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靜 張丹 劉爽
摘? ?要: 井岡山紅色文化資源蘊含豐富的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資源。本文從井岡山紅色文化資源的內涵和特性著手,通過打造經典、有機融入思政課程、構建新媒體平臺、發揮大學生主體作用等途徑,將井岡山紅色文化資源有機融入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豐富大學生思政教育的形式,發掘井岡山紅色文化資源的育人作用。
關鍵詞: 井岡山? ?紅色文化資源? ?思政教育
1.引言
井岡山紅色文化資源蘊含著大量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素材,本身有著獨特的精神內涵和時代價值。隨著時代的發展,對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有了更多更高的要求。如何有效地將井岡山紅色文化資源融入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感染力成為重要課題。本文提議深度挖掘井岡山紅色文化資源,不斷契合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加強兩者的聯系,讓井岡山紅色文化資源融入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全面提高思政教育的育人能力。
2.井岡山紅色文化資源的特征與內涵
2.1井岡山紅色文化資源的特征。
第一,井岡山紅色文化資源具有時代特征。井岡山斗爭史具有強烈的時代特征。在井岡山斗爭時期,廣大人民遭受“三座大山”的壓迫,共產黨在井岡山創建了中國第一個農村革命根據地,開辟了中國特色革命道路,具有劃時代意義。
第二,井岡山紅色文化資源具有群眾性特征。井岡山紅色文化資源來自群眾、服務于群眾,始終反映人民群眾的意志和愿望。井岡山斗爭時期,中國共產黨組織、武裝、幫助群眾,依靠群眾開展土地革命,進行武裝斗爭,建立根據地。“三大紀律,六項注意”“不拿農民一個紅薯”、黃洋界保衛戰等都反映了當時魚水情深的黨群關系,為井岡山紅色文化資源留下了一個個鮮活的故事、歌謠,為后人所傳唱和銘記。
第三,井岡山紅色文化資源具有科學性特征。井岡山的紅色文化資源是在馬克思主義理論指導下形成的。井岡山斗爭時期,中國共產黨將馬克思主義理論與中國實際相結合,開辟了一條“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成功之路,實現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1](4-6)。共產黨采用老百姓喜聞樂見的語言融入生活的方式宣傳馬克思主義,讓更多的百姓、軍政干部了解學習運用馬克思主義,推動馬克思主義大眾化,有了“山溝里的馬克思主義”。
2.2井岡山紅色文化資源的內涵。
紅色文化是指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在革命時期、社會主義建設時期、改革開放時期留下的革命精神和歷史遺跡。井岡山紅色文化資源因背景和內容的特殊性,彰顯了井岡山紅色文化資源內涵的獨特性。可以從物質、精神、文學藝術三個層面看井岡山紅色文化資源。從物質層面來看,井岡山紅色文化資源包含革命舊址遺跡達100多處,其中黃洋界哨口、朱毛舊居等21處遺址被列為中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6處被列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35處被列為市級文明保護單位。2007年建成開放的井岡山革命博物館館藏文物3萬余件,珍貴文獻資料和歷史圖片2萬余份,見證了井岡山斗爭的光輝歷史[2]。從精神層面來看,井岡山紅色文化資源包含“堅定信念、艱苦奮斗、實事求是、敢闖新路、依靠群眾、勇于勝利”的井岡山精神,精髓是胸懷理想、堅定信念。從文學藝術層面來看,井岡山紅色文化資源包括革命偉人的文章、詩詞歌賦;當時的革命標語、口號、革命故事、革命歌舞、文藝,等等。
3.井岡山紅色文化資源融入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義與作用
井岡山紅色文化資源有著濃厚的歷史文化內容和豐富的革命精神內涵,是天然的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資源。2016年,習近平同志重上井岡山,指出:“井岡山時期留給我們最為寶貴的財富,就是跨越時空的井岡山精神。”[3]將井岡山紅色文化資源有機融入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對大學生樹立崇高理想、堅定理想信念、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養艱苦奮斗的作風等都具有重要作用。
3.1豐富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內容。
當今大學生生活條件優渥,有良好的物質條件,但精神有些匱乏,很難體會戰爭年代的艱苦條件。井岡山紅色文化資源蘊含著豐富的理想信念教學資源、愛國主義教育、集體主義、為人民群眾服務、艱苦奮斗的精神。這些精神糧食能夠很好地補給大學生的精神匱乏。有效地將井岡山紅色文化資源融入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不但能夠讓大學生更好地感受紅色文化的魅力,體會那個年代的不易,珍惜當下,不斷努力,更能幫助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走出迷茫,堅定理想信念,賦予井岡山紅色文化資源新的時代意義。
3.2拓寬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渠道。
2019年3月,習近平同志在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上指出,推動思想政治理論課改革創新,要不斷增強思政課的思想性、理論性和親和力、針對性,并提出“八個相統一”教學要求[3],包括堅持理論性和實踐性相統一的教學要求。井岡山紅色文化資源能夠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生動的實踐教學資源。井岡山紅色文化資源包含眾多革命遺址、名人故居、博物館等,都是思政教育的鮮活素材。
3.3提升大學生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認同感。
習近平同志強調:“一個民族的文明進步,一個國家的發展壯大,需要一代又一代人接力努力,需要很多力量來推動,核心價值觀是其中最持久最深沉的力量。”“江西是紅色文化的搖籃和誕生地,也是革命精神的鑄就地,這些紅色文化資源孕育了紅色基因,鑄就了紅色傳統,形成了全新的文化樣式——紅色文化。紅色文化蘊含的革命精神、價值追求、道德訴求等是當代中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動力之源”。井岡山紅色文化資源為加強大學生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認同提供了平臺和載體。
4.井岡山紅色文化資源融入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路徑
4.1打造井岡山紅色文化資源經典,增強思政教育實效。
深入挖掘井岡山紅色文化資源的內在精神價值,重點進行資源整合,契合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井岡山紅色文化資源不僅僅是單純的看景點、聽講解,這種枯燥單一的模式不足以吸引大學生。要根據大學生的個性和特點,創造性地將井岡山紅色文化經典貫穿于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全過程,以精神感召同學,用故事打動人心。讓每一個來過井岡山、了解井岡山紅色文化的同學用心采擷紅色土地孕育的紅色基因,讓井岡山紅色文化精神浸入骨髓。
4.2將井岡山紅色文化資源有機融入思政課程。
傳統意義上的大學生思想政治課程都是單一枯燥的。在思政課上,聽到的人名、事跡往往只是一段生硬的文字。井岡山紅色文化資源是天然的思政教育資源,將書本上的東西化作現實的紅色體驗,學生從中切身體會到革命先輩的不易。從教育培訓、互動參與、生活模擬、激情體驗中被革命先輩們堅定信念,不怕死、不畏難的品質所感染和教化,大大增強了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將井岡山紅色培訓的“六個一”模式,即“走一段紅軍小路、聽一堂傳統教育課、向革命先烈獻一束花、吃一頓紅軍套餐、看一場紅色歌舞、學唱一首紅軍歌謠”引入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課程教學中。這種多元化的教學方式,有機地將井岡山的革命故事和精神融入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真正做到“寓理于史、寓情于史”“寓教于史、寓教于樂”。以學生們喜聞樂見的方式,讓思政課程成為學生們喜歡的一門課程,讓思想政治教育深入人心、深入骨髓。
4.3構建多元化的井岡山紅色文化資源新媒體平臺。
新媒體時代,微信、微博、QQ、抖音等都可以成為井岡山紅色文化資源新媒體平臺。高校可以根據大學生的特點,開發和構建相關的井岡山紅色文化資源新媒體平臺,不斷拓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渠道。同時設立例如講好井岡山紅色故事,傳唱井岡山紅色經典曲目,誦讀井岡山紅色家書等子欄目,增強公眾號的可讀性和吸引力。還可以開發相關的井岡山紅色游戲,讓學生在游戲體驗中感悟井岡山的精神魅力所在。構建多元化井岡山紅色文化資源新媒體平臺,是新媒體時代賦予的新要求,不僅能夠更好地宣揚井岡山紅色文化資源,還可以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拓展新的渠道,開辟新的道路。
4.4發揮大學生運用井岡山紅色文化資源的主體作用。
在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大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只有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才能更好地將井岡山紅色文化資源有效融入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首先,我們要積極鼓勵學生了解井岡山紅色文化資源,提高學生參與井岡山紅色文化相關課程與活動的積極性。通過實踐教學提升體驗感,引起學生的參與興趣,從而主動積極地參加紅色課程活動,增強思政教育的育人效果。其次,引導學生主動學習井岡山紅色文化,在一定范圍內對井岡山紅色文化經典進行創作。運用啟發式教學,在授課過程中留下懸念,鼓勵學生查閱資料、尋找答案。同時,根據現有的井岡山文化經典,結合時代的特征,發揮想象力,進一步重塑與完善經典。
5.結語
井岡山紅色文化資源蘊含著十分豐富的大學生思政教育資源。要高度重視井岡山紅色文化資源的運用,通過打造井岡山紅色文化資源經典,將井岡山紅色文化資源有機融入思政課程;構建多元化井岡山紅色文化資源新媒體平臺;發揮大學生運用井岡山紅色文化資源的主體作用等途徑,將井岡山紅色文化資源有機融入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讓每一個學生在井岡山都能開啟一段堅定信念之旅、精神凈化之旅、靈魂洗滌之旅,才能最大限度地發揮出井岡山紅色文化育人的價值,幫助大學生樹立崇高理想,堅定信念,培養良好的品格,成為有理想、有擔當、有本領的青年人。
參考文獻:
[1]沈謙芳,廖述江.井岡山:中國革命的搖籃[J].黨史文苑:下半月學術版,2009,000(008).
[2]黃穎.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范基地井岡山“一號工程”建設項目奠基[N].江西日報,2005-09-30(A1).
[3]黃玥.“平語”近人——習近平談革命戰爭年代的紅色精神[EB/OL].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16-06/30/c_129103280.htm.2016-06-30.
基金項目:吉安市2020年社會科學研究規劃項目“紅色文化融入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徑研究”(項目編號:20GHB2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