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新課程標準的推出,探究式教學已經成為現階段各學科教師的主要課堂教學方式之一。探究式教學結合了新課程標準理念,將學生作為課堂主體,重點關注學生的主體感受,致力于引導學生自主探究,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與獨立思考能力。本文簡要分析了探究式教學的相關概述,進一步探究了探究式教學在高中數學教學中的運用策略。
關鍵詞:探究式教學;高中數學;運用策略
中圖分類號:G427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文章編號:2095-624X(2019)29-0017-02
引 言
隨著我國教育事業改革的不斷深化,對學生的綜合素養要求逐漸提高,學習數學基礎知識已無法滿足現代學生的綜合素養需求,教師需要大力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獨立思考能力、數學思維等。高中數學教師在課堂教學中運用探究式教學方式,將學生作為課堂教學的主體,通過學習數學知識、講解數學習題、開展數學活動等多種方式引導學生進行自主探究,激發學生的學習主動性,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培養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
一、探究式教學的相關概述
探究式教學需要教師明確具體的教學事例,將抽象的數學知識直觀地展現在學生面前,通過事例引導學生認真觀察、仔細思考、積極交流、自主實踐,并在這一過程中發現數學概念與知識原理,掌握數學知識的運用方法。探究式教學的運用充分體現了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體現了教師對學生的尊重與認同[1]。
高中數學是一門具有較強邏輯性、思維性的學科,教師在高中數學教學中運用探究式教學方法,能夠在不斷的探究與實踐中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啟發學生的數學思維,激發學生的數學學習熱情。
探究式教學與學生自主學習之間具有密切關系,二者相輔相成,互相促進;探究式教學包括教師的引導、學生的自主學習行為、課堂中的探索與實踐等,且學生圍繞一個問題進行探索與討論,最終得出結論。探究式教學的運用轉變了高中數學課堂的教學模式,營造了充滿主動性與探究性的學習氛圍,促使學生積極主動探索數學知識,深入了解數學原理,夯實數學理論基礎,提高數學實踐能力[2]。
二、探究式教學在高中數學教學中的運用策略
1.關注學生的學習興趣,建立生活化探究情境
高中數學教師要想將探究式教學運用于課堂教學過程中,就要重點關注班級學生的學習興趣,考慮學生的興趣方向與性格特征,選擇合理的事例,保證事例具有探究意義;還要充滿趣味性,能夠充分調動班級學生的探究欲望。數學教師在日常學習中要與學生多交流,了解學生群體中的流行趨向,理解學生的興趣點,并將學生的興趣與數學教學事例相結合,從學生角度出發選取事例,從而充分調動學生的自主探究欲望[3]。
以《集合》的課堂教學為例,本課的主要教學內容是“常用數集的概念及記法”“有限集、無限集、空集的意義”“集合的基本概念及表示方法”“集合的兩種常用表示方法——列舉法與描述法”。數學教師要想舉出兼顧探究性與趣味性的事例,就要從學生的日常生活實際出發,提選出學生在日常生活中的常見事物,如面包集合、肉食品集合、競技運動集合等,并通過“在吐司、籃球、乒乓球、足球、游泳、雞腿中,哪些事物具有類似性,這些類似事物有什么特征,可以用‘競技性運動這一詞語形容嗎”等問題引導學生自主思考,創建出生活化的探究情境,促使學生積極主動地融入課堂教學情境,為接下來的探究式學習奠定堅實的基礎。
2.開展合作探究教學,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
高中數學教師要想將探究式教學運用于課堂教學過程中,可以在課堂中開展合作探究,拓展課堂教學方法,將學生均等劃分為若干個小組,讓學生以小組討論、協作的方式學習數學知識。在此過程中,高中數學教師要充分考慮到高中生的數學思維水平與成長特點,正視學生思維能力有限的情況,時刻觀察班級學生的探討狀況,若發現有小組交流停滯,需及時介入,提出具有啟發性的問題或思路,引導學生深入探究,保證班級學生合作探究學習過程順暢[4]。
以《直線的傾斜角與斜率》課堂教學為例,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展開小組合作探究學習,要率先提出學習問題。例如,如何在直角坐標系內畫出從教學樓到校門口的路線,在平面直角坐標系中直線l的位置由哪些條件確定,如何用幾何量表示圖中直線的斜度,如何描述直線傾斜程度。然后,教師要在黑板上畫出相應的平面坐標系,為學生提供交流參照。最后,教師要認真觀察每個小組的討論與交流情況,適當加入不同的交流小組中,并利用之前學習過的相關知識對他們進行引導,讓學生在交流與探究的過程中理解斜角的概念,學習直線的幾何要素,掌握斜率的定義與公式,加深學生對本章節內容的理解,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3.開展數學課堂實踐,提高學生的數學理解能力
高中數學教師要想將探究式教學運用于課堂教學過程中,可以在課堂教學中開展數學實踐活動,讓學生在實踐中掌握數學知識。高中數學知識內容較多,知識體系較為繁雜,且知識內容較為抽象,一些學生無法透徹理解數學知識,從而影響了學習效果。因此,數學教師可以結合數學知識開展實踐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逐漸掌握不同層次的數學知識,促使學生更好地理解數學知識內容。
以《隨機事件的概率》課堂教學為例,教師可以結合本節課的學習目標“了解隨機事件、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的概念”,提出數學課堂實踐活動,并提前為學生準備小紙箱、3個小藍球、1個小黃球,提出“小黃球的出現次數與小黃球總數之間有聯系嗎?有何聯系?”等問題。教師可以讓學生自發組建小組,開展小組數學實踐,讓學生摸小球,共摸10次,并認真記錄10次摸小球的結果,記錄小黃球與小藍球的數量、兩色小球的總數量,并分析概率、數量及總數量之間的關系。通過這組實驗,教師可以基本引出fn(A)、A與P(A)之間的區別與聯系。最后,教師還可以提出“若只有小藍球與小黃球,那么摸到小紅球的概率是多少?”“摸到任意顏色球的概率是多少?”,引出“不可能事件的概率”與“必然事件的概率”。
三、在高中數學課堂教學中引入探究式教學的注意事項
相較于傳統的高中數學課堂教學方法,在探究式教學課堂中,學生是課堂教學的主體,是學習的主要體驗者和參與者。教師要明確自身的角色定位,正確樹立“課堂引導者”的形象與地位,鼓勵學生積極主動地探索數學知識,充分體現教師對學生的尊重與認同,優化課堂教學中的師生關系,避免出現“越俎代庖”的情況,避免過多干預學生的思考與決策。此外,教師還要合理把控引導的尺度,避免過于放縱學生,不能放任學生隨意思考,而要適當地提點、啟發、引導,保證學生的思路與課堂教學知識統一,確保探究式課堂的教學效果。
結 語
綜上所述,探究式教學是現階段高中數學的主要教學方法之一,將探究式教學運用到課堂教學中,能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引導學生主動探索數學知識。在高中數學課堂中運用探究式教學,教師要重點關注學生的學習興趣,組織學生展開課堂合作探究學習,循序漸進地引導學生主動探索數學知識、發現數學問題、解決數學問題,從而培養學生形成良好的自主學習習慣,使學生形成較高的獨立思考能力。
[參考文獻]
周菁.試論高中數學探究式教學策略[J].數學學習與研究,2019(13):80.
郭小明.探究式教學在高中數學教學中的應用[J].中國校外教育,2019(16):69-70.
黃淑敏.高中數學自主探究教學模式的應用研究[J].創新創業理論研究與實踐,2019,2(10):123-124.
向克民.論探究式教學在高中數學教學中的應用策略[J].數學學習與研究,2019(10):13.
作者簡介:張維杼(1979.11—),男,甘肅會寧人,本科學歷,中學一級教師,所帶班級曾榮獲白銀市先進班集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