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曄 黃鳳娟

摘? 要:在核心素養教育逐步普及的背景下,中小學教育改革中體育教育與智育教育總是存在此消彼長得困境。教學資源因素是制約發展的核心問題。學生體質下降、體育興趣淡漠、體育課質量難以達標一直是體育工作者關注的問題。中小學校如何跳出傳統管理模式,尋找一條合理的路徑來破解這一困境是學校體育發展中亟待解決的問題。本文從學校體育教育資源研究出發,關注社會體育俱樂部發展現狀,采用文獻資料法、專家訪談法、調查法及類比分析法,結合核心素養理念給出了學校體育教學與社會體育資源合作共享發展得模型,并對該模型的操作流程及現實意義進行了詳細闡述,以探求一條學校體育教育與社會體育俱樂部體育資源共享、教學內容共同發展的新理念、新思路。
關鍵詞:核心素養? 學校體育? 體育俱樂部? 校企合作? 資源共享
中圖分類號:G80? ?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 文章編號:2095-2813(2019)09(a)-0199-02
新時代背景下,以核心素養為頂層設計的教育理念引發了體育與發展學生核心素養的研究熱潮。學校體育是學生體育教育的開始,是培養學生終身體育意識的搖籃,通過培養學生的體育興趣、態度、習慣、知識和能力增強學生身質,培養學生意志品質,促進學生身心健康。但通過近幾年國家對中小學生體質健康狀況普查發現學生體質有下降趨勢。造成這一現象的直接原因是學生體育鍛煉達不到達標要求。分析當前中小學學校體育現狀發現由于教學資源,包括教師、場地、器材、教學理念等匱乏,導致學校體育課程質量降低。如何改變現有學校體育教學狀態,將核心素養教育理念融入學校體育教學中是體育工作者更為關注的問題。以核心素養理念為指導,將學校體育與社體俱樂部資源合理整合,找到合理的切入點,恰好實現了資源的充分利用。這將給對中小學體育教育工作改革提供更大的發展空間,對于學校體育工作具有現實的指導意義。
1? 中小學體育教學與社會體育資源融合發展模型的構建
1.1 學校上級管理部門方面
當前國家大力推進各地方學校量身打造有特色的“一校一品”教學管理模式,學校上級管理部門應鼓勵學校充分吸納社會體育資源,給學校足夠的自由空間,有效地激發中小學校的自主性和創造性。管理部門可以通過政策支持、監管并行等方式促進學校與社會體育組織積極合作,建立服務購買機制,促進社會力量參與學校體育發展中來,形成互融互惠的雙贏局面,充分發揮社會體育俱樂部對學校體育資源不足的補償作用。
1.2 中小學校管理方面
各中小學校應針對學校體育教學資源與社會體育資源融合問題展開深入討論。分析當前學校體育教育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堅持以課堂體育教學為主體,確保“每天一小時”的課外陽光體育活動的開展,同時積極拓展校外自主鍛煉途徑,增強發展校企合作、引入社會體育組織力量理念,構建學校與社會聯動的體育鍛煉環境,保證學生在學校體育教育資源并不充足多樣的情況下依然能夠保持較高的體育參與熱度,實施體育學科核心素養的培養模式。
1.3 體育俱樂部管理方面
青少年體育俱樂部作為社會體育組織的一部分,應更多地關注青少年體育核心素養的培養。通過深入中小學校開展調查研究,找到總結學校體育教育的盲區,針對問題提出相應策略,對學校體育教學空白區域作以補充。另外,參與社會體育俱樂部教學的教練或教師都是專業的體育人才,這種合作可以充分利用社會體育豐富人力資源。同時,這種合作對于俱樂部也起到廣告宣傳的效果,擴大俱樂部的社會影響力、發展更多的會員,因此俱樂部對與學校之間的合作都抱著積極的態度。
1.4 學校與社會體育俱樂部資源融合發展模型
學校的主管單位在整個模型中處于監管層面,如學校所屬區縣教育局。主管部門適當下放權限給各中小學校,中小學校可以根據本校教學資源及學生需求情況做前期調研,并向教育主管部門提出申請,主管部門審核通過后,學校向體育俱樂部購買一定的服務,并享受服務完成購買過程(見圖1)。在這個過程中社會體育俱樂部占主體地位,俱樂部需要提供詳細的課程設計過程及實施方案,保證提供完美的服務。俱樂部可以參照馬斯洛需求理論模型,將人類需求像階梯一樣從低到高按層次分為5種: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實現需求。俱樂部課程管理設計者可分析中小學體育教學中的需求,將學校需求從低到高按層次也分為5種,分別是:基本技能類需求、強身健體類需求、團隊合作類需求、比賽競技類需求和私人定制需求。基本技能類可以保證學生掌握一定的體育項目基本技能,如保證學生體質測試項目達到達標的要求訓練等。強身健體類可以將運動項目向更多的方面延伸,并達到熟練掌握的程度,如羽毛球、乒乓球、器械健身等項目。團隊合作類項目如拓展訓練、野外生存等,偏重學體育核心素養建設,體現體育社會化功能,培養學生團隊合作精神,充分體現德、智、體全面發展思想。比賽競技類課程內容設置可以滿足學校的參與省市或更高級比賽的要求,提供專業的技術指導與培訓,實現高層次的需求。另外私人定制的服務主要面對有自我實現需求要求的群體,為其量身定做培訓項目及服務。
2? 學校體育與社會體育俱樂部的合作的現實意義
2.1 深化學校體育的內涵建設,作為學校體育教育的補充
中學校學校由于受很多條件的制約,很多運動項目不可能大面積普及,例如網球、羽毛球、高爾夫運動、戶外拓展等項目。
2.2 拓展學校體育的功能建設,使學校體育專業化成為可能
學校可通過合作引入社會中專業的教練員、教師,使中小學校的特色運動項目訓練更加專業化,甚至可以培養高水平運動員。
2.3 提高學生體育的核心素養能力培養
學生可以通過參與時代感新鮮的體育運動訓練,提高對社會行為的認識,增強團隊合作意思,加深學生的體育社會化程度,培養學生的終身體育意識,使其終生受益。
3? 結語
學校與社會體育俱樂部的合作為學校體育教學輸入新鮮血液,增強了學生的體育興趣,學生在提高身體素質、享受運動快樂的同時大大豐富了課余生活,這點對目前的社會來說有重要的意義。目前我國中小學的作息時間都在16、17點左右放學。這個時間段對于大部分上班族的家長來說沒辦法接孩子放學。學校可以通過于俱樂部合作,由專業的體育教練元合理安排設計這段閑暇時間,增設一些體育娛樂活動,釋放學生們一天的學習壓力,起到緩解疲勞、放松身心的作用。因此很多家長愿意讓孩子參加這種體育活動,希望他們通過體育活動更充實地度過課余時間。
參考文獻
[1] 王吉東.以俱樂部運作推進學校體育特色項目發展[J].管理視線,2017,12(1):28-30.
[2] 譚偉繁.學校體育俱樂部發展現狀調查研究[J].武術研究,2016,1(4):137-140.
[3] 劉波.德國體育俱樂部體制與學校體育關系的研究[J].體育與科學,2008,29(1):89-93.
[4] 胡小清,唐炎,劉陽,等.近30年美國中小學體育教育發展現狀及啟示——基于《美國學校體育教育發展現狀報告》的文本分析[J].上海體育學院學報,2018,42(6):82-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