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創新是一個民族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而創造性思維的激發與培養則是創新教育的基礎。本文合高中數學教學實踐,從問題的提問,思維過程的展示,學習興趣的培養、形成,學生間的相互作用等四個方面講解了激發、培養學生的創性思維的方法,力求發展智能教育,為把學生培養為“思維型”、“能力型”“創新創造型”的人才奠定堅實的數學基礎。
【關鍵詞】高中數學教學 ?創造性思維 ?創新精神
高中數學的教學目標是讓學生學會數學。對于學生來說,學習數學的一個重要目的是 ?要學會數學的思考,用數學的眼光看世界。而對于教師來說,他還要從“教”的角度去看數學,他不僅要能“做”,還應當能夠教會別人去“做”,因此教師對教學概念的反思應當從邏輯的、歷史的、關系的等方面去展開。以函數為例從邏輯的角度看,函數概念包含定義域、值域對應法則等以及單調性、奇偶性、周期性、對稱性等性質和一些具體的函數,這些內容是函數教學的基礎,但不是全部。從關系的角度來看,不僅函數的主要內容之間存在著種種 ?實質性的聯系,函數與其它內容也有聯系。方程的根可以作為函數的圖象與x軸交點的橫 ?坐標:不等式的解就是函數的圖象在軸上方的那一部分所對應的橫坐標的集合:數列也就 ?是定義在自然數集合上的函數:同樣的幾何內容也與函數有著密切的聯系。高中數學與初中數學最大的區別是從實際的算到理論的思。教師不能把他們看成“空的容器”,按著自己的意思往這些“空的容器”里“灌輸數學”這樣常常會進入誤區,因為師生之間在數學知識、數學活動經驗、興趣愛好、社會生活閱歷等方面存在很大的差異,這些差異使得他們對同一個教學活動的感覺通常是不一樣的。因此,要更加注重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使他們解決問題的思維過程暴露出來,使他們感到數學中的問題所在,思路的轎正,以及對數學更深入的理解。
一、在高中數學課堂教學中,充分采用能激勵學生進行積極思維的問題、合理的提問技巧來激發、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
高中數學課堂教學中,提問是教師普遍采用的教學形式,提問是將教師教授的內容轉化為學生學習內容的契機。教師可以通過詢問學生對某個問題的解釋,使學生處于思維的應急狀態,并迅速地搜索解題的相關策略,充分調動和發展學生的思維。通過對數學教材中的的知識轉化為想一想、試一試、練一練……有趣的問題設置,極大地調動學生學習、探索創新的積極性。日常的提問方式也需要注意幾點策略,即:問題難度需適宜;要有一定的針對性,重點放在敘理性、開放性、探究性的問題上;提問的范圍盡量廣泛,教師應努力將“一對一”的提問的形式發展“一對十”“一對幾十”的教學行為。提問某同學問題時,別的同學可隨時做補充說明,講解自己的思路,看法,使每一位同學都能積極參與。另外,對學生的回答要做出積極、全面的反饋,多給予鼓勵,在注意保護學生自尊心的同時,密切注意學生創新思維的發展。
二、在高中數學教學過程中充分展示教師和學生思維活動的全過程
高中數學教學的重要目的,就是使學生理解和掌握正確的結論,并在此基礎上創新應用。但如果不經過一系列的質疑、判斷、比較、選擇以及相應的分析、綜合、概括等認識活動,即:如果沒有多樣化的思維過程和認知方式,沒有多種觀念的碰撞、爭論和比較,結論就難以獲得,也難以真正理解和鞏固,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創新思維就不可能培養起來。因此知識點解決的過程、方法本身就是課程的重要組成部分。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充分顯示思維活動的全過程。應從講知識、講概念,發展到講對知識概念的理解過程和掌握概念的思維過程;從講解法,講解題,發展到著重講為解決問題而進行的思維過程;從講經驗,發展到講方法,規律的探索和總結過程。這樣才能促使學生從形式上的模仿、解題過程的模仿,發展到思維過程和思維方法的模仿,從而形成自已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尋求創新的思維方式。
三、課堂教學中,要注意通過學習興趣的形成來激發、培養學生積極的思維活動,特別是創造性思維
興趣是最好的老帥。創造性思維成果的獲得無不是在對所研究的問題產生興趣的狀態下獲得的。假如一個人對他所從事的工作或研究的問題毫無興趣,甚至拿起問題就感到索然無味,那當然就不能集中注意力,全神貫注地進行思維,也不可能入迷,當然就不可能產生或得到創造性思維成果。生活中往往有這樣的體驗,拿到一個題目,認真研究,絞盡腦汁也想不出來。但偶爾有一點靈感的觸動,便豁然開朗,令人興奮不已。其中樂趣,難以用語言來形容,簡直就是一種享受。這就是學科教學本身煥發出來的魅力。事實上,數學教材在課程設置中,提供了很多這樣的機會,目的是通過充分展示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讓整個課堂都充滿輕松、愉快活躍的學習氣氛,使學生在愉悅的學習環境中不斷學習、增進和鞏固數學知識。
四、高中數學課堂教學中,應充分發揮學生與學生間思維成果的傳遞所產生的思維激勵作用
課堂教學是一種師生共同進行的集體性活動。學生并不是孤立地獨自一人進行思維活動,所以相互之間就必然產生思維信息的傳遞、交流和激勵。常用的合作學習法對培養學生的刨造性思維就產生了巨大的推動作用。合作學習能觸發學生的發散思維,對于同一個問題,不同的學生會從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層面去考慮,這樣使學生有了借鑒別人思維的機會,有助于學生思維的全面發展,教學中常會遇到這樣一種情況對于某一個問題,全體同學的思維都發生了困難想不出辦法。課堂氣氛比較沉悶,但略微過了一段對問后有一位學生首先取得突破,當他介紹完自己的想法、分析思路、和解法以后,許多學生就會感到頓開塞,好多種想法和解法好像都一下子從他們大腦中涌出來很明顯,前面有一位學生的思維成果的顯示對其他學生的思維活動產生了激勵作用。合作學習能觸發學生的求異思維,不拘泥于種答案,敢與提出自己的見解。求異思維是創造的前提,敢于打破舊的規矩框框,才具有創造的可能性。合作學習還能觸發學生的論辯思維,在雙方互相陳述理由,尋找對方缺點,以求駁倒對方的過程中,充分促進了創造性思維的培養和發展。
參考文獻:
[1]張廣平.高中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分析[J].數學學習與研究,2013,(5).
[2]林濟春.深度探討高中數學教學中創造性思維的培養[J].中學生數理化(學研版),2014,(5).
作者簡介:朱政(1976-),重慶市忠縣人,大學本科,中學一級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