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曉寶
【摘? 要】良好師生關系的建立,有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對師生雙方具有重要意義。本文從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和融洽師生關系兩個方面,強調師生之間溝通的作用,從而進一步推動學生學習的自主性、積極性。
【關鍵詞】學習興趣;師生關系;以人為本;經驗總結
去年,因學校工作需要,本人接手了八年級兩個班的數學教學工作,第一節課,我讓學生制定學習計劃,兩個班的學生,只有寥寥無幾的學生制定的目標是80分以上,經了解,這兩個班,平均分、優秀率、優良率均不太理想。經過一學期的努力,學生在學習狀態和自主學習上有了明顯的改變,成績也明顯上升。下面,我結合工作實際談談我在教學中的一點感悟和體會:
一、不打無準備之仗
每節課我總是在上課之前,就先批改好學生的作業,這樣我就能了解學生對上節課知識的掌握情況,如果學生作業完成的質量非常差,我寧可把精心準備的新課后移。我總認為數學知識一節套著一節,環環相扣,只要有一節知識學生理解的不是很好,對后續的學習都會造成很大的影響,我也只有通過課前批改好學生的作業來發現問題,進而針對出現的問題“對癥下藥”。
備課方面盡量從學生的角度考慮問題,以學生的理解為出發點,考慮這些學生需要什么樣的課堂。數學學不好,很大一部分是因為沒有學習興趣,但凡學生嘗到了一次或兩次解題成功的樂趣后,便能激發其學習興趣,這種快樂是文科所不能比擬的。在備課時,我盡量把知識點設計成一個個問題,創設一個個學生喜聞樂見的生活情境,采取搶答、小組討論,角色體驗、男女生PK等形式,吃透和挖掘教材的重難點,盡可能讓45分鐘的課堂發揮出它應有的價值。
大家都知道,數學學習離不開大量的課后練習,但很多教師總是習慣于依賴某一本現有的輔導資料,布置給學生做的題目,自己就看看了事。但是我在給學生布置題目之前,自己都是先把資料上的題目做一遍,這樣一方面可以了解題目是否與今天的知識點相匹配,如果出現繁、難、超出課標范圍的題目,我就不讓學生做了,給學生減輕學習負擔;另一方面,如果發現某些題目對新課的理解很有幫助,我可以作為例題補充到我的課堂中,作為課本例題的變式練習,供學生思考。
對于學生上交的作業,不管自己有多忙,我都每一本親自批改,批改時不僅有對或錯的體現,更多的是讓學生知道自己錯在哪里,為其獨立訂正打下基礎,否則,教師一味強調“你們把作業訂正好了交給我看”,學生都不知道怎么錯了,或者怎樣修改,這不是為難學生嗎?最后結果只有——抄襲別人的答案或者畏懼這門課,這樣能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嗎?哪怕學生只有一題做對了,我們都要給予肯定,同時考慮學生還沒有吃透哪些知識點,為下節課的教學做好充分的準備。訂正后的作業還要再次檢查,直到他們訂正對了為止。這樣反復抓、抓反復,學生習慣了教師的教學方式后,聽課、練習、訂正一切都不會覺得是一種負擔。
二、建立融洽的師生關系
《學記》中說,“親其師而信其道”,教與學的過程,實質上是一種師生交往的過程。學生熱愛一位教師,連帶著也會熱愛這位教師所教的課程,可促進學生自主學習意識的形成,融洽的師生關系能夠促進教學相長。
記得有一次,有三個學生跑到我這里向我請假,說是班主任不在向我請假出去吃飯。說實話,學生請假我肯定不敢擅自做主答應他們,因為這涉及學生的安全問題,我只有做了一回“惡人”,沒有答應他們,這三個學生很生氣地走了。事后我思前想后,進行了分析,想到了這三個學生為什么要請假出去,明天就是周五了呀,他們一定有他們的苦衷,哦,一定是嫌食堂的伙食不好,馬上就要放假了,再包餐不合算,這兩個星期就將就著吃吧,估計吃了4天的方便面,膩了,想出去改善一下伙食。雖然我想明白了這件事中的蹊蹺,但學生的安全是一道高壓線,我們不可逾越。于是,我在宿舍煮了幾個雞蛋,帶了一些紅薯,送到這三個孩子面前,對他們說“你們這點小心思老師很能理解,學習是苦差事,不能餓著自己,吃吧!”孩子們相視一笑,笑容里充滿了愧疚和感激。全班同學向他們三人投去了羨慕的眼光,這一刻,為人師表的自豪感油然而生。
去年冬天的一天,周一我像平常一樣去上第一節課,發現有個學生沒有到校上課,下課后接到家長的電話,說是這個孩子不想上學了,聽到電話那頭幾乎哽咽的聲音,我冒著大雪來到了這個孩子的家里,她躺在床上,說什么都不愿意去上學,她媽媽在一旁說,“你看,你最喜歡的劉老師來喊你上學了,快點起來啊。”可這個固執的孩子就是不聽勸,不肯去上學,我知道這樣的學生是因為初三升學壓力大,自卑的心理占主導因素,如果這次“勸學”不成功,她有可能就放棄了學業。我硬拉著她,把她拖到了學校,一路上和她談了很多,也了解到了孩子的真實想法,到了學校門口,她的情緒穩定了很多(也許怕在教室被同學笑話吧),我把她帶到教室,和同學們說她是因為生病才沒來上學的,給她留了面子。事后和家長交流了孩子的一些真實想法,這類的孩子要多表揚少批評,要讓她樹立學好的信心。家長反映:“劉老師,我的孩子在家說,我們數學老師對我真好,其他的學科我學不好就算了,數學我一定要好好學,不然就對不起我的數學老師。”是啊,給孩子以適當的關愛,哪怕最差的孩子也會是那顆“最美的星星”。
每逢一些節日,如國慶節節、圣誕節,以及假期出去旅游,我都會送一些糖果和帶回一些小禮物給我的學生。很多老師認為付出這些不值得、沒有必要,而我卻不這樣認為,我想,只有我們真誠地對待學生,和他們平等相處,心與心地交流,學生們才會把我們當成朋友和知己,每逢圣誕節和教師節,我同樣也會收到很多學生送來的禮物和祝福。
當然,在學生面前,我們一定要展現正能量的一面。工作這幾年,我從不因為自己個人原因耽誤學生的一節課,也不會隨意更換每一節數學課,哪怕自己有一點生病或不舒服。好幾次,由于感冒,嗓子發炎說不出話來,我還依然堅持給學生上課;在學生的心目中,他們的老師是那么認真、那么負責,他們能通過加倍努力來回報老師,好幾個學生在作文中寫道:“我們的數學老師是最認真、最美的老師”。
三、讓學生在快樂和競爭中學習
從剛接手這兩個班級以來,我一直堅持采用“小組加星”的辦法來提高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我按照成績把全班學生分成若干個小組,每個小組4-6人不等,每個月根據星的數量發獎,加星辦法主要從學生的課前預習、課上表現、課后作業、作業訂正、考試成績這幾方面來考量,旨在督促學生自我約束,畢竟孩子就是孩子,做任何事情都容易虎頭蛇尾,堅持不到三天,尤其是部分農村的孩子,周末缺乏家長的監督,一切都要靠老師,如果不采取點措施督促他們學習,效果也不會很明顯。每次發的獎品我都抓住學生的特點,從網上買一些學生感興趣的、好玩的、市面上買不到的筆或橡皮來“誘惑”他們。試想一下,得到獎品的同學拿到心儀的獎品向同伴炫耀時,沒得到獎品的同學會善罷甘休嗎?下個月能不奮起直追嗎?學生間的競爭意識就這樣培養了起來。同時,抄襲作業的、表現不認真的同學也會被扣星,這樣,有了完備的制度來約束他們,教師也輕松了不少。雖然表面上看我從自己口袋掏錢給學生買獎品是舍去了很多,但我得到的卻是不能用金錢來衡量的樂趣,學生們也樂在其中,再也不覺得學習是一件痛苦的事情。
“投之以桃,報之以李。”教師真正樹立為學生服務的意識,堅持“以人為本,以學論教”的教育理念,不斷探索和總結融洽師生關系的方法和經驗,就一定能找到開啟學生心靈之門的鑰匙,使我們的教學達到新的理想境界。
(寧國市寧陽學校,安徽 宣城 242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