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新課改的進一步深化,要求初中教師在數學教學過程中要重視學生的提問能力。基于此,文章明確了初中數學教學培養學生提問能力的重要性,對影響其提問能力的因素展開了分析,并為培養學生的提問能力而提出了幾點建議,以供相關老師參考。
關鍵詞:初中數學教學;提問能力;課堂提問
積極質疑、主動提問是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應該具備的優秀素質。正所謂一分質疑一分進步,學生只有在質疑的基礎上,才能夠表達自己的學習訴求,也才能尋求到來自各方面的學習幫助,從而更好地提高自己的學習能力。并且學生通過積極的提問,能夠改變自己的思維習慣,提高認知能力,從而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
一、 初中數學教學培養學生提問能力的重要性
初中數學包括許多抽象而枯燥的學習內容,因此學生的學習體驗普遍不佳,學習效果也就并不理想。這就需要初中數學教師在教學實踐中,要充分認識學生積極主動地提問對于促進學生互動學習的重要作用,并且在教學活動中積極為學生創設輕松愉悅的學習環境,利用各種學生所喜歡的教學模式,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自主、積極大膽地質疑,提出各種學習問題,進一步促進教學活動的順利開展,從而增強學生的學習效果。基于此,培養學生的提問能力,是初中數學教學中的重要任務。
二、 影響初中數學教學中學生提問能力的因素
(一) 學生的語言組織能力太差
傳統的各科教學注重向學生傳授基礎理論知識,忽略了對學生的交際表達能力的培養。特別是語文教學,多年來一直注重學生對字、詞、句、段以及文章思想內容的理解與掌握,教學活動中嚴重忽略了學生的溝通交流,學生表達自己思想、意見、看法的機會過少,這就在很大程度上制約了學生表達能力的提升,造成了學生在課堂上只是被動地接受教師傳授信息的局面。表現于數學課堂教學中,學生仍是被動地接受教師傳授的數學知識,難以和教師展開積極主動的互動交流,即使學生對教學內容有所質疑,并有著自己的想法與看法,但是由于缺乏這方面的鍛煉,缺乏語言組織與表達能力,因此難以表達出來,久而久之形成了學生不夠積極提問的教學現狀。
(二) 學生缺乏提問的勇氣
傳統的各科教學模式大都體現于教師在講臺上按步就班的按照教學計劃、教案對學生講授傳輸課本上的理論基礎知識,學生只是被動地接受老師所傳授的教學信息,長此以往也就形成了學生的惰性思維。并且由于在教學過程中缺乏師生之間的良性互動,使得學生沒有條件也沒有機會表達自己的心理訴求、意見與看法,再加上一些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將自己看成了教學活動的主體,因此不能很好地采納學生的建議,更有一些教師教學素質低下、教學態度粗暴,對于學生的質疑與意見過多地采取否定態度,久而久之打擊了學生的質疑積極性,挫傷了學生的學習自信心,造成了在數學教學課堂上學生缺乏提問的勇氣,不敢提問的現狀。
(三) 師生深受傳統文化的影響
中華傳統文化源遠流長,在這其中“師道尊嚴”一直影響著教學過程中的師生關系。雖然它有積極的一面,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尊重老師,虛心而誠懇地接受教師的教育。但它更多地表現為消極的一面,有些甚至與現代教學思想格格不入。在素質教育背景下,各科教學的實施是基于學生的主體意識,是將學生看作教學過程中的主體,而教師在學習活動中只是起積極的引導輔助作用,這明顯與傳統的師道尊嚴相沖突。在教學實踐中,受這種傳統思想的影響,學生的心理過分強化了教師的主體地位和他們的高大形象,認為教師的講解不容置疑,老師的權威不容挑戰,更有一些學生認為老師講的都是對的,不可能出錯。在這種心理支配下,學生很難對教師的教學內容形成質疑,提出問題。并且受這種傳統思想的影響,教師也錯誤地理解了自己的尊嚴,認為自己的教學地位和教學內容不容置疑,也難以接受學生的質疑與提問。這樣就很難形成師生之間基于平等和諧的溝通互動,因此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缺乏提出問題的有效機制。
三、 初中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提問能力的有效策略
(一) 營造輕松愉悅的學習氛圍,激發學生提問的自主能動性
在初中數學教學過程中,通過培養學生積極主動的提問能力,更好地達到課堂教學的效果,并且更有利于教師及時了解并掌握學生的學習情況。教師根據學生的提問與質疑,反思并總結自己的教學過程,從而認真審視在教學過程中的每一個具體的環節,進而發現不足與遺漏,可以采取相應的措施進行彌補,這樣可以完善教學結構,提高教學質量。同時,教師根據學生的提問與質疑反饋,可以具體了解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疑惑與難點,更好地了解他們的學習效果,從而有針對性地對不同的學生進行不同的教學指導,促進學生的多元化發展。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積極地為學生創設輕松愉悅的教學氛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他們在教學過程中和老師與同學形成良性的交流互動,并在交流學習過程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通過合作學習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與路徑,從而拓展學生的知識領域和學習路徑,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二) 優化教學模式,調動學生提問的積極性
數學學習由于具有更多的抽象性和邏輯思維性,因此普遍帶給學生枯燥、乏味的學習體驗。這就需要初中數學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學素養,以創新意識積極拓展教學路徑和教學方法。要通過應用現代各種創新教學方法和現代先進教學手段來優化教學形式,從而使數學教學變得更加生動有趣,更加吸引學生,帶給學生良好的學習體驗,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他們自主學習能動性,使他們在學習過程中能夠積極配合教師的教學,主動地提出教學問題。例如,在學習八年級上冊“三角形的初步認識”這部分內容時,教師可利用現代信息多媒體的電腦演示功能和電腦動畫功能,通過向學生展示各種生活中的畫面視頻,讓學生認識現實生活中不同的三角形形狀。并且通過電腦動畫展示各種三角形的變形和應用,從而引發學生參與生活化學習的交流、合作、探索活動。這樣的學習活動貼近學生的生活,他們也具有這方面更多的生活經驗和知識積累,因此能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使他們能夠積極主動的就生活中的現象提出問題。
(三) 重視預習環節,積極開展問題引導教學
課前預習是優化各科教學的一個重要環節,它對于學生了解教學內容的重點與難點、發現學習問題、問題引導課堂生成、增強教學實效性具有重要意義。這就要求初中數學教師要積極組織學生的課前預習,為學生制定明確的預習學習目標,并且幫助學生了解掌握完成這些教學任務的路徑與方法,從而提高學生預習的實效性。通過學生卓有成效的預習,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發現問題,并帶著這些問題在課堂教學中大膽地提出,就這些學習問題在師生之間展開廣泛的互動交流,從而提高自己的學習效率。例如,在學習二元一次方程這部分內容時,教師在預習環節可以為學生安排預習任務:了解什么是二元一次方程的根、通過例題學習求二元一次方程根的方法、把自己預習過程中發現的問題和不會的題記下來。通過這樣的預習,學生在課堂教學中就會大多帶著同樣的問題,那就是“如何更好地掌握和運用解二元一次方程的方法”。根據這一明確的問題引導,教師可以在課堂教學中利用現代信息教育技術,有針對性地展示各種解方程求根的方法。這樣不但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還可以有效地培養學生的提問能力。
(四) 提高學生的主體意識,增強學生的心理素質
在教學實踐中,初中數學教師要認真理解新課程改革的思想精髓。在教學過程中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并且幫助學生在教學實踐中體現他們的主體地位,使學生充分認識到自己才是教學活動中的主體,自己應該積極主動地表達學習訴求,并配合教師的課堂教學,通過不斷的質疑,尋求老師和同學的幫助,使學生在學習活動中變得更加自信和主動,養成不會就學、不懂就問的良好習慣,進而使學生能夠以創新意識積極拓展自己的學習領域,讓自己學到更多的知識。同時,教師也應該在教學過程中給予學生更多的鼓勵,要肯定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每一點進步,鼓勵他們要養成不斷進取積極探索的精神,從而增強他們的自信和心理素質,使他們在學習活動中能夠做到主動質疑,并與教師和同學展開互動交流。
四、 結束語
初中學生提問能力的培養受諸多因素的影響,這其中既有學生語言組織能力和表達能力的影響,也有學生心理素質如自尊心、自信心、積極的學習態度、主動提問的習慣這些因素的影響。這就需要初中數學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深入到學生中去,具體了解影響不同學生提問能力的原因,采取有針對性的措施幫助學生克服這些消極因素,從而培養他們的提問能力。教師也應該在教學實踐中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學素養,積極為學生創設輕松愉悅的教學氛圍,并運用學生喜歡的、生動有趣的教學形式,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他們自主學習能動性,使他們在學習過程中能夠主動的質疑提問。
參考文獻:
[1]張世文.初中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主動提問能力的有效途徑[A].教育理論研究(第九輯)[C].重慶市鼎耘文化傳播有限公司,2019:2.
[2]陳星明.初中數學教學中有效培養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的策略探討[J].課程教育研究,2019(18):163-164.
[3]秦靜.初中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主動提問能力的有效策略[J].基礎教育論壇,2019(13):35-36.
作者簡介:
陳亞波,廣東省深圳市,光祖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