單一,教學理念落后和沒有營造良好教學環境的影響,導致教學效果較差。因此,在教學期間,教師需要營造良好的教學氛圍、利用多樣化教學模式進行教學、深入專研歷史教材中德育內容,制定明確、具體、恰當的教育目標,確保教學的順利開展,提高學生的道德素養,為其長遠發展作保障。
參考文獻
[1]朱春梅.淺談德育教育在初中歷史教學中的滲透[J].情感讀本,2018(23):24.
[2]陳翠華.知史明德,淺析在初中歷史教學中的德育滲透策略[J].學周刊,2017(28):46-47.
[3]劉恩福.在初中歷史教學中發揮德育滲透的正能量功效[J].科學中國人,2017(08):279-2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