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錫鋒
摘 要:陶瓷的制作在中國已有幾千年的歷史,陶藝列入了教學課程,借助拉坯技術讓學生愛上陶藝,打開視野充分吸收來自中國傳統(tǒng)的文化和形式,讓學生從小就培養(yǎng)審美創(chuàng)造能力進行潛移默化的影響,會逐漸形成趨于個性發(fā)展的審美取向,找到陶藝課真正的樂趣。
關鍵詞:陶藝;拉坯;審美;樂趣
中國是傳統(tǒng)的陶瓷大國,陶瓷的制作在中國已有幾千年的歷史,中國的陶瓷藝術在人類文明史和藝術史上有輝煌的地位。中國的英文就是China,而China就是瓷器。足見瓷器在世界的分量。陶藝的制作與產生是人類歷史上的一大發(fā)明,人類依靠自己的智慧與經驗,將自然界隨處可見的土壤利用火的力量改變了土壤的物理化學性能,又從實踐的摸索中逐步學會和掌握了顏料的性能,彩繪的技術。對于陶藝的多種展現而言,又不因材料變得單一化,而使其多元化的要素很多,這就和美術緊緊相關,其中包括很多層面,有捏塑、拉坯、瓷板畫、軟陶、黑陶、陶繪、創(chuàng)意等等,這些有著不同美感的作品,呈現出立體的美感,呈現出色彩的美感,呈現出思想的火花,呈現出歷史的厚重。
一、甘肅本土悠久的陶藝文化
甘肅更是有著悠久的陶藝文化,早在五千多年前甘肅的陶藝文化就已經達到了高超的水平,紋飾繁復、多樣精美,藝術成就高,堪稱全國之冠!縱觀陶藝從興盛到衰落歷經幾千年,其在文化基因里植根,作為文化傳承的主戰(zhàn)場,身為甘肅的學校有義務將陶藝發(fā)揚光大。
中國陶藝正處于發(fā)展中,在近幾年的發(fā)展過程中,有關的教育部門從素質教育出發(fā),把陶藝列入了教學課程,這樣從小就可以受到藝術的熏陶,從中鍛煉了動手能力,非常好地體現了素質教育的成果。
在小學階段就進行陶藝的制作會對孩子一生的審美創(chuàng)造能力有潛移默化的影響,會逐漸形成趨于個性發(fā)展的審美取向,由于我們處于西北略為偏僻的地域,相對于陶瓷業(yè)發(fā)達地區(qū)而言,信息材料略為閉塞,不能隨時觀瞻優(yōu)秀陶藝作品的創(chuàng)作過程,學生在工藝流程和制作方面是無法親身體會的,所以只有通過各種教學模式的改變,讓學生在制作、創(chuàng)造中體會感受陶藝帶來的工藝的偉大與不朽,增強民族自豪感,找到自己的審美,成為具有人文精神、創(chuàng)新能力、審美品位和美術素養(yǎng)的現代公民,將本土有利的條件進行整合,借鑒甘肅優(yōu)秀的文化瑰寶,成就學校更有特色的發(fā)展。
二、陶藝工藝教學的嘗試
陶藝中拉坯是最為主要的工藝,在拉坯的工藝上而言有很多技術與藝術層面的問題需要解決,從泥的濕度、軟度、成分比例的多少、泥料的種類、水分多少及其摩擦力器型等等方面,都是需要學生進行研究的內容。學生對陶藝制作第一感受比較模糊,可能一開始簡單地認為就是捏塑,或者就是和泥,逐步的發(fā)展可能知道了陶藝中有轉盤上的造型手法,即拉坯。但有些學生可能都沒有機會接觸到拉坯,更多的了解來自影視作品。所以從眼見的簡單到工藝的實施需要學校幫助,開設專門的陶藝課就是非常必要的前提,然后讓學生走出去看到更多的作品,而且是中國的優(yōu)秀作品,并且讓學生知道其作品的年代、含義、美感,從古至今傳承的器皿有其專門的名稱、作用和寓意。所以拉坯成為美術陶藝課程中最為重要的環(huán)節(jié),拉坯是陶藝的技術課程,也是陶藝的核心內容,它不僅僅是理論的傳承,更需要手眼心腦的高度配合,是美術中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一部分,是手和泥力量的較量,是造型與審美的結合,是身體與大自然的觸碰,是靈魂與時間的凝固融合為一體的前奏。拉坯成型是陶瓷成型工藝中的一種,一件陶瓷成型的好壞往往決定一件陶瓷產品的最終質量。器以載道,型不正,則器不正,器不正,則道不正。陶瓷,作為中華文化的承載體,其器,非常講究,是生命濕潤的泥團,在雙手的撫摸下,溫柔乖巧,隨著雙手一邊旋轉,一邊慢慢升高、延展、合攏、彎曲,最后形成具靈性的器物,有了生命。它溫柔、乖巧、順從。一邊旋轉,一邊升高,慢慢成形,恰似生命的流轉。這團沒有生命、濕潤的泥巴,從此被賦予了靈氣和故事。
三、引導學生體會陶藝制作的美
引導學生從最簡單的陶藝拉坯制作中體會不同的美,美的不同表現方法,形態(tài)美、色彩美、歷史美、厚重美、莊重美等,根據學生的不同審美取向,用制作的親身參與的方式來找尋符合他自己的美并逐步將感受注入體內,來指導學生的審美行為。最終形成其完備的審美情操獨立的個性發(fā)展方向。讓學生進行大量的陶藝拉坯訓練,當然要以一個時期作為單元進行專門的訓練。以揉泥開始,采用牛頭揉和菊花揉等方式,讓學生了解泥性,然后根據揉泥的軟硬對泥再進行摔泥,在拉坯機上開始拉坯,掌握泥的屬性,根據自己的手感調整轉速進行護泥、起高、造型等環(huán)節(jié)。通過學生之間的體會交流找尋拉坯的訣竅和方法,老師進行方法的矯正和手上力道的體會,逐步改正學生不良的拉坯習慣,在培養(yǎng)學生拉坯能力的基礎上,讓學生逐步開始進入造型階段。在此階段中,通過視頻、圖片等方式讓學生欣賞中國著名的典型性陶藝作品,掌握器型種類和基本造型,觀看拉坯工藝的視頻,讓學生耳濡目染,能夠身臨其境地體會拉坯的手感方向位置,再通過制作練習,反復的訓練過程,最終能夠呈現出一個完整的陶藝拉坯作品,并且找到陶藝課的真正樂趣,讓學生在制作中體會,在體會中安心,在安心里愉悅,在愉悅中享受成功的喜悅。
借助陶藝課打開視野充分吸收來自中國傳統(tǒng)的文化和形式,從中借鑒吸取精髓,一件件作品從自己的手中誕生,帶著泥的味道,更透出個性。一件件藝術品從自己的手中誕生,裝點自己美麗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