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立萍
摘要:二十一世紀以來,世界進入信息化、經濟全球化的高速發展時代,教育已經成為全人類共同關注的話題。隨著教育體制的不斷完善,學以致用,應用為本的教育理念獲得了廣泛的支持,培養全面而自由發展的應用型人才已經成了教育教學的關鍵所在。對中職學校的學生而言,除了掌握大量的科學文化知識之外,更要注重人文素養的培養。只有在日常教學中不斷滲透豐富的人文精神,才能使學生更好地適應社會的需求,成為高素質人才。培養中職生的人文素養,有助于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本文根據實際教學活動中存在的問題展開討論,提出了中職語文教學中學生人文素養的滲透培養策略。
關鍵詞:中職生;語文教學;人文素養;培養策略
引言:
在中職生的語文教學過程中,應該重視人文素養的培養,發掘學生的人文精神。中職生是未來社會的建設者,不僅要讓學生學好科學理論知識,培養學生的職業技能,更要發掘學生的人文精神,增強其文化素養和道德修養,努力將學生培養為社會的棟梁之才,爭取為社會的發展進步作出貢獻。中職生仍處于青春階段,心智發展不夠成熟,人文素養的培養有助于其樹立正確的世界觀和人生觀,在學生的發展成長過程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因此,在中職語文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的人文素養能夠促進其成為德才兼備的新時代人才。
中職語文教學中學生人文素養的滲透培養策略
一、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創新教學方法
隨著我國經濟的迅速發展,人們的教育觀念已經發生重大的變化。當前的時代背景和社會需求要求我們培養有創新意識的全面自由發展的人才。那么相應的,我們在備課和教學時同樣需要具有創新的意識,打破傳統的教學模式,尋找適合時代需求的教學方法。尤其對于語文這門學科,我們的目的不僅僅是讓學生掌握課本知識,取得優秀成績,更重要的是要培養學生的人文素養,讓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在教學過程中,我們要融入真實的情感,結合學生的成長規律,陶冶學生的情操,以便學生更好的理解、吸收基本知識,懂得人生道理,真正做到教書育人。
例如,在學習老舍的《我的母親》一篇文章時,不僅要讓學生學習字詞、學會分析課文語句,更要引導學生體會作者的真情實感,感受作者對母親的熱愛、感激和懷念之情。除此之外,還可以讓學生尋找描寫母愛的名句,將自己的母親用樸實的語言描繪出來并與作者的母親形成對比,讓學生主動思考如何回報父母之恩。打破傳統教學中死板的講授模式,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優化課堂教學。
二、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實現多樣化教學
現代教育遵循“以人為本”的核心理念,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是教學的組織者和指導者。教師應該尊重學生,讓學生從“學會”變為“會學”,不能只注重結果,更要關注學生學習的過程。在中職語文教學中,要善于發現學生的個體差異,尊重學生的個性,充分發揮學生的長處,做到因材施教。在學習中,提高學生的合作交流和自主探究能力,結合學生的實際能力,促進學生健康成長。
例如,當講授《聞一多先生的說和做》一課時,可以將學生分為幾個小組,采用學生自主探究的方法來引導他們發掘聞一多先生的優秀品質,讓每個小組概括其特點,深刻感受聞一多先生嚴謹刻苦的治學態度、無私無畏的斗爭精神、澎湃執著的愛國熱情、言行一致的高尚人格。學生在合作交流的學習中,必然會潛移默化地受到熏陶,從而將其樹立為自己的榜樣,形成良好的人格與習慣。
三、發掘學生人文精神,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人文精神是一種普遍的人類自我關懷,表現為對人的尊嚴、價值、命運的維護、追求和關切。人文精神有助于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形成獨特的精神文化。在語文教學中,要積極滲透人文主義,學習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蘊含著豐富的人文素養的文學作品中,不斷的接受熏陶,獲得中華民族的精神財富,逐步成為高素質全能人才。
例如,《離太陽最近的樹》一文中,作者通過贊頌紅柳的頑強不屈,能固定流沙,給高原帶來生命的樹,最后卻被人類挖掉,諷刺了人類破壞生態環境,破壞自己的家園,卻理直氣壯,振振有詞的可悲,告誡人們應當熱愛自然,保護環境。在學習這篇文章之后,每一位學生都應當學會從自我做起,保護自然,珍愛生命,促進人與自然和諧發展。另外,在課余時間引導學生閱讀《論語》、《道德經》等書籍,加強人文素養培養。
結語:
隨著我國對教育重視程度的提高,人文素養已經成為學生必備的素質。中職學校的教師應當重視培養學生的人文素養。我國歷史上許多優秀的文學作品都蘊涵著豐富的人文精神,傳達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語文教學過程中融合人文素養,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三觀,提高學生的認知,從而讓學生潛移默化地擁有人文主義精神。作為語文教師,必須重視學生的人文素養教育,促進學生綜合素質全面發展,為國家培養應用型全能人才。
參考文獻:
[1]金燕.中職語文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人文素養[J].西部素質教育,2016,2 (15)145.
[2]郭燕芬.優化中職語文教學,培養學生人文素養[J].考試周刊,2015 (26)24.
[3]陳自吉.中職語文教學中人文素養的培養[J].現代職業教育,2016 (26)151-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