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小燕
摘 要:文言文是中華傳統文化精華的一種顯現,也是各個語文教學階段中必不可少的一個部分,但是在初中語文文言文教學階段中,學生對文言文的學習依舊存在很大的問題,不僅不能夠有效地掌握文言文基礎知識,更不能夠挖掘出文言文課文中所蘊含的傳統文化精髓。因此,在當前初中語文文言文教學中,急需更有效的教學方式引導學生進行文言文知識的系統化學習。
關鍵詞:初中文言文教學;傳統文化;教學現狀分析;教學創新
文言文在初中語文課文教學的總目錄中占據的位置相對較少,因此,在傳統的初中語文教學中,教師由于教學任務的緊迫,從而在對教學計劃中對文言文教學的分配時間相對較少,并且在教學文言文的過程中也沒有對其進行深層次的挖掘,僅僅是通過文言文翻譯教學、文言文背誦的方式進行淺層的學習,這對學生文言文學習基礎的奠定起不到多大的作用。以下則通過對當前文言文教學的現狀以及教學方法進行論述。
一、初中文言文教學的機遇與挑戰
在當前初中文言文的教學中,許多學生都表示不能完全理解文言文的內容以及其中所蘊含的精神、文化,即使進行了知識的學習也無法很好的進行運用,這些都是由于學生對文言文知識學習相對淺薄而產生的影響。但是隨著時間的發展,初中語文文言文教學也有了非常大的改觀,教育信息技術的融入使得課堂重新煥發色彩,并且通過小組合作討論式的教學方式,使得學生能夠更加積極主動地去接受文言文,不是產生畏懼的情感,并且在經過不斷的學習中也能夠引導學生通過文言文進行情感的表達,來加強學生對文言文的體會與感悟。并且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應該更加注重對文言文中情感的表達,通過有效地引導讓學生進行思考,去更好地理解古人所想要的情感。在初中語文文言文教學中,給予與挑戰是并存的,需要教師與學生共同的努力才能夠有更好的提升。[1]
二、引導文言文文化深入學生的心間
文言文的學習與白話文的閱讀文章不同,不能夠給學生最直接的感受,需要長時間的閱讀積累與生層次的挖掘體驗才能夠感受到,因此,學生在文言文的學習中總是潛移默化的會受到文言文的影響,對學生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等都有巨大的塑造作用。因此,在初中文言文教學中,教師要將文言文中所蘊含的文化引導向學生的內心,讓學生有更深刻的體會。初中文言文知識內容難點是非常多的,但是也是中華文化的精髓體現,是中華上下五千年中集歷史、科學、人文情感等一體,因此,在教學中,要將這些文化、情感都更好地展現出來,以情感引導學生文言文的學習。[2]例如在教導“吾日三省吾身”時,也要讓學生理解到自身反省的立世之道;在教學“桃花源記”的同時也要能夠鼓勵學生在精神上有著對桃園的理想追求;激勵學生、培養學生“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一般的愛國情懷;當“吾將上下而求索”的聲音激蕩在學生的耳邊時,也要認識到這種情感。初中語文文言文的學習,對情感的體會,這不僅是幫助學生更多的去了解中華文化,更能夠在學習中去不斷打磨自己的語文基礎水平,提升學生潛在的審美能力,對于學生綜合素養的培養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三、文言文教學與時代元素結合下的突破
文言文的教學不能夠一成不變,隨著時代的發展也需要注入新的教學元素,通過現代信息技術的融入來提升教學的效率與教學質量,也讓學生更加直觀、貼切的對文言文進行理解。就如在教學的課堂中,教師能夠模仿央視所舉辦的詩詞大會,將其搬到課堂中,以比賽的形式激勵學生對文言文學習的熱情,加強學生對文言文的學習與誦讀,使得更多的文言文經典能夠在校園中展現出來,為學生營造一個更加濃厚的文言文學習的氛圍,對文言文中的情感也能夠更好地渲染出來。正如“授之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傳授學生相關的文言文知識,步入傳授相關的閱讀技巧,讓學生能夠自行在文言文的世界中徜徉、感受,才能夠有更深的學習體會。[3]
例如在初中文言文的教學中學生遇到的第一篇文言文《童趣》,那么教師就能夠借助多媒體信息技術的幫助,通過富有豐富情感的朗讀或者是一個相關的視屏動畫的方式來讓學生進行觀看與感受,這樣學生首先就會有一個直觀的印象,那么在接下來知識的講解中,學生在其影響下就會有更高的學習效率,對于文言文的理解也會更加清晰?;蛘咴趯W習《論語》十則中,教師還能夠借助多媒體為學生展示更多有意義的論語語句,拓展學生文言文的學習積累。
四、總結
總而言之,初中文言文的教學需要不斷地進行探索,結合初中學生的實際的學習情況與教學情況來制定更有效的教學方案,時代在變,學生也在變,教師要及時跟上時代的步伐,及時掌握新的教育技術,更好地結合教學情況融入到教學實踐當中。文言文中內含的優秀文化是不變的,但是只有通過有效地方法才能夠引導學生融入到其中,有更深刻的體會,唯有如此,文言文的學習才不會成為學生語文學習的障礙。
參考文獻:
[1] 彭中原. 如何在現代化教學中使中學文言文教學應注重文化的解讀[J]. 齊魯學刊,2012(5).
[2] 叢日東. 初中文言文學法與時代元素結合下的探究[J]. 考試周刊,2017(6).
[3]許蘭. 如何在當前初中語文初中文言文教學中尋找“創新”[J]. 中學語文,2017(12).