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潔
【摘要】紅色經典書籍,是全世界愛好和平自由的人民在長期浴血奮戰的歷史中總結提煉的藝術珍品。其中,既包含有豐富的思想價值和文化價值,如堅定的信仰和大無畏精神、機智勇敢的斗爭,等等;也有珍貴的藝術價值,如經典人物的塑造、精彩的氛圍與環境描寫,等等。學校利用多種方式與途徑中讓小學生進行經典閱讀,既是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時代需要,也是豐富學校育人手段的重要途徑,還是落實課標整本書閱讀的重要方式。
【關鍵詞】傳統文化;紅色經典閱讀;思考
【中圖分類號】G623 【文獻標識碼】A
一、對“紅色經典”的概念界定
在中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滲透愛國主義等紅色經典教育的研究,從上世紀80年代就已經開始,后期雖有多位學者對此進行跟蹤與探索,但因多種因素影響,在知網近十年已發表的論文中,明確指向這一問題的研究數據依然非常少。
關于紅色經典閱讀概念的界定問題,有眾多學者提出了不同觀點。一是認為凡是表現1840年鴉片戰爭以來中國人民所有的屈辱、苦難、覺醒、抗爭的經典性文學題材作品與能夠銘記歷史、弘揚傳統,激發愛國主義、理想主義、英雄主義情懷的歷史題材作品,都屬于“紅色經典”的范疇。這一概念的界定,涵蓋了近代、現代、當代多個時期的文學作品與非文學類作品。二是認為廣義的紅色經典概念應是在全世界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運動的整個歷史進程中,所發展形成的人類文明進步的總和。但不論持有什么觀念,從哪個角度分析,我們應該注意到的是“紅色經典”最根本的特征應該是“紅色”——這種文化特質應該具有革命性、社會性、地域性等先進特征。
上個世紀50年代廣為傳播的中國兒童劇《以革命的名義》中,列寧曾說過“忘記歷史就意味著背叛”,尤其是中小學生的人生觀、價值觀正在發展與成長,更不能忽視新中國的屈辱與苦難歷史。紅色經典閱讀的價值與意義,就在于它能為學生在人生的起跑線上,對認識世界、了解歷史、開闊視野提供愛國主義正能量。但是,目前學校針對“紅色經典”閱讀教育的歷史范疇界定方面還失之偏窄,主要體現在學術界在紅色經典題材的挖掘與選擇方面限制較多,導致體裁單一,學生閱讀興趣不高。這種狀況的出現對學生閱讀與學習紅色經典無疑會形成一種無形的思想禁錮與閱讀禁區。
二、紅色經典閱讀書目的選擇與挖掘
從社會發展過程中人類精神需求層次的變化來看,“紅色文化熱”的興起是社會發展的需要與意識形態增強的呼喚。在社會變化與快速發展的今天,人類的物質生活方面和以往相比已經有了極大的改善,而有品質的精神生活追求卻出現了荒漠化、低俗化、娛樂化。許多人經常在追劇、追星,看膩了那些風花雪月、無病呻吟的電視劇,疲倦了那些“變幻虛構”的武俠劇和宮廷戲之后,開始對紅色經典作品中那些有理想、有信仰和富有奉獻精神的人心生敬仰之情,希望借助紅色經典閱讀的力量來發現和審視生命的意義與快樂的真諦。在這種“紅色文化熱”的背后,關于中小學生紅色經典閱讀內容的選擇與挖掘也得到了全社會的關注。
語文教材總主編溫儒敏指出:“語文教材要繼續注重繼承優秀的傳統文化,在大量的閱讀與實踐中增強學生民族自尊心和愛國主義情感?!?/p>
吳強的《紅日》,在塑造一系列血肉豐滿的藝術典型人物的同時,也有鮮明的軍事文學特色,堪稱新中國軍事文學創作歷史上一座主要的里程碑;楊沫的《青春之歌》塑造了以林道靜為代表的知識分子群體形象,是當代文學史上第一部正面描寫知識分子生活的小說;柳青的《創業史》通過對渭河平原上動蕩起伏的歷史故事描寫,展示了農村社會大變革中農民的思想、心理及人際關系的深刻變化……《鐵道游擊隊》《紅旗飄飄》《紅旗譜》《紅燈記》《在烈火中永生》《紅色娘子軍》《紅巖》《紅星照耀中國》這些紅色經典作品,都值得推薦,值得讓學生靜下心來讀。
向學生推薦閱讀紅色經典作品,教師首先要對紅色經典作品有一個全面的認識,不要過度擔心因跨時代的“代溝”問題而望而卻步,也不要在推薦書目上厚外薄中,而需要拓寬紅色經典的閱讀書目,營造更具個性化的自由閱讀選擇,帶給學生更為豐富的精神食糧。
三、紅色經典閱讀的認識問題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愛國主義是中華民族最為深厚的歷史情感,是我們國家和民族自立自強的強大精神動力,是凝聚和鼓舞各族人民團結的一面旗幟?!睂t色經典閱讀融入校園,走向課堂的理解,不能僅僅停留在紅色和文化的簡單疊加,而要把華夏上下五千年悠久歷史文化中的“紅色”歷史價值與愛國主義思想有機整合,讓學生充分認識到紅色經典文化是中國人民在長期的革命實踐中,不斷地選擇、融化、重組、整合中外文明的基礎上所形成的特定文化精神和文化形態,其中也蘊含著豐富的革命精神價值和厚重的歷史文化價值。
以羅廣斌、楊益言創作的《紅巖》為例,這部作品影響教育了幾代中國人,獲得了“共產主義教科書,共產黨人的正氣歌”等美譽。教師可以在課堂上引導學生把《紅巖》和梁斌的《紅 旗譜》進行對比閱讀,從而加深學生對農民英雄朱老忠的深刻印象,進一步理解為什么會把《紅旗譜》稱作是一部反映北方農民革命運動的史詩式的作品,也可以在紅色閱讀過程中帶領學生學習中國革命的歷史。比如,為何組建的第一支軍隊命名為紅軍,開辟的第一個革命根據地瑞金被稱為紅都,還有南湖的紅船、井岡山上飄揚的紅旗、一萬五千里長征、抗日戰爭等。
再比如,閱讀《野火春風斗古城》,教師可以結合原版電影作品進行對比學習,讓學生體會到在那個特殊的中國革命時期,無數中華兒女前仆后繼,如何為求得勝利和實現人生理想而苦苦尋找解放道路的斗爭,也讓學生明白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是多么來之不易,從而獲得紅色經典閱讀所帶來的點滴幸福感,激勵中小學生為理想和信仰而拼搏奮斗。
四、紅色經典閱讀教育的思考
針對紅色經典閱讀教學的現狀,目前還需要凈化閱讀環境,把充分的閱讀自由交給學生,不可把考點考綱當成閱讀的催化劑,把紅色經典閱讀變成學生日常學習中的多余負擔,更不能誤把紅色經典閱讀上成語文閱讀教學課,從而失去紅色經典閱讀的意義。我們可以嘗試采用“整本書”的策略,讓學生在完整的作品語境中感受文字所散發的革命情懷。除此之外,紅色經典的閱讀還要考慮如何與家庭閱讀環境對接,促進學生閱讀興趣的提高。
閱讀過程中,最為重要的是閱讀方法的引領。有教師教學 《林海雪原》,在抓住作品中解放戰爭時期曲折驚險情節描寫的同時,再結合電影《智取威虎山》里驚心動魄的剿匪斗爭,把探究楊子榮富于傳奇的人物形象作為閱讀活動的重點。讀完作品后引導學生評品交流楊子榮、少劍波等英雄人物形象,學生可以采用列舉式、圈點批注法、提要式、反思式多種方法展示閱讀成果。這些具體的閱讀方法為學生整本書閱讀中“讀什么”“怎么讀”“怎么讀得更好”提供了有效的閱讀范例。
在紅色經典閱讀中,我們要盡量甩開教師“填鴨式”的講解與“吃大字報式”的愛國主義情感教育方法,而要結合學生的生活實踐充分理解和消化這種愛國主義情感,從而在學生人生成長的路途上播撒愛國主義情懷的種子。比如,張品成的《少年方志敏》是一部優秀的兒童力作,也不失為一部向青少年進行革命傳統教育的好教材,比較適合青少年閱讀。作品以主人公的少年經歷為基本素材,描寫了方志敏童年時期在家鄉讀私塾、參加農事勞動、離家求學的人生經歷和思想變化,主人公與學生的年齡相當,更容易引起學生的閱讀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