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文敏
摘 要:當今社會對人才的要求已經由以往的“知識型”逐漸轉變為“能力型”,而為了培養出社會需要的人才,學校的教育教學也將重心轉移到對學生能力的培養上來,并提出了核心素養的教育理念。文章以高中生物教學為例,闡述核心素養的基本內容,并從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入手,闡述培養生物核心素養的策略。
關鍵詞:核心素養;高中生物;生命觀念;理性思維;科學探究
中圖分類號:G633.91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8-3561(2019)25-0080-02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日益深化和對教學研究的不斷深入,高中生物新課程標準也提出了最新的要求:“高中階段的生物課程既要讓學生理解基礎的生物學知識,又要讓學生具備相應的解決問題的能力和技巧”。因此,在進行高中生物教學時,教師不但要讓學生獲得詳細系統的知識,還要讓學生具備相應的思維方式、價值觀念、思想情感和能力素養等,這樣才能使學生的核心素養得到全面的提高。筆者將以自身的教學經驗和體會,探討基于核心素養的高中生物教學的幾個問題。
1.生命觀念
在高中階段,生物課程的最基本要求是讓學生了解、掌握有關生物、生命的一些基本情況和特征,如生物的基本特征、細胞的結構與功能、遺傳與變異、動植物的基本信息等等。教師通過這些內容的教學,力爭讓學生能夠感受到生命的復雜與神奇,進而能夠領悟到生命活動和生物世界的奇妙和博大精深,由此產生尊重生命、珍惜生命、關愛生物和熱愛大自然的情感。
2.社會責任
高中學生學習的生物內容不僅僅包含對動植物和人類自身的研究,還會涉及遺傳病的預防、食品安全、環境保護、合理膳食、艾滋病預防等與人們生活密切相關的知識。筆者認為,這部分內容教師在教學時應該重視起來,盡管它們在考試中所占比例并不大,但是卻與人們的生活息息相關,對學生而言有極大的現實意義。因此,教師在進行高中生物教學時,要針對這部分內容有意識地引導學生,讓學生將這部分生物學知識更好地學以致用,服務于自身健康,服務于社會,并在這一過程中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和社會意識。
3.理性思維
理性思維是指建立在證據和邏輯推理基礎上并對事物或問題進行觀察、比較、分析、綜合、抽象與概括的思維方式,主要包括演繹推理、模型建構、批判性思維、歸納與概括等形式。教師要引導學生運用理性思維探討說明現象與規律,審視論證有關生物學科的各種現象與問題。雖然人們常說生物是理科中的文科,但生物課本質上還是屬于理科的,所以生物課程中會涉及更多的需要用理性思維去解決的問題。因此,教師在教學時除了要強化學生對生物知識點的記憶,更要注重對學生理性思維的培養。
4.科學探究
科學探究是針對生命現象,進行觀察、提問、方案設計與實施、討論與交流,并在探究過程中進行團隊協作的過程,是生物學科最重要的內容和理念。可以說,要想學好生物是肯定離不開探究的,如果只是讓學生死記硬背知識點,那么學生永遠都學不會科學地思考。教師應該引導學生針對生物學中出現的一個個問題進行科學合理的探究實驗,在這一過程中一步步發現生命的真諦,這樣才能讓學生真正了解生命的本質。所以,學好生物少不了探究,教師在日常教學時也要注重對學生科學探究能力的培養和提升。
近些年,隨著核心素養理念的提出,人們對于教育改革和發展方向也愈加明確,教師在教學時也更有針對性和目的性。但是在實踐中,教師教學的方式方法還是存在一些問題,不能很好地貫徹核心素養的理念。其中比較突出的問題就是知識的傳授大于能力的培養。盡管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化,教師在教學時越來越重視學生能力素質的培養,但高中階段是一個十分特殊的階段,高中學生需要面對高考這座大山,而在高考的壓力下,教師和學生都不得不以高考為前提進行教學和學習。在這種情況下,生物又是高考理科中比較容易拿分的科目,這勢必導致教師讓學生更有針對性地去強化記憶和刷題,而減少對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長此以往,就會失去高中生物教學的根本意義,也會影響高中生物教學未來的發展。所以,教師應該對這一情況有清醒的認知,合理地進行教學設計和內容安排,盡可能在不忽視高考訓練的前提下,對高中學生進行合理的適當的核心素養培養。
1.高中生物教師要樹立基于核心素養的教育理念
要想讓核心素養的理念真正作用于學生身上,絕對離不開教師的引導。教師應該花更多的心思去研究核心素養,并自覺根據核心素養的要求進行教學,這才能使學生真正受益。否則,只是口號喊得很響,卻沒有真正實施,教師還是按照老辦法教學,那也是沒有效果的。因此,在培養學生核心素養方面,筆者認為更重要的是教師要充分認識到核心素養對學生的重要性和積極意義,并將其真正地運用在課堂教學中,如此才能起到應有的效果,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和能力才不是一句空話。所以,教師自身首先要樹立起明確的核心素養理念,并積極將這一理念運用到日常教學中,讓學生獲得全面發展。
例如,在講解高中生物知識點的過程中,教師首先要具備培養核心素養的意識,然后嘗試在授課中應用,指導學生將所學的知識點進行概括,構建生物知識網絡體系;或是運用思維導圖講解相關的生物知識點,讓學生能夠條理清晰地掌握知識脈絡,這樣就會逐漸提升學生的概括能力和思維能力。
2.利用小組合作學習培養學生的探究素養
生物核心素養需要重點關注的一點就是探究素養,因為具備良好的探究素養可以讓學生實現自主學習,因而更加符合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目標。要想讓學生具備良好的探究素養和能力,筆者認為可以運用小組合作的方式,讓學生參與探究過程。
例如,在教學“酶的特性”這一章節時,教師會講到光合作用的原理和作用的相關內容,在講解這一課時,筆者將學生每四人分成一個小組,每個小組四人一起學習這節課的內容,然后共同完成一個三部分內容的表格填寫,即:了解的部分、想知道的部分和學會的部分。那么在填表格的時候,每個小組學生學習的情況是不同的,所以內容也不一樣,像了解部分有的組會寫光合作用的定義,有的則會寫光合作用的過程,還有的會寫影響光合作用的因素等;而在想知道的部分,有的學生則會寫如何進行光合作用的實驗,也有的會寫光合作用如何應用在農業生產上等;第三部分即學會部分則要等學完之后再寫。當所有的小組都把兩個部分完成后,教師就可以在黑板上畫一個同樣的大表格,讓每個組的同學依次回答問題,每回答一個問題各組成員就在紙上把重復的內容劃掉,直到所有問題都寫在黑板上,這次的小組合作學習過程即完成。這樣的一個流程,可以保證學生在教師教課之前能夠先自行去探索學習,久而久之,學生的探究能力就會得到大幅度的提升。
3.以生活實例培養學生的生物核心素養
茅盾說過:“知識除了要從書本上獲得外,更重要的是從生活中獲得。”任何理論知識都是來源于生活實踐的,而生物又與人們的生活密切相關,所以在教學時教師要多選取生活中的素材作為生物課的案例和導入材料,通過這些生活中常見的事物和現象來引起學生對生物學習的興趣,進而逐步滲透核心素養。
例如,在教學“細胞膜——系統的邊界”這節內容時,教師就可以用國與國之間的邊界線讓學生明白細胞膜的作用,告訴學生細胞膜就相當于地圖上兩個國家之間的這條邊界,可將彼此的“國土”進行區分和保護。這樣清晰直觀的解釋可以讓學生充分地感受到生物細胞的神奇魅力,進而領悟到生命活動的規律,由此產生尊重生命、珍惜生命的價值觀念,提升核心素養。又如,在教學光合作用時,教師可以讓學生在教室里養幾盆植物,然后通過設置不同的環境進行實驗,以此觀察光照對植物的影響,讓學生通過親自實驗和觀察,提升自身的實踐操作能力,強化學生的理性思維和邏輯思維。
總之,基于高中生物核心素養的教學模式可以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讓學生獲得受益終身的能力和素養。因此,高中生物教師在教學時,要克服困難,樹立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教育理念,通過小組學習和生活實例等方式激發課堂活力,讓教學和核心素養的培養能夠更好地契合,真正提升學生的生物探究能力。
[1]先明香,伍春蓮.基于學科核心素養的高中生物教學策略——以“光合作用”一節為例[J].中學生物學,2018(10).
[2]唐謹丁.高中生物生活化教學策略的實踐研究[D].廣西師范大學,2014.
[3]孫茜.高中生物教學中提高學生參與度的實踐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4.
[4]陳佳佳.基于發展學生核心素養的課程改革對高中生物教學的啟示[J].中學生物教學,2017(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