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汀錫
【摘 ?要】 眾所周知,良好的開端是有效課堂建構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導入作為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活動開展的起始環節,有效導入不僅可以調動學生的新知探究興趣,還可以自然而然地將新知內容展現在學生面前,使學生在多樣活動參與中對新知內容產生感性的認知,借此提升數學課堂教學質量。對此,在本文中,我立足高年級小學數學教學活動的開展,就如何實現有效的課堂導入進行詳細說明。
【關鍵詞】 小學數學 ?課堂導入 ?導入方法 ?情境導入
在組織小學數學教學活動的時候我們都需要面臨這樣一個問題:無論是什么課型,都需要教師發揮其專業素養,立足教學所需和學生的興趣愛好巧妙地導入新課。導入作為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活動開展的起始環節,其直接關系到課堂教學的有效與否。有效的課堂導入不僅可以將新知內容自然而然地展現在學生面前,還可以調動起學生的課堂參與積極性,使其在主觀能動性的充分發揮下對新知內容產生感性的認知,驅使學生自主建構數學知識體系。為了打好課堂教學的第一仗,我嘗試利用以下方法組織小學數學課堂導入活動。
1. 情境導入
情境導入是指在小學數學課堂導入教學活動開展之初,教師立足教學所需,利用語言直觀、環境刺激、游戲活動等各種手段創設符合學生學習興趣的教學情境,以此在調動學生的新知探究積極性,使其在情境體驗過程中對所要學習的新知內容產生感性的認知,同時獲得數學思維的啟迪,促進其數學知識的自主建構。我在小學數學課堂導入活動開展中,往往會立足教學所需和學生的數學學習實際情況,利用故事、談話聯系生活等創設情境。
以“圖形面積”該內容教學為例,我在課堂導入活動開展中,利用談話聯系生活的方式創設了這樣的教學情境:首先,我利用多媒體向學生直觀地展現了我在今年暑假所到的兩個景點的圖片(青島五四廣場、大連星海廣場)。直觀的圖片一經展示就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接著,我引導學生觀察圖片內容,分析圖片中的這兩個廣場哪一個比較大,如何判斷它們的大小。在這樣的問題引導下,大部分學生會借助其已有的生活經驗,直接靠經驗來判斷大小。立足于此,我再次借助多媒體向學生直觀地展現“五四廣場的面積約為10萬平方米,而大連星海廣場的面積約為110萬平方米”這一信息。根據該信息,我引導學生再次思考哪一個廣場的面積大。在這樣的一步步引導下,學生不僅可以發揮其主觀能動性,一步步探究新知內容,對新知內容產生感性的認知,還可以獲得數學思維的發展,一舉兩得。
2. 實驗操作導入
美國著名教育家杜威提出了“做中學”理念,其倡導教師在教育教學活動開展中,借助多種方式引導學生在活動參與中親身實踐,在實踐中積累經驗,加深對所學知識的理解。而在傳統的小學數學教學活動開展中,教師往往受傳統教育觀念的影響,將分數置于教學的首要目標。在這樣的情況下,教師的知識灌輸剝奪了學生實踐探究的機會,不利于學生主體性和創造性的發展。基于此,我在小學數學課堂導入活動開展中,立足高年級學生的學習特點,嘗試利用實驗操作導入新知,使學生在親手操作中對所要學習的知識產生濃厚的探究興趣。
以“三角形的穩定性”該內容教學為例,我在課堂導入活動開展中,先利用多媒體向學生直觀地播放一把椅子在左右晃動的畫面。據此,我鼓勵學生調動其已有的生活經驗,探索使椅子不再晃動的方法。在已有生活經驗的驅使下,不少學生會談到可以用一根木條將相鄰的兩個椅子腿釘起來的方法。根據學生所給出的方法,我引導其利用數學學習工具進行實踐操作。在操作的過程中,學生首先利用數學小棒制作成一個平行四邊形和一個三角形,然后雙手握住平行四邊形和三角形的兩個頂點,向外拉伸,看看會產生什么現象。在動手操作的過程中,學生會發現,拉動平行四邊形,其會發生形變,而拉動三角形,其形狀不會發生改變。在這樣的親手操作中,學生的課堂參與積極性不僅可以充分地調動起來,其還可以對三角形的特性產生感性的認知,為其理解本節課的教學重點——三角形的穩定性打下堅實的基礎。
3. 復習舊知導入
對于高年級的小學生而言,其在長期系統的數學教學活動參與中,早已積累了一定的數學知識。在小學數學教學活動開展中,教師要立足學生的數學掌握情況,引導其實現知識的正遷移,以此在知識應用中幫助學生加深對新知的理解。對此,我在導入活動開展中,往往會對新知內容進行分析,發現其與學生已儲備的知識之間的關系,二者的內在聯系為切入點,引導學生進行知識遷移。
以“圓的周長”該內容教學為例,我在課堂導入活動開展中,會先引導學生調動其已有的知識儲備,回憶所學過的有關于圓的知識。在回憶的過程中,不少學生提到了圓的畫法、圓的特性等內容。那么,如何計算圓的周長呢?該問題自然會引發學生的探究興趣。在探究的過程中,我再次鼓勵學生調動其所儲備的有關的長方形、正方形周長計算的方法對其進行進一步的分析。在這樣的復習導入活動參與中,學生不僅可以將新知轉化為已掌握的知識,還可以在知識遷移中加深對所學新知內容的理解,有利于其數學學習能力的提升。
4. 直觀導入
數學是一門極具抽象性的學科,這一點是毋庸置疑的。對于數學認知能力有限的小學生而言,抽象的數學知識是難以理解的,且大部分學生對抽象的數學難有探究興趣。對此,我在小學數學導入活動開展中,會借助網絡力量,利用多媒體將抽象的數學知識直觀地展現在學生面前,以此在調動學生多種感官的基礎上,使其對新知內容產生濃厚的探究興趣。
以“軸對稱和平移”該內容教學為例,我在課堂導入活動開展中,利用多媒體向學生直觀地展現了生活中隨處可見的場景,如電梯的運行、學校的伸縮門、“喜”字、蝴蝶等,引導學生觀察這些場景有何規律。在這樣的直觀導入活動參與中,學生不僅可以實現主觀能動性的充分發揮,還可以通過現象探究到數學規律,為其理解軸對稱和平行,區分二者打下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 陳孝珍.傾心導入 全心投入——淺析小學數學課堂導入策略使用[J].數學學習與研究,2018(09):63.
[2] 王慧娟.提高課堂導入技術水平——構建魅力小學數學課堂[J].課程教育研究,2018(07):12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