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田田
【摘要】課堂教學是教育教學的主陣地。本文借助數字化課堂觀察工具,對一節作文講評課進行數據采集和觀察分析,提出以語塊學習加強寫前輸入、以反復操練強化刺激反應,以批改反饋提升表達質量的寫作教學策略。
【關鍵詞】寫作教學;二語習得理論;課堂觀察
寫作是學生的薄弱環節。如何有效組織寫作教學,提升學生的寫作水平和能力,是擺在高中英語教師面前的一項重要課題。2019年蘇南一模考試剛結束,劉麗云老師以一模考試作文為模板,引導學生總結寫作步驟,講練結合,給出七個高分優化策略,提升學生書面表達能力。本次觀課選取了課堂提問、師生交往、專業表達、核心素養培育這四個維度,進行數據采集。
一、教學設計
1.目標呈現
本節課伊始,劉老師就給出“1.Analyze the writing of the exam. 2.Learn some basic skills to polish the writing.”的教學目標,幫助學生明確學習任務。
2.高考回顧
這一部分中,劉老師將2015—2018年高考江蘇卷的書面表達逐一呈現,使學生了解近幾年高考書面表達考試題型、考試要求、主題內容等,并自然過渡到2019一模作文。
3.解碼圖片
引導學生對每幅圖片進行描述,并進行追問“why?”,引出主題——social anxiety。
4.審題指導
指導學生通過審題明確寫作的人稱、時態以及寫作要點。根據題中的要點進行謀篇布局:“30個詞闡述這種現象”——what——fact;“對待這種現象的態度”——how——reaction/attitudes;“給出理由論證你的觀點”——why——your arguments/reasons;
5.寫作指導
根據“fact-attitudes-reasons-conclusion”的篇章結構,逐段對學生進行寫作指導。在Facts環節中,老師先給出常用句式,再給出一個“高分優化策略”——使用高分詞匯與短語,師生一同核對課前學生完成的高級詞匯轉換的練習,使學生在練習中了解掌握一些高分詞匯。結合作文中的語境給出一些寫作語句讓學生翻譯,并通過“擴展潤色”環節引導學生在語境中學會使用高分詞匯。其他環節也按類似的步驟,環環相扣進行。老師還在其他環節中給出另外六個“高分優化策略”——分詞結構不能少、主動不如被動好、平行結構、肯定不如雙否好、使用can not/never…too、陳述不如倒裝好。
6.范文賞析
將范文呈現給學生,讓學生進行自我品讀。
7.總結鞏固
總結書面表達的注意事項與高分優化策略,還指出“Handwriting also counts.”,建議學生保持卷面整潔、書寫工整。老師選用主題為“Car-sharing”的書面表達作為課后作業,對學生的寫作技能進行訓練與提升。
二、數據分析
問題類型
從課堂提問的維度來看,教師的問題指向性非常明確為100%。問題的類型分布較合理,歸納性問題占比66.67%,符合高三復習階段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學習特點;描述性問題主要集中在學生對圖片的表述中,同時以操作性問題對學生進行針對性的訓練,幫助學生掌握重要句型。具體操作中,同類、同質的問題略多,容易給學生帶來冗長乏味的感受,如解碼圖片環節中,每幅圖都設有“why”的問題??偟膩碚f,預設的問題類型與學生任務契合度高。學生獲得答案的途徑100%為獨立思考,應答形式集中在集體應答(66.67%)和個人回答(33.33%),缺少引導學生開展合作交流、小組討論等活動的設計與理念。
從師生交往的維度來看,教師講解、學生傾聽占比33.9%,教師提問、學生回答20.34%,教師提問、集體回答25.42%,學生回答、教師理答20.34%??梢?,教師沒有“滿堂灌”,注重講練結合,預設了許多問題,師生互動良好。交往情緒中,班級氛圍熱烈、個體表現突出指標均為A等,教師激情感染的指標為B等,略有欠缺;課堂評價中,教師的點評用語有針對性、激勵性;教學環節中,有形成性檢測并能及時反饋檢測效果,在面對學生的錯誤回答時,能有理有據糾錯且保護學生自尊心。
思維能力發展
從專業表達維度來看,教師在語言知識構建、語言技能訓練中表現很好,A級指標較多。教師能很好地利用一模書面表達中的語境呈現知識點,利用高分優化策略,對重要的知識點和技能進行有效點撥,指導步驟清晰有條理,由淺入深,利用潤色句子等練習引導學生積極有效地進行語言輸出,讓學生得到了有效的語言訓練。思維能力發展中,引導學生發現并解決問題占比80%,指導學生歸納總結占比“20%”。不足之處是教學任務布置時,缺少對思考問題路徑的點撥。同時,受教學內容的限制,本節課在人文素養提升上指標有所缺失。
從核心素養培育維度來看,語言能力三個指標均為A級,學生能根據教師提供的語境,恰當地選擇和使用高級詞匯與語句,能正確描述圖片所傳遞的信息,得體地表達個人對“social anxiety”的態度,科學地提出解決問題的辦法。思維品質中,思維邏輯嚴密性占比85.71%,老師引導學生通過比較近幾年高考題,從錯綜復雜的信息中,識別關鍵信息。經過有效訓練,學生能根據老師所提供的高分表達、優化策略中建構新的概念,并在語境中表達自我。不足的是,教師在培養學生創新性及批判性思維上略有欠缺。
三、啟示與建議
二語習得理論的代表人物Krashen,認為要實現語言習得,學習者必須通過閱讀和聽力吸收語言材料,而該材料必須是“可理解的語言輸入”(comprehensive input),即略高于現有語言技能水平的第二語言輸入。理想的輸入應該具備以下幾個特點:可理解性(comprehensibility)、既有趣又相關(interesting and relevant)、非語法程序安排(not grammatically sequenced)、足夠的輸入量(sufficient input)。同時,語言習得的實現是建立在對所輸入的語言進行情感過濾的基礎之上的,教學應該以滿足學習者的需求為中心。二語習得理論下的寫作教學需要關注以下幾個方面:
1.以語塊學習加強寫前輸入
書面表達的評價內容一般包括思想內容、組織結構和文字表達。然而,文字的欠缺將制約內容與結構的表述。有效的語言輸入對于缺乏交際語境的外語學習者,尤其是文字能力薄弱的高中生來說至關重要。二語學習通過語法規則學習和語言范例學習兩種途徑來實現,其中,語言范例又稱預制語塊。高頻語塊的輸入與輸出,是提高英語書面表達流利度的重要方法。要使寫作語言流利、地道、自然,在寫前階段,重要的是關注與話題相關的常用詞匯、詞組或句式。寫前有效的語言輸入是及時激發想象的催化劑,也是寫作話題領域常用語塊的來源。本節課,劉老師以高頻高分詞匯、常用句式等形式給學生提供了大量的語塊的范本,給學生提供大量的語言輸入。
2.以反復操練強化刺激反應
擁有語言知識并不等同于能夠恰當地使用語言知識。二語習得需要有足夠的語言輸出,在輸出的過程中學習者才能了解自己語言學習的缺漏。從語言輸出的角度看寫作教學,反復操練是必不可少的。講授寫作技巧固然重要,但提高學習者使用語言知識的能力不能光說不練,要反復多練。只有當學習者經常提取經常使用的語言知識時,才能將語言輸出變成自動化,才能鞏固各類體裁的寫作范式和技巧,才能在寫作中做到語言表達自然流暢,才能將更多的注意力放在優化文章組織結構和挖掘話題意義上。本節課,劉老師以“拓展訓練”“句型應用”“擴展潤色”等形式的練習強化學生對高頻語塊的刺激與反應,促進輸出的自動化。
3.以批改反饋提升表達質量
及時高效的反饋是寫作教學的核心之一,其中包括教師反饋與同伴反饋。從二語習得角度來看,教師評改歸納、個別與集體評閱以及同伴間的合作互評都是有利于語言學習的。一篇習作的反饋包括內容及文字兩方面。內容上要看思想觀點是否具有合理性、邏輯性,篇章架構是否完整等;文字方面要看詞匯、句法是否正確,標點、格式是否規范等。通過反饋,使學生注意到體裁結構、常用語塊和句式特征,注意到優秀習作中的閃光點,注意到自己習作中的錯誤,幫助學生縮小與標準目標的差距。本節課中,劉老師使用學生習作中一些普遍性的問題作為范本,進行集體評議,再結合高分優化策略進行分析和優化,提升學生書面表達質量。
總的來說,本節課以一??荚嚨臅姹磉_為切入口,以小見大,指導學生通過審題,明確主題,確定篇章結構。以“詞—句—段—篇”的步驟,通過微技能的反復操練,有效培養和提升了學生高階語言能力與技能。但本節課忽略二語習得理論中的“情感過濾假說”。語言習得的實現是建立在對所輸入的語言進行情感過濾的基礎之上的,學習者的動力、積極性等情感因素對語言習得和學習效果起著促進或阻礙的作用。本節課中學習的主體地位和作用不明顯,因此,建議強化學生的主體地位,充分調動學生積極性與主觀能動性,開展更多的學生合作交流活動,發揮情感因素對學習效率和效果的促進作用。
【參考文獻】
[1]賈冠杰.英語教學理論基礎[M].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10.
[2]徐昉.英語寫作教學與研究[M].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12.
[3]丁鋼.創新:新世紀的教育使命[M].教育科學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