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俊祥
摘 要:如何保證教學的效率,并且打造高效課堂是每一名教師不懈追求的目標,對于初中政治教師來說,同樣如此。筆者結合實際的教學經驗和學習成果,簡要闡述了構建初中政治課堂有效性的具體策略,建議在師生互動的辯論交流中學習政治,并且在學生主體地位的凸顯中實現自主學習。
關鍵詞:初中政治;師生互動;辯論;學生主體
新課標改革當中提出了更多的要求,認為必須要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同時必須要樹立起以學生為主的教育理念,在開展日常的初中政治教學活動的時候,要求每一名教師都積極地順應新的改革思想,并且以核心素養理念來嚴格約束自身,貫徹落實新的教育原則,不斷的轉變自身的角色地位,成為學生學習道路上的引導者和幫助者。
一、在師生互動的辯論交流中學習政治
理不說不明、理不辯不明,這句簡短的話語說明了我們如果想要學習一門新的知識的時候,那么,必須要通過交流互動和探討辯論的方式來達到知識的鞏固,在初中階段的政治課堂當中,我們同樣如此,作為一名合格的初中政治老師,必須要牢固樹立起學生為本的教育理念,不僅需要在備課和授課的多個環節中強調學生的主體地位,同時還需要充分的尊重每一名學生,在面對資優生和學困生的時候,必須要做到一碗水端平。只有真正的尊重每一名學生,并且平等的對待每一名學生,師生之間的互動才能夠變得更加流暢,而師生之間的辯論和探討關系才能夠成立。但是,結合筆者實際的教學經驗和觀察結果,卻可以發現,絕大部分的初中政治老師在開展教學活動的時候,仍然沿用了傳統的方法,也就是教師站在講臺上,通過權威角色進行知識的灌輸,盡管有些教師希望能夠充分的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發揮學生主體作用,鼓勵學生們制作一些PPT上臺來講解,但是最終的結果卻差強人意,這是因為很多教師并不容許學生出現與自己不同的意見,當學生搜集了大量的資料,提出了一些新鮮的觀點的時候,教師往往沒有準備,所以既不會對學生的這種看法表示肯定,反而會采取貶低的方式,要求學生與正確答案無限靠攏。久而久之,課堂氛圍并沒有得到有效的活躍,反而使得整個課堂氛圍變得更加嚴肅和呆板,這種沉寂的課堂氛圍是目前亟待打破的,教師需要通過平等的溝通方式,使得每一名學生都擁有主動發言的信心,既可以讓學生之間相互探討交流,又可以讓師生之間產生教學相長的可能。
舉例來說,進入到初中三年級以后,政治課堂相對來說是比較困難的,主要是探討依法治國的思想以及道德建設的思想,在這兩方面的內容當中,教師可以使用辯論比賽的方式讓學生們進行探討。可以選擇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哪一個更合理為主要的辯題,一部分學生在反方,而一部分學生在正房通過正反兩方的實際辯論,讓學生們了解到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的切實含義,在辯論的過程當中,除了要引經據典的說明一些理論知識基礎以外,還需要鼓勵學生們通過一些政法案例的形式來論證自己的論點(可以在歷朝歷代的國家治理中尋找靈感)。在這次辯論活動當中,必然有些學生會根據初中二年級所學習的法律與道德知識來進行論證,也有一些學生開始根據網絡上搜索的法律知識案例來進行論證,無論通過哪種方式進行論證,都帶給人耳目一新的感覺,使得課堂氛圍變得更加活躍。
二、在學生主體地位的凸顯中實現自主學習
首先,作為一名合格的初中政治老師,必須要緊密地依托于教材,自主學習的基礎應當是圍繞教材開展的。有些教師錯誤地認為,自主學習意味著學生在網絡上搜集大量的資料或者從事一些社會實踐,這是與教材知識內容完全割裂的,這種想法同樣也是錯誤的,筆者認為,教師必須要基于教材內容來進行自主學習,凸顯學生的主體地位,交會學生正確閱讀課本的技巧,讓每一名學生都能夠在反復閱讀中理解課本知識的精髓之處,讀懂和吃透教材,才是打造高效初中政治課堂的關鍵。建議在進行每天的課堂授課以后,讓學生回家回想一下自己在今天所學習的政治知識,并在心中構建起相應的知識架構,了解到今天的知識,內容以及內容之間的相關聯系。
其次,作為一名政治教師,需要通過合理的引導手段幫助學生回歸思維正軌,一般來說,教師會通過提問的方式達到這一目標。教師通過郵件入深的問題形式,讓學生的思維逐漸接近真理,與此同時,還需要鼓勵學生不斷對課本內容和教師講授進行質疑,在學習的過程中,要學會凡事問個為什么的技巧。無論是課本上的知識,還是報紙中的新聞,都需要反復的進行思考,這樣的話才可以培育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才可以讓學生獲得更強的解決問題的能力。
綜上所述,想要構建高效政治課堂,那么需要突破以課本為主的教學壁壘,使得學生們能夠深入到社會實踐活動當中去,在體驗中學習政治,在參與中感受政治。正基于這樣的現實背景之下,筆者展開了此次論文的探討,希望能夠為每一名初中政治老師打造高效課堂提供全新的思路與方向。
參考文獻
[1]張宏國.初中政治教學和信息技術的整合機制[J].課程教育研究,2019(40):78.
[2]楊振甲.淺談新課改下初中思想政治教學的策略[J].學周刊,2019(28):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