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紅
摘 要: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深入,以素質教育為核心的教育觀強調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達到有機統一的程度,這就給教師的教育教學提出了新要求,教師應創新形式化教學模式,以行之有效的教學方式展開教學,以達到有效教學的目的。本文筆者從三個方面對初中物理有效教學策略進行分析與探究。
關鍵詞:初中物理;有效教學;創設情境;實驗教學;多維評價
初中階段是學生學習物理知識的啟蒙階段,也是培養學生物理邏輯思維的關鍵時期。由于初中生的思維正在由具體形象思維向抽象邏輯思維逐漸轉變,教師應抓住學生這一思維特征,并在物理教學過程中,轉變教學理念,以創新性的教學方法展開教學活動,這樣不僅能夠培養學生的物理素質,還能激發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對學生今后學習的發展也具有重要的積極影響。本文筆者以初中物理為切入點,從“創設生活情境、展開實驗教學、多維評價機制”三個方面對有效教學進行分析與探究。
一、創設生活情境,優化物理認知策略
物理知識與生活密切相關,并在生活中發揮著一定的作用。因而,教師應善于利用這一學科特點,在物理教學中,借助生活中的相關物理現象,讓學生處在一種熟悉的環境中,感同身受,并能夠調動學生學習物理知識的積極性。通過這一情境的滲透,不僅能夠激發學生的探究欲望,還能幫助學生加深對物理知識的理解,從而不斷的優化物理認知,以達到有效教學的目的。
筆者在進行“運動的快慢”教學中,為了使學生認識速度概念的實際意義,并能夠運用速度描述物體的運動,基于速度這一概念與生活聯系密切,因而為學生創設生活情境,運用多媒體手段,播放田徑運動會短跑視頻,這一場景對于學生而言并不陌生,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在學生充滿學習熱情的情況下,進而提出問題:“裁判是如何判斷運動員名次的呢?”隨之學生展開交流討論,以優化學生對速度這一概念的認知,于是引導學生認識了在物理學中物體運動快慢的描述。因此,生活化情境不僅能夠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還能幫助學生優化認知,以實現有效教學。
二、展開實驗教學,提高學生實踐水平
實驗作為認識世界的一項重要活動,是學生克服模糊認識,建立物理概念的重要途徑。但目前教師往往忽視實驗教學的開展,而只是以教材內容作為唯一的教學依據,以課堂作為唯一的教學場所,不但使學生逐漸喪失學習的熱情,還對學生實踐能力的提高是不利的。因此,教師應按照教材的具體內容,展開實驗教學,讓學生發揮主觀能動性,并使其在動手探究的過程中,揭示現象的發生,從而提高實踐水平。
筆者在進行“聲音的產生與傳播”教學中,為了使學生認識聲音產生與傳播所需的條件,并知道不同介質中傳播的速度不同,首先以問題的形式導入教學,提出:“聲音是怎樣產生的?”,學生進行猜想:“物體的振動”,隨之引導學生感知說話與不說話喉嚨部位的情況,再觀察拉緊狀態下橡皮筋發聲與不發聲的情況,以加深學生理解振動這一概念。再次提出問題:“同學們既然已經知道聲音是靠物體的振動產生的,那發出的聲音是如何傳播的?”大多數學生都說出了:“靠空氣來傳播”,最后組織學生分為若干個小組,分別探究固體、液體、氣體是否能夠傳聲,并在筆者的指導下,學生設置探究方案,進而開展實驗探究活動。因此,通過這一實驗過程不僅使學生驗證了假設的正確度,還幫助學生體會了知識的形成過程,從而提高了他們的實踐水平。
三、多維評價機制,幫助學生樹立信心
教學評價貫穿于整個教學環節中,是激勵、引導學生身心健康成長的重要外部機制,目前仍然存在著教師以成績作為評價學生的唯一標準的現象,造成不同的學生產生不同的心態,并對部分學生的心理健康成長是極其不利的,同時,這一評價理念與因材施教原則嚴重不符。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采用多維評價機制,發現每個學生的獨特性,并鼓勵他們發揚優點,彌補不足,從而使每個學生逐漸完善自我,樹立學習物理的自信心。
如:“噪聲的危害和控制”這一章節,筆者課前把導學案分發給學生,導學案主要內容為:“噪聲是如何由來的?危害有哪些?”讓學生課前自主預習,并在課堂中,把自己的觀點分享給其他學生,在學生分享的這一過程中,筆者從“預習程度、表達能力”等多角度進行鼓勵,及時補充,并在每個學生進行表達結束后,由學生之間進行客觀評價,同時,學生對自身表現情況進行評價,這樣的多維評價機制不僅使學生認識到了自身的不足,并有針對性的完善,還能幫助學生樹立學習的自信心。
綜上所述,有效教學不僅使學生保持學習物理知識的熱情,還能夠幫助學生逐漸構建物理知識體系。因此,教師作為教學的研究者,應轉變形式化教學理念,為學生創設生活情境,幫助學生不斷轉變學習態度,并根據具體內容,給學生動手實驗操作的空間,同時,在教學的全過程中,教師應建立多維評價機制,以促進學生的可持續發展,從而實現有效教學。
參考文獻:
[1]孫鵬霞.初中物理有效教學的課堂實施策略[J].考試周刊,2008(34):149-150.
[2]沈麗.初中物理有效教學策略初探[J].文理導航,2011(4):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