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光
摘 要:當今,英語作為一門世界性的語言,在人們的生活中起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作為一門學科,在我國已經成為小學、初中、高中、大學教育教學的必修課程。其中,初中是學生經過了小學初步的接觸英語之后的第一次有系統地學習英語的階段,在學生學習英語的整個過程當中處于至關重要的關鍵期。初中英語旨在培養學生的英語思維品質、語言能力、學習能力等等,不斷提高學生的核心素養。在新的課程改革的推動下,如何提高學生英語核心素養是初中英語教師必須重視的一個課題。
關鍵詞:初中英語;核心素養;培養策略
新一輪課程改革中提及的新概念——核心素養,在很大程度上是對學校教學秩序重新進行規范,也對課堂教學的目標和方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需要對整個教育體系進行改革,進而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實現教育取向和學科取向的綜合,最終實現有效的知識建構與學生核心素養的全面提升。
一、初中英語學科核心素養的內涵
核心素養具有可維持性,可塑造性,可培養性,其主要是指學生應當具備的適應社會發展及終身發展需要的關鍵能力,必備品格,注重合作創新和自主發展,強調家國情懷、社會關系及個人修養。對于英語學科而言,核心素養包括語言能力、思維品質、文化品格和學習能力,即通過本課程的學習,掌握英語語言知識,進一步發展語言意識和英語語感,有效使用語言傳遞意義和進行人際交流,能辨析語言和文化中的各種現象,正確評判各種思想觀點,理性表達自己的觀點,具備初步用英語進行多元思維的能力,能獲得文化知識,理解文化內涵,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念和道德情感,跨文化溝通和傳播中華優秀文化,能保持學習英語的興趣,明確目標意識,多渠道獲取學習資源,有效規劃學習時間和任務,選擇恰當的策略和方法,反思、調整和評價自己的學習。
二、初中學生英語學科核心素養的培養策略
(一)創設情境,培養學生的語言能力。
構建情境化的的英語課堂是提升英語教學質量和效率的重要手段,其間需要教師把教材中的知識與日常生活相聯系,構建有助于學生感悟和思考的教學情境。近年來筆者使用的教材強調以任務為中心的語言學習,采用完成課題的教學方法,因此一貫堅持讓學生從角色扮演和自己日常生活相關的活動,切實把自己置于特定的情境中,用英語應付真實的講英語環境,教師“導”學生“演”,讓學生用英語提出問題和要求,通過交流學習獲取信息,表達感情,做成事情,完成任務。
(二)問題導向,引導學生的思想品質。
學生學習的過程是一個不斷將生活內化為知識,并將知識內化為自身修養的過程。筆者所用教材具有豐富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素材,教師可以以教材通過一個“希望中學”小男孩的自述,鼓勵學生珍惜學校生活,努力學習回饋家人和社會,通過無人售貨商店的故事,強調人與人之間相互信任和做人的誠信。通過人與自然的關系,指出人類保護環境就是保護人類自己等等,通過學科將人生觀的教育滲透到生活的故事和細節中,使學生不僅提高了語言能力,而且使得德育教育不再是空洞的說教,而是潛移默化的影響,更易于被學生接受和踐行。
(三)加強交際,擴展學生的文化意識。
新的一輪課改明確提出對中外文化的理解和對優秀文化的認同,是學生在全球化背景下表現出的知識素質,人文修養和行為取向,而語言與文化是同時產生并相互依存的。語言是文化的載體,語言只有通過交際才能可得,而文化意識的培養更需要交際來實現,筆者使用的教材關于西方的文化習俗話題較多,隨著中西方的交流日益深入,西方的許多節日走進了中國百姓的生活,有一些節日的熱鬧程度甚至超過了中國的傳統節日。在教學中我們一方面在實踐中挖掘傳統節日的文化內涵,創新傳統節日的活動方式,能大力弘揚中國傳統文化,增強家國情懷。另一方面正確認識西方節日,了解人類文明進程,不媚外,不排外,從而形成積極健康的人格和良好的心里品質。
(四)融合貫穿,催化學習能力,潤滑情感態度。
學生在完成小組任務的過程中合作融合即相互合作,共同負責,從而達到共同的目標。而人的發展是自我發展,它不是靠教育直接發生,特別是在語言學習中,學生的成長發展靠的是來自于與情感態度緊密相連的動機,只有調動學生的情感態度,學生才有發展的內在驅動力,在課堂教學中師生間的“情感態度”達到和諧共鳴,才能創造出課堂活力,才能實現高效課堂,提升學生核心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