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飛
【摘 要】 留守兒童是在特殊發展時期導致的一個群體。如何在小學階段做好留守兒童的感情教育,是保障未來這個群體能否健康成長的關鍵因素。本文首先對目前留守兒童的現狀進行了分析,并積極闡述了在小學期間對留守兒童進行情感教育的重要性;其次,分析對小學階段留守兒童進行情感教育的若干途徑,這對未來教育工作者在面對留守兒童教育問題時,能夠提供一定程度的幫助。
【關鍵詞】 留守兒童 ?小學教育 ?情感教育
0. 引言
自上世紀80年代以來的改革開放,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發展,大量農村勞動力進入城市參與城市的發展建設,從而推動了整個國家經濟的快速發展。但由此也出現了一些社會問題,比如由于父母雙方在城市打工,而留下來的孩子被稱為留守兒童。這部分兒童群體由于遠離父母和家庭關懷,導致在性格、情感、人格、生活、學習等未來發展問題上都會出現或多或少的問題,這就需要社會和學校以及家庭共同參與,在留守兒童教育中參入情感教育。健全留守兒童的心理缺位,從而保證留守兒童群體與其他同齡人一樣可以健康、快樂地成長。
1. 小學留守兒童的現狀
目前,由于城市化的進程越來越快,越來越多的農村勞動力進入城市工作,導致留守兒童群體規模日益擴大。但這部分群體隨著年齡的增長,在小學階段結束之后,大多會被父母帶到城市,接受更好的教育。所以目前主要的問題是在小學階段的留守兒童缺乏應有的家庭教育和親情關懷。這個群體如果在小學階段沒有接受健全完整良好的教育,就有可能會在未來的人生發展過程中出現一定的問題。
從教育角度來說,由于大多數的留守兒童缺乏父母的照顧和幫助,所以在兒童時期并未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生活習慣,這導致兒童在學習上與同齡人相比有所欠缺。大多數留守兒童僅完成初中學業便早早步入社會。雖然社會對于教育越來越重視,大多數父母都會支持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從而獲得更高的學歷,但是大多數的留守家庭兒童在教育上存在不足,導致在未來的升學方面處于劣勢。較差的學習習慣導致大多數人缺乏對未來的思考和對于社會發展的判斷,在學習上惰性、逃避心理較為嚴重。
從家庭層面來說,由于留守兒童從小缺乏與父母的溝通以及父母的愛,對家庭的概念較為淡薄。這導致大多數留守兒童雖然對良好的家庭關系有所期待,但是仍難以處理好自己的家庭關系,這是由于缺乏健康的家庭關系所導致的。而且絕大多數的留守兒童是由祖父母、外祖父母及親戚照顧的,這導致兒童缺少個人行為規范和個人品德上的培養,甚至有部分存在交流障礙等問題,導致他們遇事容易走極端,甚至違法犯罪,從而造成嚴重的社會影響。
2. 小學階段教學對留守兒童滲入情感教育的途徑
2.1 學校做好留守兒童感情的教育者
留守兒童的客觀特殊性,導致了從家庭和社會的角度無法對其有更多的照顧和勸導,那么作為學校,就應責無旁貸地對留守兒童進行教育,對留守兒童的心理問題進行疏導,通過對學生提供更多的幫助和照顧等方式來彌補。而留守兒童在家庭教育上面的缺失以及家庭感情上的缺失,作為學校而言,不僅要關注到學生在日常學習成績上的問題,更應關注好留守兒童在日常生活中所出現的問題以及情感上所出現的問題。在發現問題時要及時地對留守兒童心理和生活上進行疏導,并提供幫助,最大程度上彌補家庭在留守兒童心理和情感教育上的缺位。并且設立專門的心理輔導教師崗位,在日常教育教學工作中做好對留守兒童的心理輔導和情感互助,不僅要從根源上盡可能地避免問題,而且能夠最快地發現問題,解決問題。
2.2 老師積極發揮“育人”功能
教書育人是老師的職責,教書作為教育兒童的手段,其本質目的是為了育人。在面對留守兒童這個特殊群體時,老師更應該注重語言的功能。在日常教學過程中,重視留守兒童在日常課堂上的表現,并積極對其提問,從而積極及時地了解留守兒童的學習情況。通過學習情況作為插入點來積極了解留守兒童目前的心理狀況,并隨之進行相對應的教育和幫助,從而彌補留守兒童在家長教育上的缺失。
除了平常的教育,在日常生活中,老師也要積極與留守兒童進行交流,在生活上盡量給與幫助。對留守兒童的家庭要定期進行走訪,最大程度地了解每一個留守兒童的家庭情況和個體差異,從而保證能夠更加積極有效地對留守兒童幫扶。平常盡量照顧留守兒童的生活,一定程度上來彌補家庭照顧在孩子生活上的缺位。
在日常的教學活動中,老師要滲入感情教育,在特定時機和時刻加入親情的元素來與留守兒童產生共鳴,從而激發他們對于家庭的感情和期待,這有利于有留守兒童未來的學習與生活,并有利于與家長的相處。
2.3 開展特色課程,彌補情感遺憾
留守兒童的家長由于大多學歷較低且工作較忙,對孩子的學習與生活在一定程度上并不重視。學校可以定期開展各種親子活動,邀請家長與學生共同參加,這不僅有利于讓家長更多地了解孩子的學習環境,了解孩子的學習情況,也有利于進一步增進親子之間的感情,從而彌補留守兒童的家庭情感遺憾。這有利于培養孩子陽光健康向上的性格,也有利于孩子未來的健康成長。
3. 小結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留守兒童由于各種客觀原因無法獲得足夠的家庭照顧與關愛,這就要求作為教育工作者,更應在小學階段便注重其留守兒童日常的教育,彌補家庭在留守兒童日常照顧及教育等方面的缺位,從而保障留守兒童能夠健康快樂地成長。小學階段正是一個孩子心理和性格培養的關鍵時期,這樣的感情教育會對孩子未來的發展產生巨大的幫助。
參考文獻
[1] 魏明勝.留守兒童情感教育缺失的原因與對策探討[J].學周刊,2020(29):191-192.
[2] 劉小正.談農村留守兒童情感教育問題[J].新課程,2020(43):2.
[3] 馬多秀.朱小蔓教授情感教育思想探析[J].教育研究,2020,41(08):150-159.
[4] 李玲.農村留守兒童情感分析與教育實踐研究[J].學周刊,2020(08):189-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