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澤其

摘 要:當前正值國家產業轉型升級時期,新興行業、產業急需大批的新型工匠。本文簡單介紹了國外職業教育發展現狀,深入剖析了我國現代職業教育存在的專業設置落后等幾類問題,從辦學機制、教師激勵體制、人才培養與考核標準、“集團化+校企合作培養”模式、建立普通教育和職業教育互通的體制五方面提出了解決思路,為我國現代職業教育培養復合型人才提供參考對策。
關鍵詞:現代職業教育 復合型人才 產業升級 集團化 校企合作
課 題:本文系廣西職業教育教學改革項目(課題編號:GXZZJG2016A089)的研究成果。
隨著人類社會分工和人類生產生活的需要,為了傳承生產技藝,無論是中國還是歐洲都采取了學徒制的技藝傳承方法,這種言傳身教的技藝傳承方法就是職業教育的最初起源。到了近現代,人類社會發展到資本主義社會,大機器生產逐步取代了原有的農耕生產,學徒制人才培養方式已不能滿足社會對大量人才的需求,逐步被現代職業教育模式所取代,因此,發展高質量現代職業教育就成為世界各國必須重視的問題。
一、國外現代職業教育發展現狀
當前,中外現代職業教育的人才培養模式主要是校企合作。西方資本主義國家的校企合作已有相當長的歷史,經歷了勞動密集型時期、技術密集型時期、技術創新型時期,其典型的代表主要有德國的雙元制職業教育、英國的新型學徒制模式、新加坡的教學工廠模式。所謂雙元制職業教育,就是工廠、企業和國家的職業學校相結合培養職業技術人才,這種教育模式以企業培訓為主,企業中的實踐和在職業學校中的理論教學密切結合,實現產學合作制度化,學校和企業相互支援、共同受益的校企合作模式。
二、中國現代職業教育的發展狀況
解放初期,我國現代職業教育是以行業辦學為主的職業教育,一直到20世紀90年代,這種行業辦學的職教模式為中國各行業培養了大批急缺的專業技能人才。進入21世紀,經過改革開放,中國的國民經濟由計劃經濟轉型為市場經濟,行業逐步退出了辦學主體,逐步形成了中國特色的以政府為主導、學校為主體的現代職業教育,在校企合作、工學結合等方面進行人才培養,則經歷了頂崗實習、訂單培養、工學交替等多種形式。
三、我國現代職業教育存在的問題
當前,世界正處于百年不遇的變革時期,全球經濟受到前所未有的強烈沖擊,企業普遍受到互聯網和新技術浪潮所帶來的新運營模式的沖擊,面臨轉型升級的壓力。我國正面臨經濟發展方式轉型、產業調整與升級,新興行業產業急需大批高素質人才,原有的職業教育模式存在的問題日益突出,已經不能很好地滿足行業崗位對技術技能型人才的需求,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專業設置落后
目前,我國職業教育現有專業大都是20世紀五六十年代設定的,包括人才培養目標、專業課程標準等,已有相當長的時間沒有進行調整。然而,隨著國家產業轉型升級,由于人們觀念落后、實驗設備陳舊等條件的限制,大多數職業院校的專業設置及課程體系缺乏創新,已不能滿足產業升級的需求。如職業院校的畜牧獸醫專業,還是開設豬、牛、羊的飼養及豬、牛、羊病防治課程,教材總體也沒有什么大的變化,專業及教材的內容陳舊,缺乏當前畜牧專業產業化、機械化、信息化、智農化相關的課程體系,跟不上當前農業產業升級發展的需要,對學生缺乏吸引力,使得報考該專業的學生數量逐年下降,影響了該專業的可持續發展。
(二)缺乏品牌戰略意識
21世紀初,我國基本完成了第一次經濟轉型和產業升級,為滿足企業用工需求,職業院校不斷擴大辦學規模。當時很多職業院校的辦學口號是:有條件要上,沒條件創造條件也要上,幾乎所有的職業院校都開設了計算機、數控、汽修、物流等熱門專業。在短時間內,幾乎所有的職業院校都以犧牲辦學質量為代價而擴大辦學規模,喪失了原有的辦學特色和專業品牌,在21世紀初的前十年,我國職業教育的教學質量也跌到了低谷,嚴重地影響了我國現代職業教育的高質量發展。
(三)職業院校教學設備與生產實際存在差距
經過多年的發展,我國職業教育無論是公立職業院校還是私立職業院校,都添置了現代化的多媒體教學設備及專業實訓設備,在辦學方向、專業設置、人才培養模式等方面也都進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然而,由于國家的經濟轉型及產業升級,企業的生產設備也在不斷升級換代,如數控專業,2006、2007年大多數還是用三軸數控機床,2014、2015年已經發展到四軸、五軸數控機床造,對于一般職業院校的數控專業來說,拿出幾百萬元資金去買四軸、五軸數控機床,資金上存在困難,致使該專業的實訓設備與實際生產差距越來越大,無法實現教學實習與生產的無縫對接。
(四)缺乏領軍型職教名師隊伍
長期以來,由于人們對職業教育有偏見,很多年輕人都不愿報考職業院校,加上編制難以解決等問題,導致很多職業院校很難引進企業人才到職業院校任教。由于缺乏年輕的接班人和技術交流,職業院校部分專業的教師出現知識老化情況,表現為教師缺乏應有的現代教學手段,缺乏對產業新技術、新材料、新工藝、新規范的了解,因而制約了職業教育的高質量發展。多年來,職業院校的教師大多數來源于大學應屆畢業生,他們沒有經過企業一線的歷練和系統的職業教師培訓學習,就到職業院校擔任班主任和教學工作。由于很多職業院校缺乏教師成長激勵機制,教師缺乏外出培訓交流和到企業鍛煉的機會,導致很多年輕教師到校多年都不能挑起專業的大梁,因而無法成為職業教育領軍型名師,制約了現代職業教育的高質量發展。
(五)缺乏校企合作的有效監管機制
校企合作是職業院校和企業的雙贏機制,可以有效降低職業院校辦學和企業生產的成本,安排學生到企業鍛煉也是教學工作的一個重要環節。然而,由于缺乏校企合作的有效監管機制,有的職業院校在安排階段性教學實習時,往往只從職業院校利益出發,沒有充分考慮專業的特性,只考慮把學生安排出去,把學生當成廉價勞動力安排到工廠打工,致使學生的專業技能不能對接產業升級的需要。
(六)缺乏高質量生源
長期以來,我國職業教育以培養技術人才為目標,特別是中職院校人才培養目標是社會需要的技術工人,就業門路也有一定的限制,學生畢業后只有少數作為選送生可以繼續進行學業深造,其余的學生只有通過自學考試或成年函授深造。由于種種原因,目前函授學歷還沒有得到社會的普遍認可,因此參加函授的人也不多,大多數中職院校畢業生很難有進一步深造的機會。
(七)缺乏健全的現代職業教育辦學監督機制
在職業院校管理層面上,我國的職業教育體制是以行政為主導的辦學體制,雖然針對職業院校建立了各種管理規章制度,然而真正得到落實只有一把手負責制,大多數管理制度都流于形式。職業教育行政主管部門或職業院校一把手為追求政績,往往不顧長遠目標,不顧政策的連續性,為標新立異而另搞一套政策,推出新專業或搞重復的基礎建設,造成許多不必要的損失,影響了職業教育的可持續發展。
在教學管理層面上,早在20世紀八九十年代,我國的職業教育管理大多數還是以行業主管為主,行業部門根據行業要求出臺人才的培養目標和考核標準,確實滿足了各行業的人才需要,促進了行業的迅速發展。進入21世紀,職業教育管逐步形成了以教育行政部門為主管的職業教育體系,大多數專業的人才培養考核和監督權限都下放到職業院校,行業的監管力度逐漸下降,職業院校專業教師既是教練員又是裁判員,導致對人才的考核缺乏有力監督,影響了現代職業教育質量的發展。
四、解決現代職業教育問題的對策
(一)建立新的辦學機制,打造職業教育品牌
職業教育改革的關鍵有兩點:一是要以法律的形式建立健全政府主導、行業指導、企業參與的辦學機制,成立職業教育委員會,克服官僚主義,保障職業教育政策的連續性和可持續發展;二是隨著國家經濟轉型和產業升級,企業陳舊、落后的技術和工藝材料會逐步被淘汰,職業院校要善于抓住機遇,通過社會調查和多方論證,利用新技術、新工藝、新材料,從多學科交叉的角度出發創立應用型新專業,創建品牌專業,引領經濟轉型和產業升級發展。
(二)建立教師成長激勵機制,打造職業教育專業領軍名師
職業教育要想高質量地發展,教師是一個關鍵因素。在政策允許的條件下,職業院校應引入企業領軍人物兼職任教,或組織專業帶頭人帶課題到企業研修,參與一線企業生產,有效提升教師的團隊合作能力、應用技術研發與推廣能力、課程開發技術和教研科研能力,培養具有專業領軍水平的職業教育名師。
同時,職業院校應以師帶徒模式促進青年教師成長,組織青年教師采用聽課觀摩、集體備課與案例研討、參與教科研項目等方式,全面參與教育教學實踐和管理工作。
此外,職業院校應幫助青年教師創新教育理念,提升教學能力、研究能力、管理能力和專業實踐技能,促進年輕教師成長為“雙師型”教師,有效地解決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的師資瓶頸問題。
(三)制定復合型人才的培養和考核標準
當前,世界正處于百年不遇的變革時期,爆發性發展的新技術、新材料、新工藝出現,倒逼產業轉型升級。現代職業教育必須根據產業升級發展的需要,針對新時代對專業人才的需求,制定新的專業大綱標準,積極引進行業考核標準,打破人才培養單位與考核單位分離的藩籬,培養對標產業升級需求的復合型人才。
(四)落實“集團化+校企合作培養”模式
我國職業教育提出校企合作辦學及集團辦學已有多年,但是至今大部分職業院校都沒有形成集團辦學,單一職業院校的教學資源相對比較匱乏,很難把職業教育做大做強。因此,只有真正實現集團辦學,充分利用現有行業集團的優勢,整合行業教育資源,實現資源共享,解決資金不足、設備滯后的問題,才能提高職業院校的辦學能力。
(五)建立普通教育和職業教育互通的體制,營造良好的職教生態環境
縱觀國內外人類社會的發展歷史,職業教育始終在人類社會的發展進程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也受到了國際社會的普遍重視。近年來,我國雖然在國家的層面上已打破職業教育人才上升的天花板,即中職畢業生可以參加高考進入???、本科大學進一步深造,但是在互通方面制度還不夠完善。同時,國家應在普通教育中適當開設勞動及職業教育課程,通過立法,在中小學開設手工、種養等職業意識培養課程,并納入學校人才培養質量評估體系,把職業意識培養始終貫徹到整個國民教育體系中,有效地消除社會對職業教育的偏見。國家還應完善校企合作和企業反哺機制,在政策上向職業院校畢業生傾斜,鼓勵學生報讀職業院校,營造良好的職教生態環境,促進現代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滿足產業轉型升級發展的需要。
參考文獻:
[1]李建忠.國際職業教育現狀趨勢及中國職業教育的基本對策[J].全球教育展望,2000(6).
(作者單位:廣西梧州農業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