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洪江
摘要:新課程改革對小學教育的培養任務和培養目標提出了新的要求,小學教師也應該對自己的教學策略進行與時俱進的調整。本文對當前小學教師在教學中如何貫徹新課程改革理念,提升小學教學效率提出了一些具體的策略,希望能夠促進小學教育事業的前進和發展。
關鍵詞:新課程改革理念;小學教育;教學效率
在新課程改革的不斷發展下,貫徹新課改的基本理念,提高小學教學的質量和效率已經成為每個小學教師的基本任務。作為基礎教育,小學階段各學科的教學工作都應該以學生為本,按照素質教育的基本理念開展教學,培養學生的學科核心素養,并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實現綜合素質的全面發展,以此來保證小學教育事業的育人目標得到具體的體現。
1 尊重學生的個體發展
由于成長環境等各方面因素的不同,每個小學生都具備一定的個體差異性,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需要充分尊重學生的個體發展,從而貫徹新課程改革的理念。教師在面對學生群體時要仔細觀察,精細入微,充分把握每個學生的個體特點,展開差異化的教學活動,對于成績較好的優等生和成績較差的后進生,教師都應該一視同仁,努力尋找學生身上的閃光點,讓學生從教師的鼓勵中收獲自信,從而讓學生能夠在成長過程中保持良好的心理健康狀態,并將這種心理狀態反映到知識的學習中,讓學生保持對學習的興趣和動力,從而實現小學教學效率的提高。
2 提升教師的教學素養
教師的教學素養對于小學生所接受到的教學質量起著決定性的影響,優秀的教師會使學生的學習效率有著明顯的提升,幫助學生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和學習習慣,同時也能使學生的整體學習氛圍保持良好的狀態。在教師的教學素養之中,學科專業素養只占一部分,還有包括心理健康知識、信息技術知識在內的其他專業素養,這些專業素養共同構成了新課程改革對教師的基本要求,因此教師需要積極發現自己在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努力提高自身的教學素養,為學生打造良好的學習環境。
3 創設多樣化的教學情境
教學情境的創設對于各學科的教學活動而言都能夠起到極大的幫助,能有效加強學生在課堂學習過程中的專注力,幫助教師提高教學效率。教師要根據教學內容的特點,為學生創設多樣化的教學情境,保證學生能夠從教師所構建的教學情境中收獲與課堂教學內容相關的知識積累和學習能力的提升,發揮教學情境創設的作用,確保課堂教學的實效性,從而在小學教學中真正體現新課程改革的理念,即對學生學科核心素養和綜合能力發展的培養目標,使教學效率獲得有效的提升。
4 營造良好的課堂教學氛圍
小學階段的學生很容易受到周邊事物的影響,這一點是與小學生的身心發展情況息息相關的,在教師的課堂教學過程中,學生會難以長期集中注意力,于是乎偶爾窗外有一些飛機飛過之類的動靜都會吸引走學生的注意,這時教師提醒學生再及時,學生也會有一段時間的反應過程,導致學生從課堂中所收獲的知識處于一種斷斷續續的狀態。因此教師應該注意課堂教學氛圍的營造,利用小學階段學生的特點,為學生提供能夠激發學生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的教學內容,從而營造出良好的課堂教學氛圍,幫助學生實現課堂學習效果的提高。
5 加強教學內容與生活的聯系
小學生由于認知能力和認知水平的影響,許多小學學習內容中的理論知識對學生而言都具有較高的難度,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需要加強教學內容與學生生活實際的聯系,通過從學生日常生活中的常見事物或現象引入課堂教學內容,或通過將理論知識的具體表現方法和表現形態以學生周邊事物為例進行講解,來加強學生的理解能力,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同時,這種聯系生活實際展開教學工作的方法也有助于充分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養成從生活中發現和思考相關知識的習慣,鍛煉學生利用理論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
6 完善教學評價體系
教師應針對小學生的學習情況,定期展開私密性的教學評價。首先,對于學生之間的互評,教師應該采取不記名評價的方法,每個人抽簽選擇自己要評價的同學,避免學生之間因為太過熟悉而不好意思對互相的缺點具體指出,同時,由于這種評價方法會導致學生在評價時抽到的評價目標是一些可能不夠熟悉的同學,因此教師應該適當降低同學互評在整個教學評價中所占的比重,盡量使評價制度趨于合理;其次在學生自評和教師評價方面,教師應構建一種形式近似交流對話的形式,讓學生在平常學習過程中所遇到的一些問題能夠向教師充分反映,從而避免學生因不好意思公開表達而將自己在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埋在心里。通過完善教學評價體系,教師能夠為學生提供一個良好的師生溝通途徑,幫助教師針對性地解決學生的學習問題,從而有效保證小學教學效率。
參考文獻
[1]張風仙,新課程背景下小學教育教學改革[J].山海經,2019,(13):98.
[2]宋曉珍.新課標下小學教育改革的理性思考[J].讀寫算,2019,(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