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秋婷
摘要:小學語文是小學階段基礎教育課程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其中聽說讀寫是小學語文教學中最重要的四項教學內容。而在以往的小學語文教學中,對讀與寫的教學給予了更多的關注,而對說的口語表達能力的培養與挖掘則顯得相對忽視。在新課程改革和素質教育的背景下,對小學階段的語文口語教學及口語交際應用能力的培養,提出了具體的教學目標,倡導應培養學生想說、敢說、會說的口語表達能力。
關鍵詞:小學語文;口語表達能力;培養策略
小學語文是小學階段基礎教育課程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其中聽說讀寫是小學語文教學中最重要的四項教學內容。而在以往的小學語文教學中,對讀與寫的教學給予了更多的關注,而對說的口語表達能力的培養與挖掘則顯得相對忽視。在新課程改革和素質教育的背景下,對小學階段的語文口語教學及口語交際應用能力的培養,提出了具體的教學目標,倡導應培養學生想說、敢說、會說的口語表達能力。
一、小學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口語表達能力的重要意義
(一)有助于實現素質教育的最終目標。素質教育的背景下,需要實現全體學生綜合素質能力的全面發展,其中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作為綜合素質能力重要組成部分,對學生進行口語表達能力的培養,也是素質教育教學目標實現的必然要求。
(二)有助于提高學生的人際交往能力。人際交往能力是學生與他人進行交往、合作中必須具備的一項非智力能力。而人際交往能力的高低直接受到了口語表達能力的影響和制約,只有口齒伶俐、善于表達的人才能更好的進行情感的交流和自我意見的表達,從而獲得更良好的人際關系和更為廣闊的發展空間。
(三)有助于提高學生的社會適應能力。在社會經濟高速發展的現階段,人們的生活節奏日益加快,人際交往與職業的發展對人們的口語表達能力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只有能言善辯、口齒伶俐的人才能更好的推銷自己、招攬客戶,更好的實現個人價值的實現,以此來提高學生的社會適應能力。
二、小學語文口語表達能力的培養現狀
通過以上的分析,不難發現,學生口語表達能力的培養對學生的發展及素質教育的實現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促進作用。但是,在現階段的小學語文口語表達能力的培養現狀來看,存在著很多的錯誤做法,制約著學生口語表達能力培養的效率和效果。
(一)教師對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培養沒有給予足夠的關注。在長期的應試教育思想的影響下,教師在教學中表現出了濃厚的功利思想,而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并不在考試的范圍之內,因此,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一般只注重對學生進行書面內容的傳授和書面表達能力的培養,完全忽視了對學生口語表達能力的培養。
(二)缺乏有效的口語表達能力培養的教學方法。在新課程改革和素質教育的背景下,許多新型的教學方法層出不窮,但是能夠適用于學生口語教學中的教學方法則是為數不多,從而導致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無法接受有效的教學和訓練,只能通過學生的自主發展,這就很容易形成班級內口語表達能力發展不均衡的狀況。
三、小學語文教學中口語表達能力的培養策略
(一)結合教材,對學生進行有效的口語教學。教材作為小學語文教學的基礎,對教師教學活動的組織具有重要的指導作用。因此,教師在對學生進行口語表達能力培養的過程中,應緊密的結合教材,對學生進行有效的口語教學。首先,在現行的小學語文教學中,每個單元都有“口語交際”的教學版塊,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對教材進行有效的利用,引導學生完成每個階段的口語表達能力的培養目標。其次,教師還應在進行基礎知識的傳授中,對學生進行口語表達的教學和訓練。如在小學語文教學重點的識字教學中,教師就可以進行口語的滲透教育。通過生字的學習,引導學生利用所學生字進行組詞、造句的訓練,進而提高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最后,教師還可在進行閱讀教學的過程中,通過指導學生對閱讀材料進行有情感的朗讀,使學生在抑揚頓挫的朗讀中,進行個人口語應用能力的鍛煉,促進學生口語表達能力的提高。
(二)引導學生加強素材的積累,打好口語表達的基礎。口語表達的訓練其實就是引導學生將自己的知識儲備、閱讀感悟及內心想法通過口語的形式進行表達的過程。由此可見,學生知識的儲備和表達素材的積累是提高學生口語表達能力的基礎。首先,教師應指導學生間教材中的優美詞匯、生動語句進行摘抄,并經常性的進行朗讀與記憶,進行素材的積累。其次,教師還應鼓勵學生積極的進行課外閱讀,尤其是一些經典名著的閱讀,這樣不僅有效的增長了學生的閱讀量和知識儲備,更拓展了學生的視野和思維廣度,從而使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得到有效的提升。最后,教師還可以結合學生的課外閱讀,組織學生進行閱讀材料的口頭復述。這樣就極大的調動了學生的表達欲望,紛紛將自己認為最精彩的故事、寓言與同學們進行分享,并在這一過程中,提高了自己的口語表達能力。
(三)創新教學方法,為學生營造良好的口語表達的氛圍。在新課程改革的推進中,很多有效的教學方法被教師所認可并采用,在為數不多的適用于口語教學的教學方法中,小組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應該是最為有效的一種口語教學方法。小組合作探究學習方式是世界范圍內都在推行的一種先進的教學方法,教師通過將學生進行科學的分組,使學生之間能夠起到互補及帶動的作用。教師通過圍繞教學內容提出具有引導性的問題,組織學生圍繞問題,對教學內容進行自主的學習,并通過小組間的集體討論,加深自身對教學內容的理解和掌握。其中小組討論的環節就為鍛煉學生口語表達能力,提供了絕佳的 機會。但需要注意的一點是,在進行小組討論的過程中,教師應發揮積極的引導作用,鼓勵每一位學生都要參與到小組的討論之中,以防討論的環節只成為個別學生進行口語表達訓練的專場,不利于全體學生的全面發展。
(四)開展豐富多彩的口語表達的教學活動。教學活動是深受學生歡迎的一種教學形式,在進行口語表達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應注重組織學生開展豐富多彩的口語表達的教學活動。首先,教師可以組織學生根據教材中的教學內容,進行分角色表演的教學活動。在學生進行表演的準備工作時,需要對教學內容進行深入的研究,對其中的人物進行細致的揣摩,并通過反復的練習、排練,才能獲得良好的表演效果。就是這個過程就為學生提供了口語表達能力的鍛煉機會。其次,教師為充分調動學生的表達積極性,還可以組織學生開展相關的辯論賽、朗讀比賽等,使學生在積極參與的過程中,提高自身的口語表達能力。最后,教師還可以帶領學生走出教室、走進社會,進行語言交流的社會實踐活動,引導學生在演講中、社會調查中進行自身口語表達能力的鍛煉和提高,促使學生綜合素質能力的總體發展。
四、結語
綜上所述,口語表達能力作為一項綜合的素質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與提高的,是需要一個長期的知識積累、能力提高的過程才能實現的。因此,在具體的教學實踐中,教師應注重結合教材,引導學生進行素材的積累,通過對教學方法的創新和多彩口語表達活動的開展,來實現小學語文教學中口語的教學和學生口語表達能力的提高。
參考文獻:
[1]黃杰.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J].西部素質教育,2017(02).
[2]李翠柏.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生口語交際能力的培養[J].才智,201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