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旅游新業態的出現和發展,高職旅游管理專業傳統的課程體系已經不能適應旅游人才培養的需求,因此應當進行課程改革,本研究首先介紹了研究背景,又分析了高職旅游管理專業課程體系存在的主要問題,最后提出了基于產教融合的高職旅游管理專業課程改革對策。
關鍵詞:產教融合;高職;旅游管理專業;課程改革
一、研究背景
《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和旅游部2018年文化和旅游發展統計公報》顯示,截至2018年末,全國各類文化和旅游單位31.82萬個,從業人員375.07萬人。全年實現旅游總收入5.97萬億元,同比增長10.5%。隨著旅游業的發展,旅游就業人數明顯增加。目前傳統旅游正在加速向休閑度假、會展商務、養生養老等領域轉變,智慧旅游、全域旅游、定制旅游等旅游新業態的出現和迅速發展,對高職旅游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職旅游教育作為旅游專業人才培養的重要基地,傳統的課程體系已經不能滿足旅游業發展對旅游人才培養的需要。
2014年國務院發布的《關于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決定》中提出:“產教融合、特色辦學是我國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基本原則。”《“十三五”旅游業發展規劃》中提出“加強對旅游職業教育改革發展的統籌指導和綜合保障,加快建立適應旅游產業發展需求、產教深度融合、中高職有機銜接、布局結構更加合理的現代旅游職業教育體系。”可見,產教融合是我國旅游高職教育發展的途徑,因此,應該抓住這一歷史機遇,對高職旅游管理專業的課程進行改革,提高旅游人才培養質量,以更好地適應和服務旅游業的健康、優質發展。
二、高職旅游管理專業課程體系存在的問題
(1)課程定位與企業、行業需求脫節。隨著旅游業新業態的出現,對旅游人才的需求也發生了變化,人才培養的課程體系也迫切需要改變。目前很多高職院校旅游管理專業的課程體系跟十年前差不多,沒有根本性的變革,主要面向旅行社、景區、酒店一線服務崗位,不能適應目前旅游信息化、定制化旅游及休閑度假旅游的發展趨勢,與行業、企業對人才的需求脫節。
(2)課程以理論課為主,實踐課不足。高職以培養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為目標,注重學生實踐能力的提高。但是,目前高職院校旅游管理專業的課程絕大多數是理論課,側重于知識的傳授,對學生動手能力培養的課程不多。
(3)校企合作課程較少,合作不深入。目前高職旅游管理專業課程建設校企合作不夠深入,常見的是聘請企業教師來上課,課程內容方面與企業行業的標準不接軌,合作浮于表面。
(4)創新創業課程沒有專業特色。大多數高職旅游管理專業開設的創新創業課程是學校統一開設的創新創業教育課,沒有與專業結合,缺乏專業特色。
(5)課程評價不夠全面、合理。課程評價對教學效果有重要作用,目前高職旅游管理專業課程評價仍以學校教師評價為主,評價主體單一,評價標準不夠完善,沒有與企業行業要求接軌。
三、基于產教融合的高職旅游管理專業課程改革對策
產教融合即產教一體、校企互動,實現專業設置與產業需求對接、課程內容與職業標準對接、教學過程與生產過程對接。《國務院關于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決定》中明確提出:“推進專業設置、專業課程內容與職業標準相銜接,推進中等和高等職業教育培養目標、專業設置、教學過程等方面的銜接,形成對接緊密、特色鮮明、動態調整的職業教育課程體系。”在進行課程改革時應貫徹產教融合這一基本原則,提高課程改革的效果。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對策:
(1)進行人才培養定位分析,明確課程改革的方向。人才培養定位制約著課程設置的方向,影響課程結構和課程內容的選擇。目前,高職旅游管理專業存在著培養目標定位籠統、素質結構表述不清等問題,影響了課程的實施。2014年《國務院關于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決定》提出“加快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培養數以億計的高素質勞動者和技術技能人才”。高職院校應結合國家的政策導向、旅游行業的人才需求、區位特點及本校旅游管理專業實際情況精準定位高職旅游管理專業人才培養目標,編制高職旅游管理專業所需具備的能力標準及對應的人才基本素質,為高職旅游管理專業課程改革研究提供方向。
(2)以能力提升為核心構建課程體系。根據旅游新業態對高職旅游管理專業人才需求的分析及人才培養定位的能力標準、素質要求,結合高職實際,探索旅游管理專業從一般職場能力、崗位基本能力到創新發展能力的能力遞進式課程結構,構建由通識課程、專業課程和創新發展課程組成的課程體系,以提升能力為核心,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培養復合型、創新型人才。
(3)改革課程內容,課程設置動態化,與行業需求精準對接。順應智慧旅游、定制化旅游、個性化旅游等旅游行業新變化的需要及發展趨勢,高職旅游管理專業需改變傳統的課程設置,增加智慧型、體驗型和創新創業型課程,創新創業課應突出專業特色,有專業針對性。課程設置與行業的變化相適應并適度超前,與行業需求精準對接,從而使高職旅游人才培養更加專業化、更加符合市場需求。
(4)校企合作進行課程開發。高職旅游管理專業應注重與國際知名企業、當地旅游企業合作共建專業課程,將企業標準、操作流程、職業素質等融入到相關課程中,將企業的真實項目轉化為課程教學項目,與企業共同確定教學內容,促使課程教學內容與旅游業的發展相適應。
(5)進行網絡課程資源的建設。隨著信息化的發展,高職旅游管理專業應該積極進行網絡課程資源的建設,建設慕課、精品資源共享課、精品在線開放課程等。將企業的一些資源放到相應學習網站上,方便學生學習和下載,提高課程學習效率和效果。
(6)實現課程評價多元化。高職旅游管理專業應改變傳統的以學校教師評價為主體的單一的課程評價方式,將企業的評價標準納入到課程評價體系中,由學校、學生、企業共同參與評價課程學習成果。
參考文獻:
[1]國務院.《關于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決定》,國發〔2014〕19號.
[2]朱旭琴.新時代背景下高職旅游管理專業課程改革研究[J].廣西質量監督報,2018,38(2):159-160.
作者簡介:
劉安娜(1980.12-),女,山東日照人,中共黨員,碩士,講師,主要從事旅游教育研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