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莉
【摘 要】 我國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要求教學的重心應由教師的教轉向學生的學,同時提倡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因此,在初中地理教學中,對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具有重要的積極意義。本文從激發學習興趣,讓學生“想學”;注重學法指導,讓學生“會學”;創設互動氛圍,讓學生“樂學”三方面入手,探討了初中地理教學中提升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策略。
【關鍵詞】 初中地理 ?自主學習 ?提升策略
一、激發學習興趣,讓學生“想學”
1. 以“奇”引趣。地理學科涉及的時空廣遠深邃,如天外世界、異國風情、自然災害、海底世界、民族宗教、建筑藝術等等,千奇百態,奧秘無窮。教師應當利用這些奇異的事物來調動學生的好奇心,并逐步將它們與地理知識和方法聯系起來,使學生由起初的好奇轉變為對地理的強烈興趣和求知欲。例如,學習印度時,一開始的導入部分,我說世界上有個特別的國家,在那里“搖頭yes點頭no”,接著讓學生思考這在哪個國家,學生頓時像炸開了鍋,左一言,右一語。然后,播放有關印度的特色音樂和圖片,讓學生談談對印度的初步印象。以這樣的導入進行新課教學,能充分調動學生的好奇心,為進一步提升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奠定了基礎。
2. 以“新”增趣。新聞媒體中瞬息萬變的各類信息,往往反映了現實生活中鮮活的地理知識和問題。因此,地理教師應當密切關注這些信息,注意整理收集,并靈活運用到教學中,從而增強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例如,學習中東時,教師可在一開始講述最近幾天新聞中報道的關于巴以沖突的消息,接著問學生知不知道新聞中幾乎每天都有的關于巴以沖突的播報發生在哪個地區,從而引出長期的熱點地區——中東。這樣能讓學生感受到地理就在身邊,增強學習地理的興趣。
二、注重學法指導,讓學生“會學”
1. 讀圖析圖法。地圖是地理的第二語言,許多地理原理、規律都是通過地圖顯示出來的。因此,學好地圖可以為學生更好地學習地理奠定堅實的基礎。地圖有很多種,但不論是地形圖、氣溫降水圖還是區域圖、流程圖,正確的讀圖順序是:第一步,閱讀標題,弄清這張地圖展示的是什么;第二步,閱讀圖例和注記,明確各種符號的意義;第三步,獲取地圖上的信息,觀察地圖上顯示了哪些大陸、海洋、國家、城市等等;第四步,根據要求,結合所學分析地圖上的信息。 讀圖主要是為了解決“有什么”“怎么樣”的問題,而析圖就是為了說明“為什么”的問題。例如在學習世界年降水量的分布規律時,教師可讓學生觀察世界年降水量的分布圖,從圖中依次讀出赤道附近、南北回歸線附近及兩極地區的年平均降水量,進而引導學生得出世界年降水量的分布規律。
2. 地理記憶法。地理知識包羅萬象,瑣碎繁雜,教師若能讓學生掌握有效的記憶方法,將大大提高教學效率。眾所周知,地理教材中有很多地圖,教師在教學時可以引導學生在圖上圈出有關地理事物,并讓學生結合圖來記憶知識。例如,學習黃河時,先引導學生在“黃河流域水系示意圖”上描繪出黃河干流,后歸納黃河干流的形狀是“幾”字型。再引導學生在圖上圈出河口、孟津、寧夏平原、河套平原及渤海等地理事物,邊圈邊講解相關的知識點。接著,再引導學生結合“中國地形圖”思考黃河上、中、下游依次穿過哪些地形區,并讓學生把地形區名稱填在“黃河流域水系示意圖”上的相應位置,最終讓學生將黃河部分的知識點全部融合在這幅圖上來記憶。另外,教師還可以在教學中指導學生將知識畫成示意圖來記憶。再如,學習我國主要的地形區時,最后總結時引導學生在紙上先畫出我國地勢第一、二級和第二、三級階梯的界限山脈,再用不同顏色的筆畫出各級階梯上的地形區,并將各地形區的相關特點標注在圖上。這樣不僅能增強學生對我國主要地形區的位置的記憶,還教會學生用畫示意圖的方法來歸納記憶地理知識,有助于提升學生地理自主學習能力。
三、創設互動氛圍,讓學生“樂學”
1. 小組討論。教師可把全班學生分成若干小組,每組4—6人,然后提出問題,先是組內討論,使每個學生都有機會表達自己的觀點,后由組內派代表在全班進行發言。例如,在教學中提出較難的問題:“地球儀上的經緯度有何分布規律?”“家鄉的聚落分布與地形、氣候、河流有何關系?”“我國西高東低的地勢對氣候和交通各有什么影響?”“人口日益增長會帶來哪些問題?”等讓學生展開討論。這樣,通過全員參與,能夠培養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發展團隊精神,同時訓練了學生的思維能力,對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也有一定的提升。
2. 小組競賽。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根據每一小組的發言情況、課堂紀律等予以打分,通過創設競賽氛圍,激發學習熱情,促使學生積極思考、積極發言。根據我個人的教學實踐,我感覺在復習課上開展小組競賽效果更好。例如,復習我國遼闊的疆域這一章時,由于知識點瑣碎,我采用小組搶答的形式,向學生提問,每一個問題學生都你搶我奪,課堂氣氛活躍,效果較好。
3. 角色扮演。在角色扮演的活動中,學生扮演各行業不同職責、不同工作的人,使學生有機會觀察各個角色間的關系,并且理解這種活動所提供的觀點和問題。例如,學習我國主要地形區的分布及特點時,我引導學生扮演導游,介紹四大高原的自然和人文特點;學習天氣符號時,我引導學生扮演播報員,根據圖上信息,播報我國各地當天的天氣情況。通過角色扮演,有助于提高學生的認知水平,培養良好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總之,教學有法,但無定法,貴在得法。在地理教學中,廣大教師要結合實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指導學生掌握良好的地理學習方法,開設豐富多彩的活動,讓學生“想學”地理,“會學”地理,進而達到“樂學”地理的境界。
參考文獻
[1] 張靜,陸芷茗.自主學習就是“自學”嗎.南京:東北師范大學出版社,2007.
[2] 陳澄.新編地理教學論.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