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社會轉型和文化自信的關系密不可分,社會轉型必然對文化自信產生巨大的影響,各種文化的交流融合讓我們對文化自信有了更加深刻的認識。我們的文化自信不僅來自于對文化積淀、創新和發展,更來自于中華大地五千年文明的滋養。文化自信的本質在于民族精神的傳承,當前中國社會正面臨前所未有的機遇和挑戰,一系列的新變化使得研究文化自信有了其必要性。
關鍵詞:文化自信;傳統文化;現代文化
文化多元的發展使得如何確立本國的文化自信成為很多國家都要面臨的問題,中華文化源遠流長,五千年的文化使得我國文化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蘊,現代文化的發展必然依托于傳統文化中的優秀文化,在此基礎上以我國多元文化為支撐,以不同時期的文化特點為依據,提升當前文化自信的缺失,最終形成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文化。
十九大以后,文化自信的地位更加凸顯,發揮文化自信的時代內涵引起我們的關注,因此我們應當在多元文化的基礎下更好的發揮文化自信的作用,在和而不同的立場下確立文化自信的地位,在合作共贏的目標下創建文化自信的新發展,在公平正義的環境下發揮文化自信的新功能,以先進的文化為引領弘揚中國精神、凝聚中國力量、發揮中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優勢。
一、文化自信的基本含義與發展現狀
從古代中國社會到近現代中國社會,每一代中國人都在致力于發展具有中國特色的文化,在歷史發展的長河中,我們的文化發展程度從文化繁榮到文化衰落,從百家齊放到文化凋敝,對文化態度也從高度的自信到文化自卑,可以看出文化的發展經歷了漫長的歷史過程,因此,只有了解文化自信的基本含義和內涵,才能更好的重構文化自信。
(一)文化自信的基本含義
文化自信的提法由來已久,不同學者對文化自信的研究更是深入,最具代表性的幾個觀點認為,文化自覺與文化自信相通相似,是基于基本國情對自身文化的虔誠信仰,是一種意識,一種信念。有的學者認為,文化最基本的含義是根植于人的內心的精神內涵,文化是內化于心、外化于行的深刻內涵,將文化自信深植于四個自信中進行研究。
習近平總書記認為,文化自信的深刻內涵在于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發展凝聚力量,為中華民族的崛起提供養分,文化自信是基于自身特有精神和發展特點產生的自信,包括對中華民族五千年文明的熱愛,也包括中華民族五千年文化的熱愛。
(二)文化自信的發展現狀
首先,中國優秀的傳統文化為根本,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魂,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精神追求,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精神標識為根基,大力傳承傳統文化、革命文化、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基本內涵。其次,文化自信的精神內涵得到更大程度的挖掘,中國自信本質上是價值觀自信,中國自信最大的公約是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民族復興不僅僅是經濟層面的偉大復興,更是文化軟實力的發展。最后,文化自信的抓手更加突出,當前更應該以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為基礎,鞏固文化自信的基礎;以紅色文化為載體,更好的宣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理念;以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為引領,大力弘揚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文化。
二、社會轉型時期建構文化自信面臨的問題
文化自信既包括對中華文化的自信,也包括自身精神的滿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使得人們在經濟層面得到極大滿足,物質財富極大豐富,但是人們的精神層面開始迷茫,對自身文化開始抱有懷疑的態度,一切基礎以是否“有利”為評價標準,重構文化自信,我們也面臨以下四個方面的問題。
(一)在文化形態上,主流文化不突出
文化形態有多種多樣的表現形式,中國傳統文化中的捏面人、樂器、臉譜等文化形態多種多樣,這都是傳統文化的一種表現形式,這些傳統文化也漸漸引起我們的注意。但是就我們自身來說,主流文化不突出最顯著的表現就是部分學者倡導“民族虛無主義”和“歷史虛無主義”,這些因素使得能夠貫穿始終的文化沒有凸顯,主流文化不突出也難以突出。而多種文化的交替沖擊著文化發展的基礎,沖擊著文化發展的根本。
(二)文化作品上,有影響的精品少
當前中國社會電影、電視、書籍等各種各樣的文化作品層出不窮,作品質量參次不齊,在每年眾多的文化作品、影視作品中,弘揚主流文化的作品不少,能夠倡導并引起共鳴的主旋律的優秀作品精品卻太少,文化作品粗制濫造的現象十分嚴重,很多“雷劇”層出不窮,人們對影視作品的評價也褒貶不一,從國際市場對中國文化作品的評價來看,他們更多的認為中國的影視作品沒有特色,沒有內涵,這些現狀都需要我們提升文化作品的質量和口碑,如何讓優秀的文化作品廣而告之,讓優秀的文化作品有影響力,在國際市場有一席之地,引領文化領域的潮流同樣值得我們思考。
(三)文化交流上,“逆差”與“失衡”現象嚴重
不管是經濟發展也好,還是文化作品也好,我們都希望好的作品能夠走出國門宣傳,但是文化對外交流層面,從規模上看我國的文化交流存在“不平衡”的現象,很多作品雖然得到了廣泛傳播,但是國外媒體對中國作品的評價存在很多詬病,引進來的作品多走出去的作品少的現象,而我們一直在為美國大片貢獻著票房,讓美國大片在我國賺的盆滿缽滿,國內的影片每每出國,都會遭遇“滑鐵盧”,這從另外一個層面也反映出了,當前我國文化的國際知名度和影響力還不夠的事實。
(四)文化傳承上,道德失范,誠信缺失現象頻發
傳統文化的優秀部分需要我們傳承,但是在文化傳承上,也出現了很多問題,在對待傳統文化的態度上,我們一直秉承著取其精華、去其糟粕,但是“舊的文化”“糟粕的文化”依然存在,甚至很多迷信的思想還很泛濫,邪教問題在很多地方屢禁不止。其次,我們面臨誠信缺失問題,從政府層面來看,政府失信于人民群眾,官員失信于群眾,人民群眾對官員的評價越來越低,導致辦事的信度與效度都大大降低。從經濟層面來看,市場經濟條件下,欺詐、造假等等失信現象層出不窮,從文化層面來看,失徳、失范現象層出不窮,失徳、失范現象屢禁不止。
三、堅定文化自信的現實路徑
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文化有這樣一段話,堅持不忘初心,繼續前進,就是要將中國特色的制度自信、道路自信、理論自信、文化自信,不斷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前進。從多層次、多方面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重要作用,在不忘初心的基礎上,吸收外來文化的優秀部分,更好的走向未來。
(一)加強意識形態工作
馬克思主義的基本理論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文化自信的依據,中國五千年文化發展史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深厚基石,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是對文化自信的理論發展,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治國理政的思想,建設文化強國的理論、發展文化強國的理論、走文化自信的道路等等思想,都是作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的依據,我們應當繼續以黨的基本理論為基礎,大力發展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文化自信,切實提升文化軟實力,真正做到兩條腿走路。
(二)培育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本質在于大力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作為當前文化建設的重中之重。一個國家、一個民族、一個人如果沒有正確價值觀、正確文化的引領那就失去了方向,當前社會主義建設的過程,更需要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提升自身的文化軟實力。以習近平總書記的治國理政方略為基礎,以時代精神和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的民族精神為起點,弘揚優秀傳統文化,以改革創新為起點,適應新形勢的需要使新時期的文化內容更具時代性,更有發展性,符合當前時代發展的需要。
(三)繼承和升華中國優秀傳統文化
優秀傳統文化是指具有遠大發展前途、強大生命力、符合時代性的先進文化。優秀傳統文化的輻射力和影響力不容忽視,因此,在繼承我國優秀傳統文化內容上,我們應當明確,我們國家優秀的傳統文化是以廣泛多元又統一為其基本特征的,以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為基本精神;以崇仁貴和,崇尚道德為基本價值;以協和萬邦,世界大同為世界理想。傳統文化約束性、歷史性、傳承性、時代性的特點讓傳統文化有著它不可替代的重要意義,發揮傳統文化的引領和基礎作用,讓現代文化有立足之地,有發展之源我們應當秉著對傳統文化的尊敬,發揮出傳統文化的時代魅力。
(四)讓革命文化放射出新的時代光芒
中國共產黨的建黨、建國、發展之路歷經艱辛,在數次革命戰爭中產生了自強不息、艱苦奮斗、勇于戰斗、不斷進取等革命精神,這些精神在現在依然適用。紅色革命基地,紅色革命精神,都在煥發新的時代的光芒,我們雖處于和平年代,但是我們的挑戰從未減少,我們的困難依然存在。革命精神的內涵更加值得我們借鑒,值得在當代繼續發揚。習近平同志重提井岡山精神、抗日戰爭精神、遵義會議精神、沂蒙精神、延安精神、長征精神等,也是督促黨員同志,繼續發揚革命文化的精神,讓黨的優秀傳統文化傳承下去,讓和平年代的我們同樣感受革命文化在新時代的光芒。
四、結語
中華民族五千年的文化發展,造就了中華民族文化的基礎,中華大地滋養了中華文明產生,確立中華民族的文化自信,才能更好的傳播中華文化,講好中華文化的故事就是講好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故事。發揮文化自信的宣傳作用、引領作用、導向作用,為了更好的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強國之路奠定良好的文化基礎,文化自信和每個人息息相關,牢記中華民族的偉大使命,以中華文化自信為起點,揚帆起航,共筑中國夢,共譜新篇章。
參考文獻
[1] 徐立文,舒建華.習近平總書記提出“文化自信”提出的必然性[J].社會工作與管理,2017(01):91-96.
[2] 任平.全球文明重建與中國文化自信的當代使命[J].中共中央黨校學報,2017(02):71-81.
[3] 方世南.文化自信中的文化現代化研究[J].學習論壇,2017(01).
[4] 梁尹,安明星.我國優秀傳統文化素養與當代文明的關系研究[J].社會科學前沿,2016,5(02).
[5] 張遠新.文化自信:更廣泛、更基礎、更深厚、的自信——學習習近平總書記有關文化自信的論述[J].蘭州學刊,2016(06):27-36.
基金項目:文章為新疆師范大學博士點立項學科“馬克思主義理論”科研創新項目的研究成果,項目編號:mkscxy201311。
作者簡介:龍燕(1989- ),女,四川,漢族,新疆師范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2019級在讀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新疆少數民族地區思想政治教育理論與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