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俊芬
【摘要】節奏是音樂的骨架,也是中小學生學習音樂最重要的基本功之一。根據人民音樂出版社出版的義務教育音樂教科書每年級在節奏方面的目標,通過對每個年級學生節奏識讀能力的測試,可以發現,學生沒有穩定拍概念,不能在單位拍里準確識讀節奏,是目前中小學生在節奏方面普遍存在的問題。結合九年一貫制學校一貫性的特點,本文認為,通過針對性的訓練,九年一貫制學校學生節奏識讀能力可以從五方面著手培養。
【關鍵詞】節奏感;音樂教學;調研
【中圖分類號】G633.951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節奏是音樂最重要的要素之一,是音樂的骨架。中小學生節奏感的好否,直接影響到學生的樂感,以及學習音樂進程的快慢。因此,在普通中小學音樂教學中,學習音樂很重要的一方面就是培養好學生的節奏感。面對九年制的中小學生,如何把握九年制學校學制的特點,有效地培養學生的節奏識讀能力,是音樂教師值得研究的課題。
一、九年一貫制學校學生節奏識讀目標
結合《義務教育音樂課程標準》的相關要求,學生在節拍節奏方面每個年級對對節奏把握能力的要求是各有不同。
一年級期末,要把握的節奏材料有:,,,。
二年級期末,要把握的節奏材料有:,,,,。
三年級期末,要把握的節奏材料有:,,,,,。
四年級期末,要把握的節奏材料有:,,,,,,,,,,,。
五年級及以上,要把握的節奏材料有:,,,,,,,,,,,,。
二、九年一貫制學校學生節奏識讀能力的調研情況
作者以昌平區下莊學校為例,采用的是抽樣的研究方法,即在每個年級選取一個班作為調研對象,每個班任意抽取兩到三名學生作為調研對象。
在一年級一班中,作者任意抽取了A、B、C三名學生,經過檢測,可以看出,一年級的學生普遍認識并能準確讀出和,如三名學生在認讀四分音符和兩個八分音符時均沒有出錯。但是,一年級的學生在節奏識讀方面存在問題。一是沒有穩定拍的概念,如學生在擊拍節奏時,識讀和擊拍隨意的忽快忽慢;二是對有些節奏不認識,如讀時。A生有點沒把握的樣子,看老師的反應。C生誤拍讀成;三是認識某一節奏,但是節拍讀不準。如,A生拍讀時,時值不足兩拍。B生在識讀時,不能按節奏讀出來。
可以看出,一年級的學生在節奏識讀方面屬于起步階段,普遍能識讀和,但是沒有穩定拍的概念,對于和還不能完全掌握,對老師的依賴性很大,如何讀、如何拍完全依賴于老師的教授。
在二年級一班中,作者任意抽取了A、B、C三名學生,經過檢測,可以看出,二年級的學生普遍能識讀,,和,不能正確識讀。跟一年級的學生相比,學生在認知上,有很大進步,能認識節奏的名稱,但是還不能非常準確地讀出節奏;二年級學生初步有了穩定拍的概念。如三名學生在識讀節奏時,雖然有的音符時值沒有讀足,如只讀了一拍,但是學生卻能順延著前面節奏的速度擊拍兩次,這說明學生已經初步有了穩定拍的拍感。
在三年級一班中,作者任意抽取了A、B、C三名學生,經過檢測,可以看出,三年級的學生普遍能認讀的節奏有:,,。不能正確識讀的節奏有,和。學生對穩定拍的概念模糊,表現為在同一條節奏中,前面出現的可以識讀,后面再一次出現時不能按節奏識讀,和二年級學生情況相似。
在四年級一班中,作者任意抽取了三名學生,經過檢測,可以看出,學生普遍可以識讀的節奏有,,,,。不能識讀的節奏有,、及所有附點節奏,不能識讀的節奏表現為學生在單位拍內速度跟不上,讀拍混亂。四年級的學生有了一定的穩定拍感,如盡管有些節奏不能識讀,但是學生可以按照老師給的起拍勻速擊拍直至結束。在老師的示范后,除了,、及附點節奏外,學生能夠較準確的拍讀好其他節奏,說明學生對這些節奏是沒有認知。
在五年級一班中,作者任意抽取了三名學生,經過檢測,可以看出,學生有了一定的穩定拍感,表現為學生即使不能識讀某一節奏,但是也會勻速擊拍直至結束。學生認識某一節奏,但不能準確讀出某一節奏的時值。學生不能正確識讀某些節奏,這些節奏有,,,及所有附點節奏。
在六年級一班中,作者任意抽取了三名學生,經過檢測,可以看出,同五年級的情況亦相似,六年級的學生有一定的穩定拍感。但是不能正確識讀某些節奏的時值,這些節奏有的是二年級時就學過的,如,學生不能在單位拍內準確拍讀出這一節奏的時值;不認識某些節奏。如讀錯;不能識讀難的節奏,如切分節奏,附點節奏等。
在七年級一班中,作者任意抽取了三名學生,經過測試,可以看出,七年級學生的情況與六年級同樣相似。學生有一定穩定拍感,但是基本只認識簡單的。如,和,,,,;認識某節奏型,但是時值擊拍不準,如;不能識讀難的,表現為都讀不準,也拍不準。A同學,第一點比較嚴重就是很多簡單的節奏也不能識讀對,好像除了和,學生似乎根本不認識其他節奏。B同學,能擊拍對的有和,,,。但是,該生不知道擊拍與讀拍之間的聯系,表現為讀幾下,拍幾下。
在八年級一班中,作者任意抽取了三名學生,經過檢測,可以看出,學生穩定拍拍感較好,學生基本認識節奏有:,,,,。有的節奏,如,,,有的學生能讀識讀,有的學生不能識讀。
三、九年一貫制學校學生節奏識讀普遍存在的問題
通過以上情況可以看出,在節奏識讀方面,九年制學校的學生目前普遍存在一些問題。
(一)低年級的學生穩定拍感不好
低年級的學生穩定拍感不好。一年級的學生沒有穩定拍的概念。二年級學生初步有了穩定拍的拍感。三年級學生對穩定拍概念仍處于模糊狀態。四年級的學生有一定的穩定拍感。五年級以上的學生穩定拍才較穩定下來。
(二)節拍的時值讀不準確
部分節奏認識,但是節拍的時值讀不準確。如,學生在拍度節奏時,時值往往拍讀不足,三連音識讀不準確等。
(三)難的節奏一直都不會
除了一年以外,從二年級開始,學生表現出,簡單的節奏,如、無論哪個年級都會。而難的節奏,如附點節奏、切分節奏,無論哪個年級的學生都不會。
四、學生節奏識讀能力的培養方法
(一)培養學生的穩定拍感
針對學生穩定拍感不好的情況。在教學中,教師首要的任務是要給學生說明什么是穩定拍、以及擊打穩定拍的要求,以及具體口怎么讀以及手怎么拍節奏。比如如果按照科達伊節奏讀法,切分節奏應該怎么發音。手應該拍穩定拍還是跟著口讀的拍,讓學生明白正確的識讀應該是口讀節奏,手擊穩定拍。讓學生首先樹立穩定拍的概念;從低年級開始培養,要讓學生形成唱歌要擊打穩定拍的習慣。如每節課都要求學生在演唱歌曲時拍著穩定拍演唱,讓學生形成聆聽或學唱歌曲便擊打穩定拍的習慣。
(二)要有規劃地經常復習和鞏固
在抽測中有一個現象是,雖然在五年級之前,所有的節奏型就早已學過了,但高年級的學生普遍仍只會拍最簡單的節奏,由此看出,如果沒有定時復習,高年級也可能是低水平。因為,隨著年級的增高,基礎的識譜、節奏的內容越來越少,欣賞課的類型增多。如果僅按照每課的教學要求去上,學生很容易遺忘了之前已學過的節奏。因此,教師應該組織學生有規劃地進行復習,在上欣賞課的同時,也應該不時地復習一些相應的節奏型。
(三)讓學生明確節奏的時值換算
針對學生能認識節奏,但是節奏時值讀不準確的情況,教師應該用實踐的方式讓學生去體驗到節奏的拍數,以及節奏的時值換算。如當學生讀二分音符讀不滿時,教師可以讓學生拍兩下手,教師也可以通過兩拍律動的肢體動作,讓學生感受兩拍的時值。如每當遇到附點節奏時學生易錯,說明學生不會計算時值,教師應用實物舉例或比喻的方法,教會學生如何計算音符的時值。
(四)教授新難節奏型時可采取有趣的手段
學生在學習新的內容時往往表現得較困難,經常會出現不愛學,或學了記不住的情況,所以,才會出現簡單的節奏一直都會,難的節奏一直都不會這一情況。針對這一情況,教師在教授難的、新的節奏時,可以采取“以舊帶新”的手段,這里地“帶”指帶領、引出的意思,即用熟悉的歌曲識讀節奏。比如如果單純地教學生某個節奏怎么讀,學生可能會覺得枯燥,注意力不易持久,識記的效果也不是很好。而如果在教學生某一節奏時,教師通過抽取學生某首熟悉的歌曲的片段,告訴學生其實這一片段的某句就是用了這個節奏,既提升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又讓學生記住了這一節奏型。還可以根據學生的興趣“以舊帶新”,比如,學生通常都非常喜歡流行歌曲,為了激發學生學習某節奏的興趣,教師可以引用流行歌曲中含有這一節奏型的樂句來教某一節奏型。在學生會識讀某一節奏型后,教師可以給學生一些流行歌曲,要求學生課下在這些歌曲中,找出有這種節奏型的地方幫助學生鞏固。
總之,節奏感的培養不是一天兩天的事,而是一個長期學習和不斷鞏固的過程。教師要對學生節奏識讀足夠的重視,也要及時發現和了解學生的情況,不斷引導,調整和修補。在教授節奏的時候,教師要善于用恰當且有趣的教學方法,遵循循序漸進、從易到難,連貫性的教學原則,在九年級制學校九年一貫地堅持下去,學生必定會在節奏識讀上達到理想的水平。
作者簡介:趙俊芬(1987—),女,漢族,北京市昌平區,2017年7月畢業于中國音樂學院音樂教育系,師從李方元教授,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音樂教育學,現為北京市昌平區下莊學校音樂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