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明晶
摘要:高效的小學數學課堂往往與高質量的課堂互動相輔相成,教師在探索提升課堂質量的路途中也總是無法避開“如何進行課堂互動”這樣的問題。其實即使在傳統的教學模式當中已經存在課堂互動的環節,但隨著課程標準的調整、素質教育理念的推廣,課堂互動的內涵也不斷延展,單一的互動形式與枯燥的互動內容已經不再符合新的教學需求。教師應該結合新的教學理念,進一步優化教學技能,探索有效課堂互動與高質量課堂的開展方式。
關鍵詞:小學數學;課堂互動;應用策略
“互動”本身就具有“互”的特征,在小學數學的課堂互動當中,不僅需要教師向學生傳授知識,也需要學生向教師進行教學反饋、學生之間彼此交流,形成動態的、活躍的課堂交流環境。教師應當適當更新、調整對于師生互動的看法,通過學習理論經驗與結合實踐不斷探索更有效的互動方式,同時積極與學生交流獲取反饋,從而推動課堂互動在知識交流傳遞的同時起到激活課堂氣氛、帶動學生熱情的教學效果。
1樹立科學觀念,優化課堂互動基礎
新的課程標準與時代背景下對課堂互動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師不僅需要關注學生的學習成績,還需要結合素質教育理念引導學生的全面發展。在依托與以往的教學經驗之外,積極學習、借鑒當下優質的教學理論和研究成果并通過對理論和實踐的結合提高自身的教學水平也同樣重要。在內化科學的互動理念的同時,教師還應將這樣的理念傳遞給學生,促使學生在課堂聽講與學習時能夠積極參與到互動中來,更好地改善課堂氛圍。此外,良好的課堂互動氛圍、設計科學的互動環節并與學生保持通暢的溝通渠道也必不可少。這正是課堂互動效果提升的關鍵。以《可能性》一課為例,教師可以提前準備轉盤、不同顏色的小球等教具并設計難度適中的小組活動,例如在轉盤上設計紅色、綠色、藍色三塊面積相等的區域,要求拿到轉盤的小組經過多次(如50次轉動轉盤實驗記錄下指針所在區域的顏色,探討“指針停在三種顏色區域的可能性是否相等”這一問題。而教師在學生進行實驗、記錄和結果分析時應當及時幫助學生操作、解惑,構建融洽輕松的課堂互動氛圍,在這樣的堅實基礎之上推進高效課堂的開展。
2探索多種形式,尋找更優途徑
在傳統的教學經驗中,課堂互動往往通過教師提問、學生作答這樣的形式實現。毋庸置疑,“你問我答”的互動模式確實有助于檢驗課堂教學成果,也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激發學生的能動性、促使學生在課堂聽講的過程中集中注意力。但過于單一的互動模式和完全由教師主導的問答并不利于教學效果的可持續優化及學生綜合素質的有效提高。教師需要在以往問答互動的基礎上探索更多樣化的互動形式,為課堂教學開拓更豐富的可能。基于學生趨向趣味、新鮮事物的傾向,教師可以在課堂中設計生動鮮活的互動環節,通過比普通課堂更加有趣的游戲式活動激起學生的參與熱情與學習興趣。
3和諧平等交流,依托反饋改進互動方式
課堂互動的形式多種多樣,但高效流暢的課堂互動必須依托于和諧平等的師生關系,甚至也受到班級學習氣氛、學生間關系的影響。因此,教師在組織課堂互動之前,需要通過潛移默化的熏陶和科學的引導與學生建立友好融洽的師生關系,為高效課堂互動乃至課堂之外的交流營造打造的基礎。但所謂“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即使教師結合經驗以及優質教學理論成果探索出一套課堂互動的方式,也未必能夠達到完全理想的教學效果。在教師不斷探索、反思、改進課堂設計的同時,也不能忽視學生的看法。而在這一環節,良好師生關系的裨益更大。在教師與學生保持融洽而密切的的關系的前提下,可以直接與學生進行交流,換個角度了解課堂互動效果不佳的原因。但如果師生之間缺乏直接溝通的渠道或直接溝通難以獲取有效信息,教師可以借助匿名問卷、“小紙條”信箱或網絡交流的形式,鼓勵學生對現有的課堂互動模式提出建議與看法。俗話說“話不投機半句多”,教師在探索互動方式的過程中還需要及時反思自己的教學語言、交流形式以及互動內容并時時改進,以爭取“話逢知己千句少”,激發學生的互動熱情。
4結語
平等、流暢、和諧的信息交互流通既有助于學生對課堂知識的及時吸收,還能夠促進師生之間、學生之間形成友好融洽的關系,在教學過程中建立深厚情誼,從更深遠的層面產生積極的影響。隨著培養學生綜合素質、促進全面發展的呼聲越來越高,在課堂互動方面也已出現了許多不俗的教學實踐和研究成果,廣大教師可以結合實際教學情況有的放矢地吸收、借鑒并應用于教學實踐,在探索與改良中推進教學效果的不斷提升。
參考文獻
[1]張艷先.淺談如何提高小學數學教學互動的有效性[C]//國家教師科研專項基金科研成果2018(四).0.
[2]王文明.小學數學互動型課堂的構建[J].黑河教育,2019(7):56-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