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璐
摘 要: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是實施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一項重要舉措,如何才能更好地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已成為教師關注并著手研究的課題。在音樂教學中,教師要在學生掌握基礎理論的同時,加強學生核心素養培養,促進學生健康成長。文章從營造認知學習空間,營造音樂教學情境,創新律動教學活動,豐富學生音樂體驗等方面,對核心素養培養視域下的音樂教學進行探討。
關鍵詞:核心素養;音樂教學;立德樹人;學習空間;教學情境;教學活動
中圖分類號:G623.71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8-3561(2019)29-0084-02
音樂是一種善于表現和激發人們思想感情、反應社會現實的藝術,能陶冶人的情操,錘煉人的意志,培養人的個性,使人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音樂的核心素養不單純是要有基礎的、最一般的音樂知識與實踐能力,還要有對音樂較高的認知能力與審美能力。音樂是聲音的藝術,在人的生活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優美的音樂可以凈化心靈,促使人健康向上。要培養學生核心素養,教師就要根據學生的學習水平和認知能力設計具有針對性的教學方案,以滿足學生自主學習、健康成長的需要。當今社會,科技和信息技術的高速發展,對人的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時也給音樂教學帶來新的挑戰。音樂教學應擔負起立德樹人的重要使命,塑造學生完美的人格,促進學生思維的發展,開發學生的創造力,為學生成長成才打下堅實基礎。
一、營造認知學習空間
音樂課教學過程就是音樂藝術的實踐過程,應當積極引導學生參與各項音樂活動,并設計生動有趣的創造活動的內容,創設不同的形式和情境,發展學生的想象力,增強學生的創造意識。音樂課堂教學中核心素養的培養渠道豐富多樣,教師應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考慮到學生的個體成長方式和思維模式的差異性,營造合理、富有趣味性的認知學習空間。
以人教版教材中的《春天來了》為例,教師可以將朗誦《春天在哪里》、鋼琴演奏《春之歌》及演唱《柳樹姑娘》等教學內容進行組合設計,將該堂課的音樂主題設定為“春天”,通過音樂主題教學營造學習氛圍。如果該堂課教學任務為配樂朗誦,就將講解內容集中在音樂藝術元素間的組合關聯方面;如果講解內容集中在音樂理論技能方面,就引導學生體驗作詞家、作曲家是怎樣靈活運用音樂元素營造春天氛圍,感染聽眾的。
認知學習空間的營造需要音樂教師以教材為載體,深入挖掘其中的內涵,不能單一停留在教材表面。在音樂課堂教學中,教師應給予學生自由的學習空間,引導學生在學習中通過音樂內容自主聯想、創設畫面。教師也可以利用多媒體技術呈現音樂畫面,形成直觀形象的視覺沖擊,讓學生從視覺和心理層面體驗音樂之美。營造認知學習空間,能提升學生感官認知能力,激發學生想象力,促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音樂教學活動中,有利于學生歌唱素養和創新能力的形成。
二、營造音樂教學情境
音樂素養的形成與欣賞能力的培養需要藝術創造力的引導,因此,教師可以結合教學主題營造音樂教學情境,開發學生創造力與想象力。在音樂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情感教育對學生進行創造力培養。而想象力是學生形成創造力的前提,因此,教師在教學中應注重培養學生的想象力。
以人教版一年級“春天”主題音樂教學為例,教師可在教學過程中播放《春之歌》,那流暢的旋律與諸多裝飾音可以為學生帶來盎然的春意,有利于培養學生的想象力。教師也可以引領學生演唱《小雨沙沙沙》,讓學生感受春雨潤物無聲的特點,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在完成欣賞、演唱教學后,教師可讓學生說說自己了解的春季景象,通過問答方式激發學生想象力,給予學生足夠的想象空間。
以人教版三年級的《嘎子嘎》音樂為例,為落實“閃閃的紅星”這一學習單元目標,在該章節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可創設相應的教學情境,為學生講解電視劇《小兵張嘎》的故事與創作背景。課堂教學情境的創設,可以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值得注意的是,教師在創設教學情境時,需要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對學生年齡特征、個性愛好與認知規律等因素進行全面考慮。要添加可以激發學生好奇心的教學內容,并給予學生表達觀點的機會,為學生搭建展現自我的平臺,引導學生就音樂問題進行互動,以優化情境教學,提高教學實效性。采用這種教學方式,不僅有利于培養學生的思維想象能力,還有利于學生音樂素質、核心素養的形成。
三、創新律動教學活動
在音樂教學中,教師要注重審美教育,激發學生審美情趣,提高學生的音樂素質和審美能力。創新律動教學活動,可以引導學生在欣賞、學習音樂的過程中,通過音樂節奏的律動,訓練和培養對音樂的感知力與創造力,在活躍課堂學習氛圍的同時,增添音樂教學的趣味性。音樂律動教學可在課堂教學前后進行,用于引導學生感知音樂的藝術魅力。
以人教版活動教學板塊中的《歡騰的那達慕》為例,教師在教學中就可以創設游戲活動,如“擊鼓傳花”游戲,在鼓聲結束時接到花朵的學生需要進行演唱、舞蹈或朗誦,在活躍的課堂氣氛中,達到對學生進行律動訓練的目的。將音樂教學轉化為學生喜聞樂見的游戲,能增強音樂教學的趣味性和生動性,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音樂教學應當同多元化的藝術實踐結合在一起,因為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不能僅僅通過音樂欣賞或演唱來實現。為此,教師應積極整合相關教學資源,綜合音樂學科素材,同多元藝術門類相融合,在開闊學生藝術眼界的同時,引導學生自主理解音樂、感受音樂,受到更廣闊的藝術熏陶,形成高水平的音樂素養,實現身心的健康成長。
四、豐富學生音樂體驗
在信息技術快速發展的背景下,各級各類學校都紛紛應用多媒體技術創新教學方式方法,音樂教學也不例外。常規模式下的音樂教學,教師往往將抽象的音樂理論知識灌輸給學生,而學生正處于活潑好動的年齡階段,難免會對枯燥乏味的講解產生抵觸情緒。多媒體技術融入音樂教學,能夠直觀生動地展示音樂教學內容,豐富學生音樂學習體驗,促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音樂課堂教學中來。
以人教版二年級下冊《健康歌》為例,教師可通過多媒體教學設備播放它的MV,以此活躍課堂氣氛,取得良好的視聽效果,激發學生對教學內容的好奇心與學習的積極性,體會音樂的藝術魅力。在多媒體教學中,教師應進一步挖掘教材內容,融入多樣教學手段,考慮并尊重學生的個性特征,創設自主學習空間,讓學生的音樂潛能得以充分發揮。如引導學生觀看《健康歌》MV時,教師可讓學生隨著音樂演唱、舞蹈,教會學生利用肢體語言表現音樂藝術,更好地發揮想象思維與創造力,激發學生音樂學習熱情,提高音樂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
總之,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是實施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一項重要舉措,如何才能更好地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已成為教師關注并著手研究的課題。因此,教師在音樂教學中應靈活運用多元化、趣味性強的教學方法,創設有利于學生自由發揮的音樂教學氛圍。要明確音樂素質、核心素養形成之于學生的重要性,并結合學生年齡特征、興趣愛好,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則設計教學方案。要通過營造認知學習空間、創設音樂教學情境、創新律動教學活動、豐富學生音樂體驗等手段,打造有利于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教學形式。
參考文獻:
[1]張翼.探析小學音樂教學中培養學生音樂核心素養的有效途徑[J].北方音樂,2019(02).
[2]劉婧.核心素養背景下的中小學音樂教學[J].黃河之聲,2018(18).
[3]蔡夢.音樂學科核心素養與教學研究[J].音樂研究,2018(06).
[4]楊春雪.小學音樂核心素養在欣賞教學中的應用研究[D].四川師范大學,2018.
[5]馮巍巍,查汪宏.音樂核心素養視域下的高中音樂鑒賞教學[J].課程·教材·教法,2018(03).
[6]徐國強.核心素養培育視野下的音樂教學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17.
[7]馮巍巍.音樂核心素養的特征與培養[J].課程·教材·教法,201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