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本文以語文S版五年級下冊《火把節》中關于場面描寫的拓展教學為例,論述指導學生進行“二次習作”的方法,從而解決小學習作教學中出現前后斷裂、不連貫、忽視學生原有習作水平的問題。
【關鍵詞】二次習作 指導方法 場面描寫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9)08A-0042-02
寫作能力是語文綜合能力的體現,也是一個人全面素質的反映。它不僅能反映一個人的觀察能力、思維能力、創造能力、表達能力、記憶能力等,而且能反映一個人的世界觀、價值觀和審美觀等。可以說,學生習作能力的高低是學生語文素養的體現。寫作能力的訓練應當是一個不斷積累、螺旋上升的過程。通過觀察習作課堂,筆者發現有的教師沒有根據語文課程標準對不同年段的習作要求進行針對性的側重訓練,也沒有教給學生積累習作素材的方法。每一節習作課,教師都把學生當成初學寫作的對象進行授課,完全不考慮學生原有的習作水平。這樣的習作課堂是枯燥的、低效的。久而久之,學生就會對寫作失去興趣。在習作教學中,筆者總結出了“二次習作”的作文教學方法,它既可以檢測學生原有的習作水平,使習作教學不會出現前后斷裂、不連貫的問題,同時,又能促進學生發現自己習作中的問題,再次進行習作,在原有的基礎上得到質的提高。
“二次習作”是指學生在自己原有習作的基礎上,通過參照教師的批改和點評,糾正原習作中存在的問題,進行第二次習作,從而提高自己的習作水平。在“二次習作”的指導過程中,學生需要經歷評價、欣賞、模仿的階段。“二次習作”一般的教學流程為:收集素材→第一次習作→教師點評,指出問題→二次習作,糾正問題→獨立完成習作。筆者認為,這一習作指導方法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能夠有效提高學生的習作水平。
那么,如何指導學生進行“二次習作”呢?下面,筆者以語文S版五年級下冊《火把節》中關于場面描寫的拓展教學為例,進行詳細介紹。
《火把節》一文描寫了彝族火把節上彝族人民點火把、跳舞的熱烈場面,是一篇以場面描寫為主的記敘文。教學這篇課文后,筆者以此為引線,進行了關于場面描寫的拓展教學。
一、觀察生活,引出話題
師:同學們,我們先來看一個視頻,請注意邊看邊想視頻中一共播放了幾個場面,分別是什么。
(播放結束后)師:誰來說說,請你——(指名回答)
生1:拔河比賽的場面、跳繩比賽的場面、擠公交的場面……
師:除了這些場面,生活中你還見過或經歷過哪些場面?
師:請你,請你——(指名回答)
生2:購物的場面。
生3:塞車的場面。
生4:“六一”兒童節時學校張燈結彩的場面。
師:是啊!生活中有許許多多的場面都會給我們留下深刻的印象,這節課就讓我們一起來聊場面,寫場面。(板書課題“場面描寫”)
師:還記得什么是“場面描寫”嗎?(PPT出示:是對一個特定時間、特定地點、特定環境中許多人物活動為中心的生活畫面描寫)
(生齊讀一次)
【案例分析】習作的素材來源于生活,在這一理念的指導下,執教教師通過多媒體課件出示升國旗、拔河等場面,激起學生的回憶,再讓學生說說生活中熟悉的場面,以打開學生的思維,幫助學生找到自己熟悉的素材,從而解決了“寫什么”的問題。
二、游戲體驗,感受場面
師:現在,讓我們來玩一個吹氣球游戲——感受一下比賽的場面。(板書:吹氣球比賽)請看游戲規則:1.選8名選手分兩組進行。2.在1分鐘內吹爆氣球多的一組獲勝。
師:下面先選出參賽選手——男女同學各4名,分成兩個小隊。
師:讓我們來給這兩個隊起個隊名吧。這兩名男同學長得特可愛,臉圓圓的,就叫面粉隊吧!場下所有的男同學都是他們的親友團,叫面粉團。
師:這兩名女同學剛才把手舉得老高,熱情似火,就叫辣椒隊吧!我們所有女同學都是她們的粉絲,就叫辣椒粉。
師:面粉團,在哪里?(男生大聲呼叫)辣椒粉,在哪里?(女生揮揮手)很好,粉絲們,你們可以站起來吶喊,也可以站起來助威,還可以用上一些與眾不同的方式為你們的選手加油鼓勁。誰來當啦啦隊長?就是你!(指名)我們來試一次——(由啦啦隊長喊)
師:這樣的啦啦隊真給力!
師:還要請一名同學當裁判,看哪一隊在2分鐘內吹爆的氣球最多。好,請你——(指名)
師:在比賽之前,老師還有要求,請大家認真看比賽要求:1.注意觀察8名選手的整體表現。2.重點觀察最吸引你的一名選手。3.注意觀察場下啦啦隊的表現。
師:請選手們做好準備,比賽開始!
【案例分析】在這個教學環節中教師通過創設情境,讓學生親臨“活動場面”,體驗“吹氣球”的游戲,突出主體體驗。學生有了對周圍事物的觀察,有了對現實生活的關注,才會有想表達的興趣,才會有話可說、有話可寫,從而解決了“不愿表達”的問題。
三、一次習作,小試牛刀
師:比賽結束了,(師轉向選手)請說說你剛才是怎樣吹氣球的?
生1:我鼓著腮幫子,捏著氣球,用力吹。
師(轉向另一名選手):你有什么感受?
生2:緊張、激動,害怕會輸了。
師:場下的啦啦隊,你們是怎樣做的?
生3:我大聲地喊:“加油,加油!”
生4:我激動地跑出位置,揮動著手,給我們的選手鼓勁。
生5:我喊得臉都紅了。
師:這真是一場緊張、激烈的比賽呀!同學們,請你們抓住場上這8名選手的整體表現和其中最吸引你的一個同學的表現,再結合場下啦啦隊的表現,運用我們曾經學過的點面結合的方法把剛才看到的、聽到的、想到的、感受到的緊張、激烈場面用一段話寫下來。時間是6分鐘。開始吧!
(生獨立寫片段,師巡堂發現有代表性的片段抓拍上傳)
【案例分析】在這個教學環節中,教師首先通過引導學生回顧場面,加深學生的印象,擴張學生的思維,幫助學生積累習作的素材,接著讓學生運用已學過的“描寫場面”的方法——點面結合進行第一次習作練習。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憑借已有的經驗大膽地、無拘無束地寫。最后,從學生的寫作經驗中,教師提煉出具有一般性的寫作方法,即寫作知識。這樣的知識教學,是生長在學生已有經驗的基礎上的,具有強大的生命力,是為學生所體認的。實踐先行,很好地解決了“怎么寫”的問題,突破了本次習作教學的難點。這樣的操作,既能讓學生不斷強化、鞏固以前學過的習作方法,讓習作教學形成連貫性,也能檢測學生原有的習作水平,讓教師能夠根據學生的原有水平,有針對性地進行習作指導。
四、教師評改,指出問題
師:好的,請同學們停下手中的筆。
師:同學們,剛才老師發現許多同學“下筆如有神”,幾分鐘就寫了一大段,掌聲送給你們。現在,讓我們先來看××同學的片段。請看大屏幕——
師:大家請看,他是否運用了點面結合的方法寫場面?請大家仔細找找“點”和“面”在哪里。(生答略)
師:對了,這里“只見四個同學使勁地鼓起腮幫子,吹起了氣球。氣球先是從小的慢慢變成大的,顏色從深白色變成泛白色。他們的臉都漲得通紅通紅的,就像是熟透的西紅柿”是面的描寫,一般面的描寫是概括的描寫;“我看了看我們組的梁生杰,他似乎已經使盡了全身的力氣,額頭上都冒出汗水了”這是點的描寫,往往點的描寫要寫得具體。在寫“點”的時候,這個同學抓住了人物的神態來描寫。我們還可以抓住人物的語言、動作、心理把“點”寫得更具體。
師:同學們,老師在巡堂時,發現大家都能把場面記錄下來(出示兩個同學的作品),但是有一點共同的毛病:沒有注意抓住氣氛的描寫來烘托比賽的激烈,比如啦啦隊的加油聲、歡呼聲、吶喊聲。下面,請你們用6分鐘的時間再讀一讀自己的片段,看看哪些地方可以加上氣氛的描寫來烘托比賽的激烈。開始——
【案例分析】這個環節教師根據學生現場生成的習作進行點評、批改,指出大部分學生存在的問題:沒有注意抓住氣氛的描寫來烘托比賽的激烈。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進行二次習作,在自己的作文中添入氣氛的描寫,有針對性地提高了“描寫場面”的能力,并牢牢記住了“描寫場面”不能缺少“氣氛的描寫”。通過“范改→互評→自改”的操作流程,學生的評改及表達能力得到了有效訓練。
五、出示要求,完成習作
師:同學們,經過兩次習作,大家都掌握了描寫氣氛烘托場面的方法,同學們的表現真棒!剛才我們寫的只是一個場面比賽的片段,寫活動場面一般要在開頭交代清楚活動的時間、地點、人物、事件,在結尾還可以對這次活動抒發感受,表達心情。請同學們按照習作要求,把它寫成一篇完整的作文。老師期待你們的佳作!請看本次習作要求:1.寫一個你看見或親身經歷過的場面。2.抓住人物的語言、動作、神態、心理及場面氣氛等進行描寫。3.用上恰當的修辭手法。4.題目自擬。
【案例分析】這個環節教師出示具體的習作要求,讓學生明確具體的習作方向,從而達到獨立完成習作的目的。
寫作是學生運用語言文字進行表達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學生語文素養的綜合體現。“二次習作”教學能夠立足學生實際基礎,在學生原有基礎上進行指導,讓每一個學生都能在原有基礎上有所提升,有助于增強學生的習作信心,值得每一個語文教師大膽實踐。
作者簡介:周莉莉(1983— ),女,廣西玉林人,大學本科學歷,中學二級教師,研究方向:小學語文。
(責編 黎雪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