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敏
摘 要:歷史是一門充滿人文氣息的學科,其包含大量的史實和史觀等一系列內容,對于發展學生核心素養都有著一定的幫助。隨著教革的推進和進步,核心素養教學備受關注,以往只關注教學知識傳授的時代已經成為過去,核心素養教學的時代悄然而來。加強核心素養教學能夠有效地樹立正確的“三觀”,進一步提升學生的綜合認知水平,因此在初中歷史教學中加強核心素養是至關重要的。就如何在初中歷史教學中加強核心素養進行分析。
關鍵詞:初中歷史;歷史教學;核心素養
想要加強學生的核心素養教學,在于培養學生形成良好的歷史觀念和邏輯思維,讓學生更好地做出正確的判斷。在實際教學過程中,一方面教師需要灌輸和引導學生學習歷史知識,另一方面應該深化歷史知識的背后和思維素養,通過歷史時間和相關歷史觀念,深挖歷史知識的價值和引發思考,切實加強學生的理事感悟和判斷力,從而提高學生的歷史核心素養。
一、通過多媒體播放歷史,提升課堂教學代入感
實現學生的核心素養提升,首先需要學生融入良好的學習狀態中,才能更好地學習各種的歷史學習知識。由于歷史知識具有一定的枯燥性和抽象性,大部分學生對于歷史教學都感到厭倦,因此教師應該從學習氣氛入手,深挖更多生動有效的教學元素,進一步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的方式,搜索一些相關的歷史資料和視頻,通過具體的情境和氛圍營造,增加學生對知識的體驗和感受,有效地提升教學的氣氛和代入感。
例如,在學習八年級上冊“抗擊八國聯軍”的時候,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輔助教學,利用互聯網收集相關的視頻、圖片和新聞報道,讓歷史事件一幕幕逼真地呈現在學生面前。學生在看到這些片段的時候,全體嚴肅沉默,感覺進一步抨擊到學生的心靈一樣。利用這些資源創建出具體的歷史呈現,讓學生對歷史更加具體和清晰,更引發學生對中國歷史的思考和熱情。經過這樣的學習過程,學生既掌握了歷史知識,又激發了學生的愛國之情,有效地提高了學生的核心素養。
二、結合歷史故事情節,樹立歷史時空觀念
在歷史知識中,很多歷史事件背后都深藏著一些歷史故事,這些歷史故事能夠傳遞很多的歷史信息,而且具有一定的吸引力。由于初中生還處于成長發育階段,他們對于事物的認識和判斷還不是很到位,講故事的方式是學生比較喜歡和容易接受的教學方式。歷史教師可以結合學生的個性特點,有意識地挖掘一些歷史故事進行教學,在具體的歷史時間和事件中運用特定的歷史故事,更好地把歷史時間和歷史知識進行聯結,進一步提升學生的時空觀念。歷史故事能夠有效地轉換了枯燥無味的文字表述,更好地把抽象化的歷史知識轉化為具體的故事,借此激發學生的探究和思考,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
例如,在學習七年級上冊“原始農耕的形成”的時候,由于這部分的知識與現代教學相隔已久,很多學生根本理解不到歷史課本上的內容。這時候,教師可以嘗試運用歷史故事的方式,更好地導出原始農耕的內容,讓學生對歷史知識進行感受和體驗。例如,教師可以在教學過程中插入“大禹治水”的小故事,雖然大禹治水的故事比較傳奇,但是其中有著豐富的歷史資源,讓學生更好地了解原始農耕的文化發展。正因為有了開挖大禹的開挖溝渠和疏通河道的好方法,才能農耕得到進一步的發展和提升,加深了學生對原始農耕的印象和理解。
三、組織歷史實踐活動,促進歷史課堂教學實效
歷史教學的方式是多種多樣的,教師應該進一步打開教學的空間和范圍,讓學生更好地體驗和感受歷史知識。因此,教師可以適當地組織學生開展一些課外實踐活動,提高學生對歷史知識的興趣,更好地擴展初中歷史課堂教學的內容。利用歷史與現實之間的溝通和聯系,有效地突破了傳統教學的單一教學,激發學生更多的可能性和潛能,并形成歷史與現實的反思,大大提升了學生的核心素養和歷史觀念。例如,在學習八年級上冊“人民解放戰爭的勝利”的時候,教師可以帶領學生前往紅色愛國學習基地或相關的歷史博物館進行參觀,通過具體的歷史文件、物件和實物等方式,讓直觀立體的東西給予學生對歷史更具體的理解和提升,從而引發學生對當今生活來之不易的感嘆與珍惜。這樣的實踐活動形式是不錯的選擇,緩解了教學的解釋障礙,還有利于學生對歷史知識的內化和記憶,讓歷史知識不再陌生。
綜上所述,歷史教學具有很多有價值的知識和精神值得我們學習,教師應該進一步完善自身的教學方式,借助更多的資源和活動轉化傳統的灌輸模式,更好地為學生解讀歷史知識、歷史文化、歷史生活、歷史精神等,繼而實現良好的教學實效,且通過科學合理的教學方式,積極改革創新歷史課堂教學,更好地開闊學生的歷史視野和觀念,促進學生形成良好的歷史核心素養,帶動學生全面健康發展和成長。
參考文獻:
[1]陳曉.基于核心素養視角下初中歷史教學中學生能力的培養[J].中華少年,2018(8):242.
[2]李陳娟.核心素養引導下的中學歷史教學[J].陜西教育(教學版),2018(4):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