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亞宏
【摘? 要】“電工基礎”是中等職業學校電類、機電類專業的必修基礎性課程,其重要性不言而喻。該門功課的知識點既抽象又難以理解,學生在學習時往往提不起興趣,容易失去學習的動力,導致成績很不理想。因此,本文著重探討如何讓學生在學習時能從“娛”中取“漁”,在快樂的氛圍中獲取理論知識,為實踐打下堅實的理論基礎,從而不斷提高教學效果。
【關鍵詞】中職學校;電工基礎;“娛”與“漁”;教學效果
常言道:“授人以財不如授人以技,授人以果不如授人以苗?!弊鳛槭诘澜饣笳?,教師之責任任重而道遠。電工基礎是一門與我們生活息息相關的課程,其實用性有目共睹,然而由于其知識復雜度和難度都很高,教師需要設法讓學生產生學習的自信心和興趣,從而讓學生主動接受知識,掌握電路實踐技能。換言之,教師需要懂得創設“娛”的氣氛,讓學生在這種氣氛的襯托下,敢于迎難而上,主動完成“娛”中取“漁”的學習目標,達到事半功倍的學習效果。
一、教師在“漁”中帶“娛”,可拉近師生關系
課堂是師生交流與互動的“主陣地”,教師的精彩講解需要及時獲得學生的反饋信息,這樣才能幫助教師了解學生的聽課效率及課堂疑問,然后進行及時的指導與點撥,促進學生的知識吸收與消化。然而,課堂“娛”樂是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獲取他們反饋信息的關鍵所在。因此,教師在教學時,需要找準學生的“娛樂點”,并給予適當的刺激,激活學生的娛樂細胞,讓學生在“快樂情感”的支配下主動與教師進行課堂對話,不斷獲取科學知識,增進師生之間的情誼,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比如,在執教“電阻”這一教學內容時,其教學目標是:1.知道電阻是對電流阻礙作用的物理量;2.知道電阻的國際單位及它和其他單位之間的換算;3.理解電阻的大小與材料、長度、橫截面積有關。這節課我主要是采取實驗的方法和學生一起探究、分析、總結。在講解第一個教學目標時,我先用趣味性的語言進行引導:“電阻是電路中的攔路虎。當它較小時,電路中的電流可以神氣十足的走過去,當它較大時,電路中的電流只能停滯不前,扼腕嘆息。”學生一聽,臉上立馬露出了笑容,并提問:“老師,那電阻大一些好還是小一些好呢?”我笑著說道:“別急,讓我們一起在實驗中揭開它的廬山真面目?!蔽抑饕扇〉氖强刂谱兞糠ǚ纸M探究式實驗,我在教案中設計了三組實驗,分別是:1.將長短、粗細均相同的銅絲和鎳鉻合金絲分別接入電路中,閉合開關,觀察燈泡的亮暗,接上電流表,記下讀數;2.材料、粗細相同,長度不同的鎳鉻合金絲;3.材料、長短相同、粗細不同的鎳鉻合金絲,讓學生先安裝實驗電路,觀察實驗現象,記錄實驗結果,小組相互討論,教師引導學生在實驗中得出結論。我先通過第1個實驗解決第一個教學目標,得出相應的結論:在相同的電壓下,通過銅絲的電流大,銅絲對電流的阻礙作用小,燈泡亮;在相同的電壓下,通過鎳鉻合金絲的電流小,鎳鉻合金絲對電流的阻礙作用大,燈泡暗。同時也回答了上課時學生提出的問題。接著,我繼續帶領學生實驗。通過上面的第2、3個實驗層層遞進,完成第三個教學目標,這一目標既是本節課的重點又是難點,學生不僅要明白相應的電路原理,還要主動操作這一實驗,在操作過程中,我再次運用詼諧幽默的語言指導他們完成這一實驗,學生在探索中得到結論。在本節課的教學中,學生學習的很輕松,幽默生動的語言不僅讓他們容易理解教學難點和重點,還能促進師生之間的互動。
二、教師在“娛”中取“漁”,可提高學習興趣
莎士比亞曾經說過:“學問必須合乎自己的興趣,方可得益。”由此可見,興趣是學習、學好、學精一門功課的前提條件,教師要想讓學生精通有關電工基礎的知識與技能,就必須設法引起學生對這門學科的興趣,讓學生在“娛中取漁”。在“興趣”的支配下,降低了學生的學習負擔,學生學習抽象化的電工基礎知識更加認真,并主動探索與鉆研探究問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還能集中學生學習的注意力,能讓他們在快樂中汲取知識。比如,在教學“電路中各點電位的計算”時,我首先引導學生對電位與測量的高度進行類比,讓學生理解零電位點的概念、零電位的選擇、電位和電壓之間的關系。然后我以電路圖為例,講解各點電位計算。由于靜態的電路圖容易讓學生感覺困倦,于是我利用多媒體技術給學生呈現了動態的電路。這一方法在很大程度上刺激了學生的感官,他們紛紛打起精神,認真觀看視頻中的電流走向,認真聆聽我所講解的電路分析圖。通過本節課的教學,我意識到,學生喜歡動靜結合的上課方法,這不僅可以讓課堂氣氛活躍起來,還能讓學生產生學習興趣。
三、教師在“娛”中施“漁”,可以培養邏輯思維
韓愈曾經說過:“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課堂是教師向學生傳輸知識的重要場所之一,也是學生“知其所以然”的“殿堂”。因此,在教學時,教師需要扮演好“授業解惑者”這一重要角色,不僅要教會學生“知其然”,更要教會學生“知其所以然”。然而,教師如何充分發揮這一角色的主導作用是教學的重點與難點,實踐證明,“娛”中施“漁”是克服這一教學難點與重點的有效方法。比如,在教學“電容器的充電和放電”這一內容時,我對學生說:“大家平常喜歡喝果汁嗎”?學生們點了點頭。“那你們在倒果汁的時候是一下子就倒滿,還是要過上幾秒才能倒滿呢?其中蘊含什么道理嗎?”我繼續問。課堂瞬間鴉雀無聲,然后我進入了本節的新課教學,我通過類比來講解電容器的充電,電容器裝電荷就跟杯子裝果汁一樣,電容器的充電規律跟生活中倒果汁是一樣的。倒果汁是慢慢倒滿的。電容器的充電也需要一個過程,它的電壓開始為零,逐漸變大,最后充滿電,達到最大電壓。電容器的電壓是不能突變的。在學生“知其然”之后,我又利用仿真軟件演習上述教學過程,學生通過對仿真實驗的觀察、研究和設計,更加“知其所以然”。在本節課的學習中,以生活中的事物來與電容器類比,讓學生感到“娛”味十足,同時仿真實驗更是滿足了學生的“娛樂”心理,并從中獲得了所蘊含的知識,提高了學生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抽象思維能力和科學探究能力。
四、教師還“漁”以“娛”,可以提高探究能力
在中職電工基礎教學中,為了讓學生有一技傍身,“授學生以漁”是教學的終極目標。然而,如何給學生順利“授漁”,為其以后的就業服務,是教師所深思的問題。通過不斷嘗試,教師發現,還“漁”以“娛”不僅可以讓學生學有所用和學有所創,還能打開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可為其以后的職業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比如,在教學“永久性磁鐵的充磁”這一教學內容時,我在課下讓學生事先查閱永久磁鐵充磁的相關資料,然后讓他們在第二天的課堂中講述查閱的資料。由于每個學生都想展示自己的成果,所以他們都爭相搶答,對于回答越多、越正確的學生則給予獎勵。最后我又拋出問題:“汽車發電機中的永久磁鐵是如工作的呢”?這一問題成功引起了學生的注意,他們陷入了沉思,于是我畫出空間示意圖,一步步引導學生探究其工作過程。通過本節課的學習,不僅讓學生在學習中感受到了快樂,而且還有助于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
總之,教師在進行電工基礎教學時,要采用新穎多變的教學方法,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挖掘學生的學習潛力,使其學會并掌握、運用所學知識,學以致用。這樣的教學模式不僅有利于培養學生的觀察力、記憶力和分析應用能力,還能讓學生掌握生活中的電路知識,為生活提供便利。因此,教師需要以“娛”為手段,以“漁”為目標,促進學生在輕松愉悅的氣氛中接收新知,消化新知、復習舊知,從而有效完成教學目標,提高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孫君義.中職電工基礎課程的有效教學策略探究[J].甘肅教育,2019(12):74
[2]劉杏紅.中職學校電子電工專業實訓教學中的“四化”策略的構建[J].職業,2019(11):89-90
[3]田小梅.中職電子電工教學的發展路徑研究[J].現代信息科技,2019(13):152-153+155
(江蘇省如皋第一中等專業學校,江蘇 南通 22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