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銘才
摘要:培育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是高中數學教育的本質要求。本文介紹了數學核心素養的基本內容以及構成要素,給出了在高中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數學核心素養的實踐方法,并結合具體課例做了簡要闡述。
關鍵詞:高中數學;核心素養;培養;提升
一、數學核心素養內容與構成
核心素養(Key Competencies ),就是指覆蓋多個生活領域、促進生活成功和社會健全的重要素養,包括自主行動、使用工具、在社會不同團體中互動。而數學核心素養,一般是指對數學概念與數學方法的理解、運用方面的綜合性素養,包括數學建模能力、數學思維能力、數學創新能力、邏輯思維能力等。
數學核心素養的構成,分為兩個層次、六大核心。
第一個層次,數學核心素養必須體現數學的本質,即抽象、推理和建模。抽象,就是能夠使用數學語言、數學概念和數學方法來研究問題、解決問題;推理,就是通過邏輯思維,用數學法則從一個命題向另一個命題推斷的過程;建模,就是能夠在實際問題與數學問題之間建立聯系,互相轉化。
第二個層次,數學核心素養必須體現課程內容的緊密聯系,即計算——體現數感、數學概念、數學方法的理解與掌握能力;空間觀念——體現空間想象、數形結合的能力;數據分析——體現數學統計與概率意識。
而六大核心主要指的是:數學抽象、邏輯推理、數學建模、直觀想象、數學運算以及數據分析六大部分。
二、高中數學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一)教學活動存在盲目性
受到高考分數、升學率等“硬成績”的影響,教師在高考數學課的教學活動中,存在著盲目性,時常無視學生的基礎水平,一味的求新求變求難,盲目拔高,師生都陷入了題海戰術。而事實上有些題目并不適合所有的學生,只會無謂的增加教師與學生的負擔。
(二)對基礎缺乏重視
在應試教育的思維下,一些教師認為教材上的基礎知識過于簡單,高考不可能考,只要求學生記住公式、定理等知識,而對數學概念的理解、公式與定理的推導重視不足。這其實是相當危險的,如果對基礎缺乏深入的理解,就不可能學以致用,各種花哨的解題方法,只是空中樓閣。
(三)學生的主體地位不突出
為了節約時間,數學課堂通常是教師滿堂灌,學生機械性的接收知識,課堂氣氛沉悶,師生之間缺乏必要的溝通,學生忙于記筆記、理解教師的講解,完全沒有時間思考,更談不上自主探究了。
(四)教學效率低下
高中數學課教學內容多、時間緊,教師和學生都花費了大量的體力腦力,但是實際教學效果卻并不好,教師滔滔不絕的講了40分鐘,但在這40分鐘里學生卻收獲寥寥,有些因為內容太枯燥沒聽進去,有些沒有聽懂,無論對于教師還是學生來說,都是事倍功半。
三、高中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數學核心素養的實踐方法
(一)從教師自身入手
第一,轉變教學理念,以適應高中數學教育的新形勢。教師需要更加務實,不追求漂亮的板書與精彩的講解,而是將精力放在如何讓學生理解數學的本質、獲得自主探究的體驗上。 第二,提高自身的素質。教師需要找準自身的角色定位,善于總結和反思,提高教學水平。第三,認真對待教學案。以課時為單位,以解決問題為導向,盡量讓學生全員參與進來,注重數學方法的指導,堅持以學生為本的原則,為課前預習、課堂學習和課后鞏固做好充足的準備。第四,精心挑選習題,緊扣考試大綱,抓住重難點,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
(二)從教學過程入手
第一,高中數學課需要立足于教材,尤其是對數學基本概念、數學定理、數學性質的理解,一定要透徹,而不是深陷于題海戰術。第二,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重視學生的信心與自主精神,照顧到學生的認知水平和心理需求,并尊重學生個體的差異性,實行分層次、個性化的教學。第三,注重數學思維過程的展現。即使是老師,也不可能完美的解答每一道問題,教師可以將自己在思考過程中走過的彎路、犯過的錯誤分享給學生,鍛煉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而不是依賴標準化、模式化的完美解題思路,杜絕思維定式。第四,注重培養學生的反思與質疑精神。即使是復習課,也不能采取教師的“一言堂”模式,依然需要不斷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引導學生質疑與反思,激發學生的主動性。
(三)從教學輔助工具入手
在混合式學習模式下,信息技術和學科教學能夠得到整合。數學學科邏輯性較強,有時候略顯枯燥,而多媒體教學資源蘊含著豐富的圖片、視頻等直觀信息,有助于激發學生的興趣,提高學習效率。
(四)具體案例
1.課題
函數的圖像復習課
2.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掌握基本函數圖像的形狀,以及變換方式,能夠通過函數圖像快速解決相關的數學問題。能力目標:數形結合的分析與思維能力、自主學習能力。情感目標:通過自主探究實現自我學習,自我提高。
3.教學重點
提升學生對函數圖象的直觀感受,掌握函數圖像的基本特性和變換規律。教學難點:運用數形結合解決方程問題的思想和方法。
4.教學過程
①知識點自查。要求學生畫出基本函數(指數函數、對數函數、冪函數、三角函數)的大致圖像,寫出函數圖像的變換方式。
②自學自測。學生通過課本自主復習,回顧基本函數的圖像及其變換方式,也可以互相討論或者尋求教師幫助。之后解答教師下發的自學檢測題,并自主歸納函數圖像平移、對稱、伸縮變換的規律。
③講解辨析。繼續解答相關例題,組織學生討論自主學習的收獲,辨析各個知識點之間的聯系與實際應用,討論在運用函數圖像變換時的注意事項,比如定義域、值域范圍等。教師對學生正確的結論給予肯定,對錯誤的結論進行糾正,對有疑惑的知識點進行啟發講解。
④鞏固提升。進一步提高習題的難度,學生獨立完成鞏固訓練,嘗試以不同的思考角度、不同的方法解決數學問題,并參考教師提供的答案進行學生之間互相批改,查漏補缺。
⑤總結評價。學生對本堂課所復習的知識進行自主總結,并設計與繪制出知識結構圖。
綜上,在高中數學教學中提升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已經成為教學的目標之一,它是一個需要長期探索和努力實踐的過程。作為教學的主導者,教師要從實際出發,對教學狀況有一個詳細的認識,并通過科學的方式提高學生的核心素養,讓他們更高效地學習數學。
參考文獻
[1]劉海英,李玉霖.在高中數學教學中發展學生核心素養的教學策略思考[J].華夏教師,2018(18):65.
[2]李君.在高中歷史教學中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J].華夏教師,2018(16):82.
[3]李永瓊.論如何在高中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J].好家長,2018(41):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