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小學數(shù)學教學過程中,完美和錯誤總是互相對立的,但是錯誤中會包含許多有用的資源,等待我們去挖掘與探索。許多錯誤能夠啟發(fā)我們的思維,只要我們能夠捕捉其中的亮點,它就能成為數(shù)學課堂中的催化劑,生成一節(jié)完美而精彩的教學課堂。本文通過分析小學數(shù)學課堂中的錯誤的積極作用,倡導廣大教師正視錯誤,巧用錯誤,讓“錯誤”之花在數(shù)學課堂綻放。
關鍵詞:錯誤;數(shù)學教學;課堂構建
中圖分類號:G427?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文章編號:2095-624X(2019)28-0070-02
引? ? 言
課堂教學中知識的達成度是一名教育工作者的不懈追求,但學生在課堂中出現(xiàn)的某些錯誤信息,或許也是一種教學資源。從一開始我們的目標就是通過教學的改進構建完美的課堂,但是眾所周知,課堂教學往往不能做到完美,只要教師在構思與實際之間出現(xiàn)偏差,教學中的錯誤就很難避免,可是我們更應該明白一個道理:只有出錯,才能在改錯中構建越來越完美的課堂。
曾有學者提到,學生的課堂狀態(tài)應從以下幾個角度綜合判定:興趣、合作意識與能力、專注力、意見和觀點的準確性、所提的問題和犯下的錯誤等。這些都能作為教學過程中的資源。在教學過程中,很多錯誤的出現(xiàn)都是不可預知的,很多師生都會對這些錯誤一改了之,不會深究。如果我們能深入地分析這些問題并挖掘新的問題,就能在完美課堂的路上邁進一大步,將錯誤轉化為資源。小學數(shù)學的基本教學內容之一就是教會學生認清自己的錯誤,作為教師,面對學生的錯誤,應該具備獨到的慧眼,教會他們從錯誤中體會真理、領悟方法,實現(xiàn)創(chuàng)新性思維的發(fā)展。在小學數(shù)學學習的過程中,小學生所犯的錯誤其實是他們真實想法的反映,因此教師應該給予其耐心的指導與幫助,為他們找到合適的解決辦法,充分利用學生的錯誤資源,構建更完美和精彩的課堂。
一、讓正視錯誤成為課堂的真實流露
教師應該本著一種正確教育的態(tài)度,尊重和理解學生,寬容對待他們的錯誤,避免給學生造成巨大的心理壓力和負擔,只有這樣才能讓學生保持學習興趣。寬松的學習環(huán)境有助于構建良好的師生關系,能夠使學生保持飽滿的精神狀態(tài),輕松、快樂地學習。假設學生時常因為擔心說錯話被教師批評,那么他們就會在巨大的壓力下學習,慢慢變得不敢說話和創(chuàng)新。因此,在教學中,教師應該對學生多采取“包容+引導”的方式,允許學生犯錯,并告訴他們正確的方向,鼓勵他們及時糾正錯誤,表達不同的意見,保護他們的自尊心。這不僅是對學生的學習興趣一種保護,也有利于其自我反思,因為學生的錯誤不能僅依靠反復練習和正確示范來糾正,必須經(jīng)過自己的思考和反思[1]。
二、讓轉化錯誤變身為課堂的魅力
數(shù)學是一門以思維能力為基礎的學科,不僅要求學生掌握必備的知識技能,還要求學生在解決數(shù)學問題的過程中不斷模仿和創(chuàng)新。它有別于依賴程序設定的操作過程,是一個不斷豐富自我從而構建自我的學科。所以數(shù)學學習需要學生不斷自主探究、自主創(chuàng)新。教師在這一過程中的重要作用是引導和幫助,而不能采用傳統(tǒng)的“填鴨式”教學法,一味地向學生灌輸知識。當學生出現(xiàn)錯誤后,教師應該及時糾錯并進行教學反思,對學生的解題思路和錯誤點進行“復盤”,在回顧的基礎上讓學生明白自己的錯誤原因,并杜絕此類錯誤[2]。
例如,假設一條路長20米,小明如果想在路邊栽樹,每隔5米可以種下一棵樹,請問小明一共可以種幾棵樹?學生紛紛回答:“4棵樹。”筆者發(fā)現(xiàn)他們得出此答案是因為運用了剛學習的除法知識,卻沒有看出題目的陷阱所在,因此,得出錯誤的答案。假如教師把這道題的解題思路直接告知學生,學生在遇到此類問題時可能還會出錯。于是,筆者決定讓學生自己去探索并解決問題。筆者問道:“真的只有這一個答案嗎?誰還有別的答案?試著驗證你的答案。”學生陷入思考,并紛紛用紙條、小棒、畫圖等方法去驗證,還有的用表格的方法進行計算,最后得出了正確的答案,并總結了錯誤原因。教師通過開展這些探究活動,使學生的積極性和創(chuàng)新思維都得到了極大的提升,碰撞出智慧的火花。
教師只有在課堂上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自己的錯誤,并對這些錯誤進行分析,得出正確的答案,才能構建更真實的課堂。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能急于求成,也不能因為學生經(jīng)常犯錯而批評學生,打擊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而應該在引導的基礎上做學生的指路人,利用學生的錯誤資源,構建更完美、精彩的課堂。
三、讓錯誤轉化為思維的翅膀
心理學研究表明,適當?shù)腻e誤能夠使人們吸取教訓,我們不應該限制犯錯。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正確對待學生的錯誤,巧妙地將這些錯誤資源利用起來,讓學生能夠自己評價、分析和改正錯誤,從而起到自我勉勵的作用。例如,在畫線段時,有些學生會忘記標明端點。對待這類錯誤,筆者并未馬上糾正,而是讓學生再檢查一遍并請求別的同學幫忙指正,這樣他能在自己發(fā)現(xiàn)錯誤的基礎上改正錯誤,印象會更深刻[3]。
例如,“一個果園有400個蘋果需要摘取,甲工人每分鐘摘取5個,乙工人每分鐘摘取8個,如果甲乙兩工人同時摘蘋果,那么多少分鐘能夠把蘋果全部摘完?請列式計算。”在這道題目的教學中,學生短時間內就有了各自的答案,他們列出400÷(5+8)和400÷5+400÷8兩個式子,筆者提問學生哪個式子是正確的,學生們認為都是正確的。筆者并未直接給出答案,而是讓他們進行計算,看答案是否一樣。學生通過全班討論,找出了這兩個式子的不同點。最終學生不僅理解了除法是沒有分配率的,而且理解了很多除法算式可以用我們平時的思考方式來計算,例如,“總路程÷速度之和=相遇時間”“工作總量÷工作效率之和=合作的時間”等。在這個案例中,面對學生無意中犯下的錯誤,教師沒有立即指出錯誤,而是順勢誘導學生解答錯題,產生不一致的答案,然后讓學生通過爭論,從正反兩個角度去探索出現(xiàn)錯誤的原因,這給學生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這樣既幫助學生糾正了錯誤,又提高了學生自主學習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結? ? 語
教學和學習中的錯誤都是不可避免的,但是很多情況下錯誤的意義并不在于它本身,而是在于它帶來的經(jīng)驗和道理,在于師生在教學相長的過程中獲得的啟發(fā)。教師應該把學生的錯誤當作一種機遇和挑戰(zhàn),當作教育智慧的一種折射,不是因為有“錯”變得糟糕,而是因為有“錯”而變得更精彩,精彩在于教師藝術地處理了隨機生成的差錯,巧妙地彰顯了差錯的寶貴價值。作為教師,我們應以學生的發(fā)展為本,不僅要正確對待學生在學習中出現(xiàn)的錯誤,而且還要巧妙、有效地利用“錯誤”這一教育資源,提高學生的數(shù)學學習能力。
[參考文獻]
葉瀾.重建課堂教學過程觀——“新基礎教育”課堂教學改革的理論與實踐探究之二[J].教育研究,2002(10):24-30.
周玲棣.課堂,因“錯誤”而精彩[J].中小學數(shù)學:小學版,2005(01):42-44.
華應龍.課堂錯誤資源化[J].福建教育(小學教育),2006(01):73-74.
作者簡介:張文珍(1984.10—),女,安徽池州人,本科學歷,一級教師,池州市骨干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